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讨其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21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阴性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50%≤冠状动脉狭窄<70%组;冠状动脉狭窄≥70%组.按累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阴性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单支病变组(仅1支冠状动脉狭窄≥50%);2支病变组(2支冠状动脉狭窄≥50%);多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5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IMT,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阴性对照组、50%≤冠状动脉狭窄<70%组和冠状动脉狭窄≥70%组IMT分别为(0.80±0.22) mm、(0.98±0.17)mm和(1.01±0.25)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5.0%、94.8%和83.7%.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各组之间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分别为(0.80±0.22)mm、(0.96±0.15)mm、(0.98±0.17)mm和(1.00±0.15)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5.0%、84.0%、86.7%和83.9%.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之间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对冠心病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可望为老年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提供新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28例健康人(对照组)及8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的检测。冠心病组患者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1.19±0.14)mm,而对照组为(0.92±0.13)mm,(P<0.01);IMT增厚检出率及斑块形成检出率冠心病组为43.21%、74.65%,而对照组为14.49%、34.35%,(P<0.01)。1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00±0.014)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42.86%;2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15±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65.52%;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IMT为(1.31±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74.49%,(P<0.01)。结论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的关系。方法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分析CTA在冠脉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并分析CAG冠脉狭窄评估结果与斑块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CTA和CAG均检出66例冠脉狭窄,CTA检出冠脉狭窄共97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4支、23支、20支,CAG检出冠脉狭窄共103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6支、27支、20支,检出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CTA在评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96.29%、100.00%。狭窄血管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狭窄血管,但狭窄血管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狭窄血管(P0.05);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而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钙化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 CTA可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并观察出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在冠心病冠脉病变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决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痛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别将其分为1、2、3支冠脉狭窄组,分别为30例,之后选取同时期30名健康人员,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观察所有人员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与血流频谱测值。结果经检测可知,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2支与3支冠脉狭窄组的斑块面积与Crouse积分明显大于1支冠脉狭窄组,差异显著(P0.05);但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四组检测人员之间的血流频谱测值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仅能够明确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7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Gensini积分评分。所有患者同时行血管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粥样斑块面积、Crouse积分以及足背动脉IMT、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从Gensini积分0组到积分4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和足背动脉IMT逐渐增高,足背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逐渐降低;(2)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足背动脉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足背动脉内径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1);(3)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足背动脉IMT以及足背动脉内径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较好,包括冠脉早期病变,通过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尤其可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人群的管理和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狭窄程度与脑白质病变(WML)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WML患者183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斑块数量、最大斑块厚度、斑块回声性质、狭窄数量以及狭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采用Fazekas评分对患者进行WML严重程度评分。分析不同IMT分组患者WML评分差异,分析WML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WML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颈动脉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以及斑块组患者WM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49比2.43±0.55比3.05±0.73,P0.05),其中IMT增厚组与IMT斑块组患者WML评分高于IMT正常组(P0.05),斑块组患者WML评分高于IMT增厚组(P0.05)。重度WML组患者IMT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高于非重度WML组(P0.05)。WML评分与患者IMT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315、0.309,均P0.05),而与斑块数量评分及狭窄总数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程度评分、年龄及IMT进入回归模型,是重度WML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WML病情进展与颈动脉IMT和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分为正常组(n=15)和病变组(n=90),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18),中度病变组(n=40)及重度病变组(n=32)。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面积、数目、血管内中膜厚度(IMT)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测80例有颈动脉斑块:正常组有颈动脉斑块者6例(40.0%),病变组72例(80.0%)。颈动脉狭窄者49例,其中轻度狭窄者18例,中度狭窄者22例,重度狭窄者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与各病变组之间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目、IMT相比较,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目、IMT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者病变程度的增加,斑块面积、斑块数目、IMT也呈增加趋势(P均0.05)。颈动脉狭窄率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临床中可以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9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试验组,78例行冠脉造影示无明显血管狭窄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分析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颈动脉IMT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70.51%,准确性为76.79%;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人的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53,P=0.004);颈动脉IMT≥9 mm病人在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例数大于IMT9 mm者(χ~2=4.855,P=0.028);发现有吸烟史(P=0.029,OR=1.845,95%CI:0.825,2.152)和有糖尿病病史(P=0.022,OR=1.556,95%CI:0.927,1.813)是颈动脉IMT超声检查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对评价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58例接受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无冠心病者50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55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单支病变(0.91±0.1)mm),多支病变(1.08±0.15)min]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0.83±0.08)mm,P均〈0.057,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单支病变52.6%,多支病变65.7%]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的32%(P均〈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152例,年龄62~91岁.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并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 结果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总面积及斑块总积分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16例)分别为(0.93±0.10)mm、61.3%、(0.58±0.11)mm~2及(3.82±2.11)分;双支病变组(41例)分别为(0.92±0.14)mm、72.5%、(1.57±0.37)mm~2及(4.59±3.39)分;3支病变组(72例)分别为(0.95±0.11)mm、87.3%、(1.88±0.15)mm~2及(6.67±5.90)分;非冠心病组(23例)分别为(0.81±0.13)mm、42.7%、(0.28±0.69)mm~2及(1.83±1.65)分.股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总面积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分别为(0.97±0.11)mm、38.3%及(0.24±0.26)mm~2;双支病变组分别为(1.07±0.15)mm、57.9%及(0.51±0.21)mm~2;3支病变组分别为(1.15±0.14)mm、59.5%及(0.59±0.23)mm~2;非冠心病组分别为(0.90±0.13)mm、26.8%及(0.20±0.17)mm~2.冠心病各组上述各项指标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面积、股动脉斑块总面积及股动脉IMT高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斑块总积分及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2、0.307及0.494,均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72,P<0.01).股动脉IMT、斑块总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及0.692,均P<0.01),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4、0.648,均P<0.01).颈动脉斑块总面积(OR=2.2;95%CI 0.79~2.46)、股动脉斑块总面积(OR=1.6;95%CI 0.28~1.35)及股动脉IMT(OR=1.6;95% CI 1.20~15.10)是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PI、IMT、颈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测定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狭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狭窄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3分者所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的IMT、P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其冠脉病变情况,其能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东营地区≥45岁城乡居民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现状。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东营5个县区各选出一个居委会和自然村,共选取10 182位≥45岁的居民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厚度、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为74.8%。其中单纯IMT增厚、斑块形成、存在单发斑块、存在多发斑块、单条颈动脉受累、多条颈动脉受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及术后再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20.3%、55.9%、20.8%、33.5%、21.6%、53.1%、0.12%和0.03%。东营地区居民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73.6%、1.0%、0.2%。城市居民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多发斑块、多条颈动脉受累检出率均高于乡村居民(P0.05)。城市和乡村居民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总体构成比有差别(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单纯IMT增厚、斑块形成、存在多发斑块、多条颈动脉受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东营地区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城市较乡村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超声颈动脉检测用于早期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IMT检测,观察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健康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对比三组受检者的动脉斑块情况。结果本次受检的240例患者中,包括健康组84例,单支病变组90例,多支病变组66例,两组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组间对比,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颈动脉检测能够很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是早期冠状动脉病变检验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1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行双侧颈、股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分别按血管狭窄≥50%所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其中左主干累及定为双支病变。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股动脉IMT值均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股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显著相关(P<0.05);股动脉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69.23%)高于颈动脉斑块(56.04%)。结论: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似用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检测老年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HD各组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CHD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IMT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筛查CHD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对照组,对181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0.72±0.08)mm及(0.97±0.27)mm,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26%(5/54)及61.4%(78/12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敏感性68.5%,特异性79.6%,阳性预测值88.7%。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