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法活体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0月收治1例42岁复杂性肾动脉瘤男性患者.术前彩超、CT及DSA检查显示左肾动脉瘤3.4 cm×4.3 cm×4.5cm大小,瘤内有部分血栓形成,位于左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5支分支动脉,邻近肾门.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药物控制不佳.术中采用手助腹腔镜法活体取肾成功后,立即对离体肾脏采用4℃肾脏保存液灌注,低温保护肾脏.体外进行肾动脉瘤切除:切取自体右髂内动脉体外行肾动脉重建,最后将肾脏异位移植至右侧髂窝.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彩超复查显示右侧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血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术后13个月随访,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 离体肾动脉瘤切除和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微创、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Zhang J  Feng R  Feng X  Sun YH  Wang LH  Zhao ZQ  Guo MJ  Yang B  Li WX  Ji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53-1256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瘤修补、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CT血管造影(CTA)确诊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1例,病变位于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节段分支动脉,深入肾门内。肾脏暂时性离体后,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肾脏的前提下,体外进行肾动脉瘤修补和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异位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血肌酐暂时性升高至约200μmol/L,半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周复查CTA示右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回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该方法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安全可行,并为以后类似的复杂性肾脏疾病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复杂性肾动脉瘤1例的诊治经验。
方法:报告采用后腹腔镜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1例的治疗经过及结果,并复习文献。患者,男,27岁。术前彩超、CT及CTA示:动脉瘤体4.5 cm×4.0 cm×3.0 cm大小,靠近肾门,位于肾动脉主干远端分叉部,累及6根分支。采用后腹腔镜切取右肾后,离体肾脏采用4 ℃低温肾脏保存液灌注、离体行肾动脉瘤切除及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通过原取肾切口将肾脏移植于右髂窝。
结果:手术顺利,时间为6.5 h,失血约50 mL,肾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4 min和2.5 h。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术后1个月CTA及2周和3个月彩超复查显示右髂窝移植形态正常,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血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
结论:后腹腔镜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成形和自体肾移植用于治疗远段和/或累及分支的复杂性肾动脉瘤,微创、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期行后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及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女,23岁。1年前曾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40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间断高热,予对症治疗,后来我院CT提示左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左肾错构瘤(少脂型)可能性大。完善检查后手术治疗。患者先取截石位放置左侧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为右侧卧位,于后腹腔镜下游离出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术中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闭锁,将狭窄段切除后与成形的肾盂吻合。游离肾脏见左肾腹侧大小约3cm肿物,阻断肾动脉并完整切除肿物。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10min,左肾动脉阻断时间15min,出血量20ml,无输血。术后病理报告左肾错构瘤、输尿管黏膜慢性炎症。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短期随访无复发。结论:同期患有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肾肿瘤的情况较为罕见,同期手术可明显缩短总的手术时间,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并能节省医疗资源,整体来说优于分期手术。手术安全可行,但需要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肾癌的推荐术式,肾动脉分支阻断能够有效地减少肾脏缺血范围,降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肾功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中能够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在近红外视野下直观显示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肾动脉分支阻断效果,实时指导肿瘤切除和创面重建。本文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关键步骤及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切除重建在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复杂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IVC,侵及肝后IVC及双侧肾静脉主干。术中超声探查可见IVC及双肾静脉主干内机化血栓形成。阻断左侧肾静脉后,术中行超声探查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前后对比未见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术中完整切除左肾静脉并缝扎断端,取出右肾静脉内机化血栓后,成功行原位自体右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检查提示重建的人工IVC通畅,双肾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流灌注良好,未见回流障碍。术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于术后19 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IVC平滑肌肉瘤(inferior vena cava leiomyosarcoma,IVCL)。结论 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治疗复杂腹膜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左侧肾静脉可视术中情况予以结扎离断,但需联合术中超声(造影)综合评判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大错构瘤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法,提出"先肾部分切除,后游离肿瘤"的新策略。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共完成16例此类手术,肿瘤6.2~12.4 cm。分离肾动脉后,先行肾实质的彻底游离,再阻断肾动脉后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关闭肾脏创面,恢复血供并妥善止血后,再行错构瘤瘤体的切除。结果:15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创面较大,缝合后肾脏血供不佳而改为肾脏切除术。手术时间74~200 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6~44 min,术中出血量25~300 ml。结论:换位思考,颠倒操作次序可减少瘤体分离时破裂出血的可能,降低分离难度。精确的术前判断、合理的手术策略加上手术技巧的改进,可提高腹腔镜肾脏大错构瘤部分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肾动脉低温灌注联合腹腔肾部分切除术处理复杂肾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13年3月起,共收治复杂肾肿瘤患者14例,在肾动脉低温灌注下,7例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行肾部分切术,7例采用da Vinci Si机器人经腹腔入路实施手术。所有术后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成功实施了肾动脉低温灌下的肾部分切除术,术中4例出现了动脉阻断不全,2例术中改为肾根治性切除术,无一例改为开放手术。12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肾功能下降。结论:对于复杂肾脏肿瘤,肾动脉低温灌注联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根治性肾切除的发生和热缺血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处理(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再灌注处理方法。方法:对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4例,分别采用离断肾动、静脉,离体灌注或切开肾静脉,离断肾动脉,原位灌注和肾动脉再与髂内动脉吻合方法处理。结果:4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15个月,每天尿量1500~3000ml,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在排除超急排斥原因后,原因未明或不能迅速纠正,应果断重新吻合血管,行移植肾再灌注。为防止髂外动脉成角导致移植肾缺血,髂外动脉不宜游离过长,以4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8 cm)肾错构瘤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技巧。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4月对14例≥8 cm肾错构瘤行完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将肾脏游离后,寻找凸出肾脏表面的肿物,沿肾脏表面分离并将肿物翻起至基底部,分离并阻断肾动脉,距肿瘤基底部0.5 cm用剪刀楔形切除肿物及部分肾组织,缝合肾实质。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3~312 min(平均176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7~44 min(平均26.7 min),出血量20~600 ml(平均155 ml),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14例随访3~54个月(平均21.5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错构瘤安全有效,手术中充分暴露术野,将肿物游离出基底部再阻断肾动脉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采用带倒刺的可吸收线缝合创面是有效的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双支肾静脉间输尿管所致UPJ狭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患者为男性,28岁.左腰部酸痛6个月,于外院诊断为左侧UPJ狭窄、左肾积水,留置左输尿管支架管3个月后拔除.B超检查示左肾积水、左侧UPJ狭窄,CT示左侧UPJ狭窄,狭窄处与左肾静脉关系密切,且走行于双支肾静脉之间.肾图示双肾功能受损,左肾GFR 35 ml/min,右肾GFR34 ml/min,左肾积水,左侧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左肾盂离断成形术. 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发现左肾静脉为双支,左肾盂输尿管在肾静脉间穿行,位于腹侧的一支肾静脉主干压迫左UPJ,同时存在肾迷走动脉与输尿管伴行入肾.术中切除狭窄段约0.5 cm后将输尿管绕行至腹侧肾静脉分支前方,将肾盂成形后与输尿管吻合,同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4d,无发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个月,复查B超示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双支肾静脉间输尿管所致UPJ狭窄临床罕见,可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创伤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78岁,因"头晕、心悸,血压260mmHg/120mmHg"入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肾动脉超声:左肾动脉起始部管径变窄,其余段显示不清。肾动脉CTA(图1):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未见明确斑块;左侧肾副动脉,可见2个分支,共同开口,共干长度约7mm,均起自腹主动脉,位于左肾动脉上方;较为粗大一支进入肾门,其近端可见混合斑块形成,管腔重度狭窄;较为细小一支进入左肾上极;右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CTA诊断: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左侧肾副动脉共干伴狭窄。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成功完成2例家猪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于2002年11月至2004年3月,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8例(肾肿瘤剜除术3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43岁。肾细胞癌5例,肾错构瘤3例。肿瘤直径2.0~3.8cm,平均2.6cm。左侧3例,右侧5例。术中采用血管束带实行瘤区肾实质血流阻断结合肾动脉阻断。创面止血结合采用电凝、超声刀、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及镜下直接缝合技术。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35min,平均165min。术中出血80~600ml,平均240ml。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时间0~30min,平均1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0~20min,平均14min。术后住院5~9d,平均7d。术中发生瘤体裂开1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术后随访3~19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患肾功能损害和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严格选择的肾脏小肿瘤病例,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法,能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减少患肾功能热缺血损害。熟练掌握镜下直接缝合技术是保证本术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 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上阻断钳,离断肾动脉、静脉后立即用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保存在冰生理盐水中准备移植。同时完成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缺口的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供、受体存活情况。结果 成功切取基因修饰猪左肾,取肾术中出血5 mL,热缺血时间45 s,冷缺血时间2.5 h。供、受体均未输血,植入受体内的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切取左肾后供体健康存活8个月余。结论 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安全可靠,游离肾脏过程中同时处理分支血管,减少了修肾过程,缩短了冷缺血时间,活体供肾切取有助于后续供体存活并进行其他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外肾手术     
至今,为了纠正某些肾动脉和肾的病理情况,本来应该选用手术治疗,但因考虑技术问题而作罢。由于肾移植手术和保存肾脏方面的经验的发展,使许多这样的病理情况,可以通过体外肾脏手术得到解决,可以在手术台上把病变修复和再作肾移植。作者认为体外肾手术的适应征可分为四组,血管病变组、鹿角状结石组、恶性肿瘤组和外伤组。在讨论手术方法时,曾经强调,如果肾动脉的分支重建或施行肾下极切除(包括供血的血管分支),这样,来自肾动脉的输尿管供血就难了,另外输尿管  相似文献   

16.
肾血管性高血压,根本的治疗是对狭窄的肾动脉进行成形手术。肾动脉内膜切除术,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肾动脉狭窄部切除术等,是在肾脏原位完成这些手术。肾血管手术进路,通常是胸膈腰切口,但是在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血管中三分之一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肾副动脉,肾动脉血栓形成等病变时,实行肾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2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于2010年5月29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血尿、脓尿,无腰、腹疼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左肾中下极实质内类圆形实质性略低回声,大小为3.5 cm×3.0 cm×3.2 cm,包膜完整,略外突,内可见血流信号.CT检查可见左肾类圆形软组织影,大小3.5 cm×3.0 cm,CT值78 HU,病灶被膜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呈快进快出型改变.肾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左肾实质占位,肾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表面可见数条滋养血管,周围无明显粘连,肾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动脉阻断夹阻断分支肾动脉后,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约1.0 cm肾组织.术后剖开肿物切面呈灰白色,未见液化坏死组织.术后病理报告:(左肾)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编织状排列,诊断为(左肾)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治疗肾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报告1例59岁女性患者,因"反复高血压10年,检查发现肾动脉瘤1周"入院。CTA示右肾动脉瘤,直径2cm,肾动脉主干发出两支二级动脉分支,动脉瘤位于其中一根二级分支近主干处。患者左侧卧位,建立气腹,游离肾脏及血管,分离动脉瘤体,用哈叭狗钳分别阻断主干及两根二级分支,用剪刀将动脉瘤完整切除。4-0血管缝线缝合动脉破口,2-0可吸收线缝合肾周筋膜,局部放置一引流管。结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5min,其中热缺血时间28min,血管缝合时间8min,术中出血50ml,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进食半流质,48小时开始下床行走。术后3天起患者血压较术前入院时170/100mmhg明显下降,波动于124~145/70~85mmhg。术后7天CT复查示右肾动脉未见狭窄,右肾小部分缺血表现,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切除手术可行,熟练的操作与精细的缝合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时取大鼠双侧肾脏分别移植的可行性,其目的是节省实验费用、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以近交系Brown-Norway大鼠为供者,同时取其双肾作为供肾,原位灌洗;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切除其左肾,移植供肾1只。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为支撑行供肾静脉与受者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受者术中预置右侧肾脏血管体外结扎线,术后3d结扎。结果 每只供鼠手术耗时约40min,热缺血时间约10S,冷缺血时间约20min。40次实验均获成功,移植肾功能正常,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存活时间均超过7d。结论 同时取双侧肾脏分别移植给2个受者是可行的,可降低实验成本;要获得相同数量的供肾,同时取双肾的耗时较仅取单侧肾脏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为移植肾持续灌注保存的基础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30只,根据灌注入口不同随机分为3组:右肾动脉入口组(无需显微缝合)、腹主动脉入口组(需要在显微镜下行腹主动脉穿刺口的缝合)、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需要显微缝合左肾动脉开口,在不影响全身循环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左右肾脏不同保存方法的对照)各10只,均以卵巢静脉作为灌注液的流出道。分别计算3组的灌注成功率与肾脏持续灌注2 h再灌注成功率。结果右肾动脉入口组灌注成功率为80%,再灌注成功率100%;腹主动脉入口组灌注成功率为100%,再灌注成功率为80%;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灌注成功率为80%,再灌注成功率为50%。结论 3种简便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均建立成功,对于显微外科初学者,无需显微缝合的右肾动脉入口方法最为简便可靠,次要选择腹主动脉入口组;具有扎实显微外科基础的术者,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可实现右侧肾脏静态低温保存与左侧肾脏持续灌注保存的自身对照,不失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