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  张少芹  贾梅  郄占军 《山东医药》2010,50(43):77-79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使用二维应变软件检测左室短轴三个水平(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心肌的峰值径向应变(SR)及应变率(SRs)。结果心梗组梗死节段峰值SR和SRs在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只有前间隔、前壁、侧壁、后间隔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水平节段心肌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Rs、SR均与LVEF明显相关(r分别=0.608、0.375,P分别〈0.01、0.05)。结论 STI能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作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更科学、更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探讨2D-STI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5例,在术前(A组)、术后1周(B组)、术后6个月(C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包括:左房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标准切面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网周应变(CS)值。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组),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术后各期LVEF与术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A组比较,LAD、LVID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A组与N组各节段比较,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C组与A组各节段比较,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有所增加(均为P<0.05);(3)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A组与N组比较,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1);(4)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B、C组与A组比较,径向应变峰值均增加(均为P<0.05);C组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均基本接近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D-STI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以前能够早期发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短轴径向各节段心肌应变和应变率变化,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功能。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10-2015-05收治的CHF患者100例(心衰组),根据NYHA心脏功能分级分组:NYHAⅡ级组35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3例。选择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ELISA法测得血清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选择VVI模式,测量左室胸骨旁短轴切面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及前间隔的应变和应变率。结果:心衰组各节段ε、SRs显著低于对照组,除二尖瓣水平前间隔ε、乳头肌水平侧壁、后壁SRs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YHAⅡ~Ⅳ级组各节段ε、SRs基本呈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平均ε、SRs与LVEF、LVFS呈负相关,与LVDd、LVDs、BNP呈正相关。结论:VVI可用于定量检测左心室局部和整体的应变和应变率,为评价心功能和诊断CHF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测量正常人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左室短轴各节段二维应变,探讨STI技术评价HF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HF患者及对照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频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Cs)。结果: 对照组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C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各短轴水平整体Rs、Cs及各节段的Rs、C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患者左室各短轴水平及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及环向应变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其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描述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局部收缩同步性情况及收缩后收缩现象(PSS)出现情况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上海华东医院HCM患者18例,年龄21~78岁。同期就诊的正常人36名为对照组,年龄19~76岁。采用GE-VIVID7超声诊断仪,选取超声心动图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观,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取得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及圆周应变/应变率曲线,分别计算圆周及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并观察PSS。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达峰时间分别为(398±28)ms对(378±57)ms(P0.05)和(418±52)ms对(370±51)ms(P0.001),HCM组与对照组圆周及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分别为(80±27)ms对(48±18)ms(P0.001)和(91±19)ms对(41±14)ms(P0.001),均较对照组延长。HCM组增厚节段和未增厚节段达峰时间以及达峰时间标准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M组PSS较正常组增加,多集中在基底段和心尖段,增厚节段出现PSS较非增厚节段显著增加。结论 HCM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显著,PSS明显增加。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HCM不同运动方向上的心肌同步性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左室重构是心脏移植患者常见现象,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室重构对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径向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及心脏移植术后时间≥1年的患者24例。其中心脏移植患者根据相对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分为HT-左室构型正常组(11例)和HT-左室重构组(13例)。采集所有患者左室心尖四腔观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动态图像,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与应变率(GRSr)、整体环向应变(GCS)与应变率(GCSr)、整体纵向应变(GLS)与应变率(GLSr),比较这些参数指标在正常对照组、HT-左室构型正常组与HT-左室重构组之间的差别,探讨心脏移植后左室重构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组GCS、GCSr、GRS、GRSr、GLS、GLSr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HT-左室重构组GCS、GCSr、GRS、GRSr、GLS、GLSr较HT-左室构型正常组进一步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GCSr、GRS、GRSr、GLS、GLSr指标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减低,发生左室重构患者更为明显,提示左室重构影响移植心脏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有效预防左室重构有利于维持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并探讨其诊断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切面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峰值收缩应变,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各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各段室壁应变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部分节段的应变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斑点追踪成像( STI)技术测定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不同构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EH患者56例(EH组),其中非左室肥厚30例(A亚组),左室肥厚26例(B亚组);健康志愿者53例(对照组).应用STI技术获取所有对象左室长轴及短轴各切面的心内、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径向峰值应变及左室心内、外膜层心肌的整体纵向和径向峰值应变值.结果:B亚组患者左室心内、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内膜层:P<0.01;心外膜层:P<0.05),EH组二尖瓣水平短轴径向峰值应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H患者径向应变的增高代偿了纵向应变的减低,STI可评价EH不同构型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从而为早期发现心肌病变提供了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获取18例D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室壁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血流的E峰、A峰.结果 DCM组各节段水平的SRs、SRe、SR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SRI技术能准确可靠地评价D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识别冠心病的早期缺血心肌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中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75%)。分别于PCI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二维超声心动图,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软件,检测其相关供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以及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PCI治疗前:正常组应变-时间曲线轮廓整齐,波峰值较大,重度狭窄组应变曲线形态紊乱,多数节段波峰低平。重度狭窄组大多数节段、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各冠脉狭窄组绝大部分供血心肌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在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在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仅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0.05)。各组左室短轴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无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狭窄组左室收缩期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应用2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2)应用2DSTI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四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构型尚未改变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与节段应变功能,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同时段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各45例,应用四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自动生成左室收缩功能参数:1常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球形指数(Spl);2整体应变参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LVGA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3节段应变参数:选取左室节段纵向应变(LVRLS)、左室节段面积应变(LVRAS)等。将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左室收缩功能常规参数:EDV、ESV、SV、CO、EF、Sp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整体应变参数:LVGLS、LVGRS、LVGAS、LVGC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左室节段应变:LVRLS、LVR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RLS以基底段的前、后间隔壁,中间段的后间隔壁、下壁,心尖段的间隔壁与下壁最为明显;LVRAS以基底段的后间隔壁、中间段的前、后间隔壁、下壁最为明显。结论:四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检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应用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房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分层应变参数比较,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均呈梯度特征,即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室心肌总体纵向应变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高血压组基底段三层心肌纵向均减低(P0.05);中段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心尖段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纵向应变均减低(P0.05)。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定量分层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病人左室心肌的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局部收缩功能随年龄增加的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变化规律.方法按年龄将112例正常人分为4组低龄组(年龄≤18岁)、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各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同时应用QTVI软件定量分析心肌功能,利用组织追踪获取左室24个节段纵向最大运动幅度,得到组织追踪室壁运动(TT)计分,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心肌局部运动的特点及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ST段时值(STd)、性别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①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Vs显著不同(P<0.01),由二尖瓣环水平、基底段、中部到远端Vs逐渐减低.②不同室壁心肌Vs不同(P<0.01),侧壁、后壁、前壁、下壁较高,前后间隔最低.③各节段心肌Vs与性别无关,与年龄、STd、BMI、心率相关,其中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好.④TT计分随年龄增长而减低,TT亦能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结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Vs呈规律性的变化,年龄为影响各节段心肌Vs的主要因素,而其余参数如STd、BMI、心率显示出对某些室壁节段Vs有一定相关性;TT亦能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追踪成像(Triplane-T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二尖瓣瓣环及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位移特点。方法:单纯左前降支MI患者17例(B组),左旋支或(和)右冠支MI患者19例(C组),包含左前降支病变的双支或多支患者23例(D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A组)。采集Triplane-TTI图像,分析获得各室壁房室平面收缩期最大位移(AVPD)及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大位移(Dmax)。结果:B、C、D3组平均AVPD与A组比较均减低,D组尤为显著(P0.05)。B组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位点,C组前间隔及前壁位点AVPD虽然减低,但与A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同一水平各节段心肌Dmax差异不明显,同一室壁从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Dmax逐渐减低,呈梯度变化。B、C、D 3组Dmax不同程度减低,与A组比较及3组间比较大部分心肌节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VPD和Dmax减低室壁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基本符合。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多位点测量AVPD,避免高估或低估;Dmax能准确反映MI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中的心肌分层应变探讨其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圆周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确诊为尿毒症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左室构型情况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LVN组,42例)和左室肥厚组(LVH组,36例),选择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先行常规数据测量,接着应用STI获取所有患者胸骨旁左室二尖瓣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圆周应变(CS)。结果:与对照组和LVN组比较,LVH组IVSTd、LVPWTd、LAESd、E/A显著升高(均P0.05)。LVN组、LVH组和对照组的CS均存在如下规律:即心内膜下心肌CS最大,心外膜下心肌CS最小;与对照组比较,LVN组3层心肌CS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及LVN组比较,LVH组二尖瓣口及乳头肌水平心内膜下和中层心肌CS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心肌分层应变技术可以定量逐层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CS,为准确判断其心肌受累情况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应变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能.方法 应用应变成像对冠心病病人53例和正常人42名左心室前间隔与后壁径向、各室壁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进行测定,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病人缺血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表现为明显减低、消失,甚至倒置.冠心病组各室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径向、纵向峰值应变测值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结论 冠心病缺血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应变成像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采集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各节段室壁心内、外膜层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心内、外膜层心肌整体的应变值。结果病例组各节段平均纵向应变(LS)峰值及左室整体LS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各节段平均经向应变(RS)峰值及左室整体RS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各节段平均圆周应变(CS)峰值及左室整体CS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为临床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谢芳  黄宇玲 《山东医药》2011,51(4):58-5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启动VVI模式,在选取切面上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左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S)及应变率(SR)的差异。结果 AMI组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均低于对照组正常节段(P〈0.01);AMI组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从心功能Ⅰ至Ⅳ级依次减低(P〈0.01)。结论 VVI技术可客观、定量评价AMI患者的节段性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价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ivid E9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冠心病接受PCI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PCI术前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及左室收缩期最大旋转角度及扭转角度。结果 (1)间隔心尖段、后壁心尖段、前壁中段、前壁心尖段及下壁心尖段在PCI术前后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间隔心尖、心尖/前间隔PCI术前后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尖瓣环水平旋转角度、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在PCI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vid E9可以较好的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室心肌功能,为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I)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CM患者14例,NYHA分级分为DCM A组(HYHAⅡ级)和DCM B组(HYHAⅢ一Ⅳ级),健康儿童12例为对照组.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同步获取心尖四腔、左室两腔和左室长轴切面的三平面TTI动态图,分析左室TTI图及心肌收缩期向心尖方向的位移距离(Ds).结果:①DCM组收缩期TTI图色阶较对照组减少.②DCM组左室各节段D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以DCM B组降低更显著(P<0.05);DCM B组部分病例Ds呈中间段>基底段>瓣环、部分室壁二尖瓣瓣环平均Ds小于基底段及中间段.③DCM组有4例18个心肌节段(25.00%)出现纵向收缩延迟,均来自DCM B组.④对照组、DCM A组及B组二尖瓣瓣环Ds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好(r=0.74、0.80、0.82,P<0.01).结论:TTI技术能快速、直观、无创评价局部及整体左心收缩功能,对儿童DCM患者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