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阴性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D-二聚体阴性APE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均以胸闷就诊,查血D-二聚体阴性。例1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误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例2因胸部CT检查结果误诊为肺部感染,均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均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肺动脉增强扫描,确诊为APE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予抗凝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随访均未见病情复发。结论临床遇及胸闷伴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要考虑到APE可能,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症肺炎合并多发肺栓塞一例误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多发肺栓塞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重症肺炎合并多发肺栓塞的误诊经过。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咽痛、流涕、头晕及发热,伴有干咳,就诊于某医院,先后诊断为呼吸道感染,Ⅰ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反复请上级医院专家排除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出现持续性左下胸痛,再次出现发热。转我院完善血D-二聚体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多发肺栓塞。结果经积极抗感染及抗凝等治疗,3周后复查胸部CTPA示:左、右肺动脉及主要分支未见明显异常。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肺栓塞是一种比较常见且误诊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临床医生应放开诊断思路,辩证地看待疾病。对高危人群积极行血D-二聚体筛查及MR I、肺动脉造影、CTPA、同位素通气/灌注扫描等,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老年肺栓塞误诊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例老年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例均为70岁以上病人,男2例,女1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高血压病1例.均以咳嗽、胸闷起病,误诊为肺部感染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1例.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D-二聚体检测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结论:发病隐匿,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认识不足以及检查手段落后是造成老年肺栓塞病人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因呼吸困难、胸闷入院,1例因双下肢水肿、疼痛伴肌肉疲劳入院,1例因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误漏诊3~10 d,后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等确诊为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均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应加强对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认知及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18例急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004~2007年期间急诊由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呼吸困难11例(61%),"肺梗死三联征"患者仅1例(6%);低氧血症8例(44%),SⅠQⅢTⅢ 6例(33%),血浆D-二聚体>500 μg/L 15例(83%),CT肺动脉造影示栓子累及46支肺动脉;8例接受溶栓治疗,10例接受抗凝治疗;死亡2例.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溶栓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确诊为肺栓塞;2例猝死者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确诊后均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例行面罩吸氧;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3例死亡,6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呼吸困难、胸痛、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下肢肿胀等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20余天"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偶有胸痛。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及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见类圆形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5.2cm×5.6cm×6.4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右肺上叶支气管受压,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头颅CT检查示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气管镜刷片病理示:灌洗液未见癌细胞。临床结合胸部CT考虑"右肺上叶肿瘤",予右肺上叶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宗兴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14-1616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对本院39例诊治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D-二聚体大于500μg/L者占92.3%,血气分析P02〈80mmHg占89.7%,螺旋CT肺段动脉以上动脉血栓者占79.5%。溶栓加抗凝治疗组有效率为81%,单纯抗凝治疗组有效率为66.7%。【结论】肺栓塞易漏诊和误诊,血气分析、D-二聚体、UCG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初筛检查指标,溶栓加抗凝疗法治疗PE优于单纯抗凝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炎性假瘤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发热、咳嗽、咳痰15 d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左侧胸腔积液,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20 d,恢复尚可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外院胸部CT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左下肺占位,PET-CT检查考虑左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在我院行左下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左下肺炎性假瘤。术后抗感染治疗10 d,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性假瘤可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PET-CT检查可产生假阳性,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认真进行影像学分析,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误漏诊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PE的诊疗水平,减少误漏诊。方法:对住院前及住院患者发病72 h未能明确PE诊断,归纳为误漏诊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误诊疾病有冠心病(43.3%),其次肺炎(13.3%)、心衰(10%)、心肌炎(6.7%)、慢阻肺急性发作(6.7%)等。结论:对临床疑似患者,高度警惕,及早进行相应检查。血浆D-二聚体<0.5 mg/L对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有除外作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困难症状在肺栓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少见气胸并肺栓塞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活动后胸闷、气短3 d入院,曾在当地镇医院就诊,按右侧气胸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我院。因气胸诊断明确予胸腔闭式引流,肺复张后仍有胸闷、气短。行相关检查排除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查D-二聚体增高,CT肺动脉造影检查示两下肺片状不张,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依据临床表现及以上医技检查结果诊断肺栓塞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呼吸困难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特异性差。对低危人群通过鉴别呼吸困难病因并保持高度警惕性有助于肺栓塞的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反复胸闷、心悸、晕厥伴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以发作性胸闷、心悸、晕厥为主诉就诊,初诊医院予排除脑源性晕厥的相关医技检查,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梨脂缓释片、阿托伐他汀及皮下注射达肝素,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后因胸闷、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来我院就诊,X线胸部正侧位片示:左下肺见多发小囊状模糊影;胸部增强CT扫描示:左下肺有6.7 cm×5.4 cm大小的肿物影;左侧胸腔后部可见弧形水样密度影,考虑左下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因家属要求出院,未获病理学诊断。结论对以反复胸闷、心悸、晕厥伴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分析临床症状,不应过度依赖医技检查结果,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7岁,农民,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20余日”于2012年6月1日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2012年5月10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丝,伴间断右侧肩胛区剧烈疼痛、呼吸困难、发热,外院行胸部CT示右肺下叶致密影,右侧胸腔积液,考虑肺炎,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2012年6月1日到我院行CTPA示:双下肺动脉栓塞、右下肺致密影,考虑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劳累后胸痛2个月,加重2 d入院。在当地医院按冠心病予硝酸酯制剂不缓解,行彩超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入我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仍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Ⅱ型)。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冠脉造影未见异常,术中彩超检查示房间隔部位无异常血流通过,初步否认房间隔缺损的可能。追问病史得知曾不明原因双下肢水肿,高度怀疑肺栓塞,遂行右心导管检查及肺动脉选择性造影确诊为肺栓塞。术后查血D-二聚体阳性,进一步证实了肺栓塞的诊断。结论确诊房间隔缺损时必须仔细分析心脏彩超结果,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疑诊肺栓塞时,应及时完善该项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临床特点及诊疗手段的认识,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PS误诊肺脓肿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男,43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门诊胸部CT平扫示左下肺空洞伴液平面,以肺脓肿收入院予抗感染治疗有效,继续治疗1个月后,因肺部病变未吸收,行胸部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下段有一分支进入左下肺基底段病灶内,修正诊断为PS,转外科择期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结论 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漏诊,对于肺部感染反复发生或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不吸收,尤其是年轻、病灶位于左下肺者,应警惕PS可能,胸部CT增强扫描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栓塞的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误诊为肺炎的非典型肺栓塞5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气促等症状,均误诊为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误诊时间5~7 d。为进一步诊治,行CT肺动脉造影3例,行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1例,均确诊为非典型肺栓塞,予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7 d,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1年,均预后良好,病情未复发。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非典型肺栓塞的警惕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增强表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栓塞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4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累及51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栓塞5例,左肺动脉弓3例,右上肺动脉6例,右中肺动脉4例,右下肺动脉13,左上肺动脉8例,左下肺动脉12例。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锐角附壁型血栓、钝角附壁型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有受累部分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细小稀疏、“马赛克”征、肺实变、主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误诊为恶性胸腺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近期收治的1例支原体肺炎误诊为恶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因咳嗽、咳痰15 d就诊。于当地市级医院行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纵隔旁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恶性胸腺瘤。转入当地省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予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效果显著。后转入我所,经仔细分析诊治过程,并行支原体抗体检查,确诊支原体肺炎,建议按支原体肺炎继续治疗。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时应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等综合进行分析,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是筛除低临床概率肺栓塞的有效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俊  赵洁  于贵杰  刘金荣 《临床荟萃》2006,21(21):1537-1539
目的 比较不同辅助检查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诊断和非诊断肺栓塞的患者D二聚体、下肢静脉超声(lower extremity Doppler ultrasound DUS),胸部螺旋CT(chest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 CT)的结果,找出合适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方法。结果 D-二聚体是筛除肺栓塞的良好指标,其医学决定性水平宜在500μg/L;临床概率低的患者总体D-二聚体偏高;确诊肺栓塞的患者检查敏感度分别为D-二聚体80%、螺旋CT90%、下肢静脉超声60%;对于低临床概率患者,D-二聚体阴性可以有效除外肺栓塞,漏诊率7.7%。结论 D-二聚体在医学决定性水平为500μg/L时,是一项高敏感度和阴性预计值的指标,尤其适合临床低概率患者的筛除,配合螺旋CT,可以很好地辅助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减少误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7年3月就诊的入院时未能确诊的87例PE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诊断分为初诊组56例和误漏诊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组误漏诊疾病、科室和原因。结果两组均无典型PE"三联征"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误漏诊组胸痛比例更高,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比例更低;误漏诊组中96.8%的患者存在PE风险因素,但入院前几未行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误漏诊组中,误诊为心绞痛18例(58.1%),余分别误诊为心功能不全、脑梗死、心房颤动、肺部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误漏诊发生在心内科23例(74.2%),中位漏误诊时间为4 d。87例均在入院后完善D-二聚体检查及血气分析提示PE,进一步行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结论 P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缺乏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的支持和固守局部的思维模式是导致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PE的认识,建立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并尽早行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可减少临床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