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PA)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陟县人民医院外一科2019-02—2022-02行经鼻蝶入路PA切除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各41例。统计2组的有效全切率,记录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检测手术前后体液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以及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值(MD)视功能指标。结果 2组总有效全切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显微镜组短,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较显微镜组低;术后第1天、第3天的IgA、IgG、IgM水平较显微镜组高;术后1个月时的VFI、MD较显微镜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PA切除术均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但内镜下手术能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促进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72例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及激素水平变化、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随访资料等. 结果 72例病例中非功能性腺瘤22例(30.6%),泌乳素腺瘤24例(33.3%),生长激素腺瘤7例(9.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例(6.9%),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1.4%),多分泌性腺瘤13例(18.1%);肿瘤全切除56例(77.8%),次全切除13例(18.0%),部分切除3例(4.2%);并发脑脊液漏5例,出现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随访3 ~ 24个月,大部分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例视力变差,其余患者症状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项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具有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的优点,但系统、专业的训练及相应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T  Wei SB  Meng XH  Xu BN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43-1446
目的 分析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在垂体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375例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98例;年龄12~87岁,平均38.3岁.375例垂体瘤中,无功能性垂体瘤201例,分泌性垂体瘤174例(泌乳素瘤88例,生长激素瘤63例,促皮质激素瘤23例).其中巨大垂体瘤27例(7.2%),侵入海绵窦41例(10.9%).术中结合内镜应用了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和神经导航.术后和长期随访中进行视力、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随访成功295例,其中全切除234例(79.3%),次全切除56例(19.0%),部分切除5例(1.7%).视力改善68例(93.0%,68/73).内分泌改善:泌乳素77.3%(68/88),生长激素84.1%(55/63),促皮质激素78.2%(18/23).手术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昏迷1例(0.3%),视力一过性下降2例(0.5%),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7例(2.1%),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0.5%),脑膜炎3例(0.8%).结论 内镜为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垂体瘤患者,30例采取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30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并比较患者的围术期和术后的基本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3±7.6)ml、手术持续时间为(93.4±8.7)分钟、住院时间为(4±1.2)天及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显微镜组则分别为(81.6±8.4)ml、(167.1±17.3)分钟、(6.9±1.6)天、16.7%(5/30),两组数据相差显著(P0.05),神经内镜在肿瘤全切除率方面明显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相对于显微镜,神经内镜视野更清楚,对患者创伤更轻,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已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常用手术。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可使手术更加准确、安全。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笔者对26例垂体腺瘤进行神经导航手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经口鼻蝶入路(17例)、经鼻蝶入路(31例)切除。经口鼻蝶入路,唇下黏膜切口,进入鼻前庭;经鼻蝶入路,右侧鼻孔进入,切开鼻中隔黏膜,最后均在两侧鼻中隔黏膜间形成通道,至蝶窦腹侧壁,打开蝶窦及鞍底,进入鞍内。结果全切3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15例术后一过性尿崩,7例脑脊液鼻漏。17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4例6个月后复发,4例怀孕生育下一代。结论对于无明显向蝶鞍外生长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行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内镜组),158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显微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较显微镜组长[(78.7±34.55)min vs.(66.8±31.32)min](P=0.014);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32.35)ml vs.(55.1±24.63)ml](P=0.943);两组手术全切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3.3%vs.92.4%)(P=0.7760);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5.71%vs.1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较显微镜组短[(6.12±1.94)d vs.(7.13±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6)。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在肿瘤全切方面与显微镜组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代表了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佩 《护理学杂志》2006,21(24):23-24
总结 16例鼻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控制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肿瘤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对62例垂体肿瘤患者实施神经内窥镜经鼻蝶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45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6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9例出现尿崩症,其中1例需长期口服弥凝。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技术经鼻蝶手术治疗鞍区肿瘤,具有对鼻腔正常结构损伤小、暴露清楚等特点,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经鼻蝶入路窥镜下垂体腺瘤切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鼻蝶入路内窥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十年开展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ICA)破裂后的发生原因、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救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探索在神经内镜及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中ICA破裂的病情和治疗,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CA破裂后给予明胶海绵及无菌棉片填压。然后行头颅CT及DSA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术后3例复查头颅CT示颅内严重出血,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余5例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颅内海绵窦段ICA破裂,给予球囊栓塞患侧颈内动脉4例,其中2例最终痊愈,1例后期出现脑积水,大脑半球缺血等致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最后1例在不能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情况下,在神经内镜联合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取出鼻腔填塞异物,并修补ICA破裂口,最后痊愈出院。出院的4例均随访,2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缺血等异常;植物状态生存患者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仍未见改善;最后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一般状况良好,视力较术前略改善,但仍有肿瘤残余,建议进一步行假性动脉瘤栓塞及肿瘤切除。结论熟悉解剖及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ICA破裂的关键因素。术中ICA破裂后在内镜下及介入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ICA破口,可作为一项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缓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20例垂体腺瘤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剥离一侧鼻黏膜,完整保留软骨性鼻中隔甚至骨性鼻中隔. 结果 17例全切,1例扩大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中脑脊液漏3例.术后14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7月,1例术后半年复发. 结论保留鼻中隔的改良经口鼻蝶入路,既达到手术显露的目的,术后又使鼻中隔解剖复位,对鼻中隔的功能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手术技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回顾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的61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重新进行评估;并对术中出血这一手术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对术后视力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538例,次全切除59例,近全切除14例,无死亡病例,在全切除的病例中有11例为蝶窦气化不良或完全甲介型的蝶窦;术中出血来源包括蝶窦骨质的板障及导血管出血、蝶窦黏膜出血、鞍底骨质的板障出血、鞍底硬脑膜外的出血、鞍底硬脑膜及海绵间窦的出血、肿瘤内部及瘤床的出血等,针对不同来源的出血采取相应措施后,术中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3例发生了术后视力障碍加重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遵循正确的操作原则,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对于蝶窦气化不良的垂体腺瘤病例,亦可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肿瘤;针对术中及术后的重点情况进行正确处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41例接受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2例(4.9%),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积极做好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的体会。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人50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显微解剖,仔细辨认正常垂体组织、垂体柄与病变组织的关系,尽可能切除垂体腺瘤组织,保护垂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80. 0%,40/50),次全切除8例(16. 0%,8/50),大部分切除2例(4. 0%,2/50)。术中垂体柄及正常垂体组织均保留良好。术后暂时性尿崩者8例(16. 0%,8/50),无永久性尿崩;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人垂体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显微经蝶窦手术中,术者对正常垂体、垂体柄及肿瘤组织的准确辨认,才能达到保留垂体功能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般为1/10万,有报道。高达7/10万,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新技术,脑垂体位于蝶鞍区,其周围有重要结构,如视神经、下视丘、颅内动脉和海绵窦等。该手术具有损伤小、安全、微创、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越来越受到人们繁荣重视。我院2003年9月~2008年3月行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18例。而尿崩症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为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6年至2008年共施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87例,除3例合并尿崩症和2例因脑脊液鼻漏行相关治疗推迟出院日期外,务82例均正常出院.结论,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效果良好,护理上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的观察,及时防治并发症,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目前主要有经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两大类。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了经颅及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2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其中经单鼻孔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及加强术后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院垂体瘤术后有并发症的的患者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并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后共5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0例、脑脊液鼻漏2例、低钠血症15例、急性垂体功能不全3例,术后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术后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对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加强护理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春香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68-668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已为神经外科广泛应用。此入路包括经唇下 -鼻中隔 -蝶窦入路、筛窦 -鼻中隔 -蝶窦入路及鼻小柱 -鼻中隔 -蝶窦入路三种。尤其是经鼻小柱 -鼻中隔 -蝶窦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 ,取瘤方便、彻底 ,并发症少 ,死亡率低 ,污染性小 ,术后无瘢痕等优点 ,易为病人接受。我院 1 998年 8月至 1 999年 1 2月采用经鼻小柱 -鼻中隔 -蝶窦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2 8例 ,效果满意。手术配合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 ,男 1 0例 ,女 1 8例 ,年龄 2 0~ 58岁 ,平均 39.0岁。病程 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