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前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598例接受PPCI的AMI(包括STEMI和NSTEMI)患者,依据PPCI前后IRA血流状况分为三组:A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Ⅲ级;B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0~Ⅱ级,PPCI后IRA血流TIMI Ⅲ级;C组为PPCI前IRA血流TIMI 0~Ⅱ级,PPCI后IRA血流TIMI 0~Ⅱ级,同时检测各组NLR以及相关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三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LR、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hs-CRP、NLR和cTnT值最低,而LVEF值最高;C组患者hs-CRP、NLR和cTnT值最高,而LVEF值最低,且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更常见;C组患者死亡率最高,与IRA血流恢复不佳、NLR升高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IRA血流状态独立相关,高NLR预示PPCI前后IRA血流TIMI 0~Ⅱ级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NLR是IRA血流状态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高NLR预示AMI患者预后更差,其对行PPCI的A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术中支架置入后出现慢血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0年12月因AMI住院行PPCI术,年龄≥60岁的患者774例,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243例和对照组531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慢血流组患者糖尿病、血栓积分、术前TIMI血流0级比例、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率、手术操作时间、发病至就诊时间、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峰值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直接支架置入率及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TIMI血流0级、C反应蛋白、发病至就诊时间、血栓积分是P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导致PPCI术中慢血流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应尽早识别这些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年龄>70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STEMI并行PPCI+IABP置入的153例70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PCI+IABP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44例不同年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40岁以下AMI患者达12.41%,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与吸烟、肥胖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密切相关.发病急,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40岁以上A...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PTCA术的AMI患者住院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 ,评估年龄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 (AMI)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患者 2 0 2例 ,并且AMI发病均在一个月内。诊断AMI按WHO标准。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四组 :(1)≥ 70岁组 (36例 ) ,(2 ) 6 0~ 6 9岁 (5 6例 ) ,(3) 5 0~ 5 9岁 (5 4例 ) ,(4 ) <5 0岁组(5 6例 )。术前观察病人心功能以及左室造影测量射血分数值。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确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行球囊扩张 ,必要时置入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单向转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调查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117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社区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女性别比例不明显、有较多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病史、发病时心功能较差、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手术较多(P<0.05)。结论社区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行择期PCI更合理,建议制定社区与三级医院老年AMI双向转诊和分级救治指南。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桂玉  高熙智 《山东医药》2000,40(15):28-29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并有向青年转移的趋势。为探讨青年人 AMI的发病特点 ,我们对 2 5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青年组 AMI患者 2 5例 ,男 2 4例 ,女 1例 ;年龄 2 8~ 44岁 ,平均 35.8± 8.2岁。中老组 AMI患者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 58.3± 7.6岁。两组患者均有典型的 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变化 ,急性期后遗留病理性 Q波。两组均在 AMI后 30~ 45天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 Ju…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60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对其中7例(1.9%)年龄≤30岁患者[男性4例,年龄(25±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9)个月.结果 6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发现5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3例女性患者均合并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例左前降支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炎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男性患者中3例为吸烟者.2例患者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者.结论 30岁以下AMI患者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单支、非阻塞性病变常见,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女性患者常合并有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3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年龄≤35岁96例(A组)和200例年龄35岁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与年龄35岁AMI患者相比,≤35岁患者在男性、超质量、肥胖、吸烟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较高(96.5%vs.70.0%;75%vs.45.5%;35.4%vs.17.5%;72.9%vs.49.0%;93.8%vs.79.5%,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较低(P0.05)。≤35岁患者中,1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单支病变发生率高;而年龄35岁AMI患者以3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35岁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肥胖,大部分为ST段抬高型AMI,病变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IABP组,于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发生心动过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首次急性STEMI并行PPCI的患者448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心动过缓分为心动过缓组和对照组。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定义为术前心率≥60次/分,术中心率持续性或一过性60次/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结果 PPCI术中心动过缓患者105例,对照组343例,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3.43%。研究共纳入32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罪犯血管是前降支、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单多支血管病变、无复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和血红蛋白等参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无复流(OR=3.033,95%CI:1.479~6.223)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OR=2.652,95%CI:1.602~4.391)可作为预测PPCI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复流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可作为预测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心动过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80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PCI的STEMI患者114例,均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住院期间及随访24个月全因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102例,对比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24个月MACCE情况。结果死亡组女性、心率、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前降支闭塞及3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AST、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为高龄急性STEMI患者行PPCI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639~0.908,P=0.002;95%CI:1.004~1.033,P=0.011;95%CI:0.023~0.848,P=0.032;95%CI:0.042~0.612,P=0.007)。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是有效的,相对安全的,但术前低LVEF、心源性休克可升高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78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男性AMI患者88例。主诉多为胸痛,AMI梗死范围以前壁多见。与老年男性比较,危险因素以超重和吸烟为著。冠状动脉正常者较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合并左主干病变较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结论:AMI发病年轻化,青年AMI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男性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值2010年10月,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首次急性STEMI并行PPCI的患者448例。根据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20例和对照组428例。血管造影无复流被定义为:PPCI术中的TIMI血流分级0~2级。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定义为:术前心率≥60次/min,术中心率持续性或一过性60次/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结果:PPCI术中无复流组合并心动过缓患者20例,对照组428例,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5%。研究共纳入3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罪犯血管是前降支、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年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HGB等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OR=5.615,95%CI:1.266~24.911)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OR=3.082,95%CI:1.176~8.078)可作为预测PPCI术中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和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可作为预测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合并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预后相关性,为后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行介入治疗AMI患者共832例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TRI预测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最佳cut-off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6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OCT指导的PPCI患者275例(OCT指导组)。收集全部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冠状动脉造影和OCT特征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从单纯CAG指导的PPCI患者数据库中1∶1回顾性顺序匹配275例患者(CAG指导组),对比两种策略对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结果OCT指导组中,OCT评估发现斑块脱垂151例(54.9%),支架贴壁不良113例(41.1%),支架近和/或远端夹层38例(13.8%),其中3例(1.1%)同时发生支架近端和远端夹层,38例远端夹层患者中,需行补救性置入支架2例。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OCT指导组与CAG指导组比较,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出血终点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2)。结论与单纯CAG指导相比,OCT指导的PPCI并不能降低6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绕行急诊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按照是否绕行急诊科分成绕行组(47例)和无绕行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PPCI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  相似文献   

18.
孙长喜 《山东医药》2008,48(16):77-78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68例老年(>60岁)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因素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老年组AMI比较,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P<0.0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低(P<0.05).认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并比较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早发与非早发AMI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0 724例,其中符合AMI诊断标准者1 920例,依据发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及非早发AM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发AMI的影响因素。观察终点为:(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和支架内血栓;(2)出血事件。比较两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2、5年各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 920例AMI患者,年龄(56.5±11.3)岁,男性1 612例(84.0%)。早发AMI组701例,非早发AMI组1 219例。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血脂、合并症、炎症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1.06,95%CI 1.01~1.10,P<0.01)、甘油三酯(OR=1.47,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支架(Firebir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38例,平均年龄(61±8.3)岁,男性23例,女性15例。发病12h内急诊行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原则上行药物支架置入。观察住院期间(15.6±4.2)d心脏主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置入药物支架42枚,手术成功率100%,IRA为前降支l9例,左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即刻的前向血流TIMI3级34例,占89.7%,TIMI2级3例,占8.4%,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左心衰,1例患者术后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研究显示国产药物支架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