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及二维超声在胎儿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6月,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胎儿进行三维以及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不同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方位。结果:80例23~36周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检查中,均位于L1-L4椎体。孕23~28周达到L2-L4椎体,孕24周达到L4椎体;孕29周达到L1.5-L3椎体;孕30~36周达到L1-L2椎体。孕24周、孕25周胎儿脊髓圆锥分布于其他孕周相比(P<0.05)。孕29~36周胎儿的脊髓圆锥椎分布与孕23~28周胎儿相比(P<0.05)。孕31~36周的脊髓圆锥椎体位置分布对比(P<0.05)。结论:在对胎儿脊髓圆锥定位中,三维及二维超声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胎儿脊髓圆锥方位以及形态,有助于确定其位置,显著提高了对胎儿脊髓圆锥方位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水平中心线法联合骨骼模式成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探索脊髓圆锥位置随孕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420例正常胎儿,应用三维超声水平中心线法联合骨骼模式成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析胎儿脊髓圆锥对应椎体水平与孕周的相关关系;应用t检验进行耗时差异分析;应用Kappa检验进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1)胎儿脊髓圆锥三维超声显示率为97.6%。(2)胎儿脊髓圆锥与孕周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446X+41.547(R=0.771,R2=0.594,P0.001)。(3)二维超声组较三维超声组耗时平均多30s,95%可信区间0.96~0.82(P0.001)。(4)二维与三维超声两种方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以及操作者间、操作者内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值分别为0.96、0.92、0.95。结论三维超声水平中心线法联合骨骼模式成像能够准确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相似文献   

3.
超声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超声成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438胎正常胎儿腰骶部及脊髓圆锥,中孕组(20+6~26+2周)261胎,晚孕组 (29+2~40+3周)177胎,记录脊髓圆锥位置,分析不同孕期胎儿脊髓位置的差异;跟踪检查其中的61胎作为对照观察组,观察胎儿中孕期及晚孕期脊髓圆锥位置。结果 中孕组胎儿脊髓圆锥下缘止于L2~3.5,晚孕组胎儿脊髓圆锥下缘止于L1~3,较中孕组平均上移0.66个椎体(P<0.001)。对照观察组61胎,晚孕期胎儿圆锥位置较中孕期平均上移0.89个椎体(P<0.001)。结论 胎儿脊髓圆锥随孕周增加而上移;三维超声能准确定位中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辅助诊断隐性脊柱裂的价值.方法 三维超声分别检测102例孕中晚期正常胎儿(正常组)及11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脊髓圆锥所对应椎体水平;检验三维超声法定位脊髓圆锥的组间、组内一致性;建立正常组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回归模型;比较两组脊髓圆锥位置的差异.结果 三维超声脊髓圆锥定位的操作者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值分别为1.0和0.788;正常组脊髓圆锥位置均位于L3或L3水平以上;异常组1例脊髓圆锥位置位于L3水平,10例低于L3水平.结论 三维超声可准确标记胎儿脊髓圆锥位置;隐性脊柱裂胎儿脊髓圆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脊髓圆锥定位是发现和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重要声像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扩展剖面容积成像(OVIX)在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定位中的作用。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胎儿127例,其中正常胎儿122例,脊柱裂胎儿5例,孕周范围20~30周,应用三维超声采集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容积数据,利用扩展剖面容积成像重建圆锥末端对应椎体至其至少5个以上椎体段脊柱冠状面并定位圆锥末端位置;对正常胎儿于新生儿期第28天随访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对脊柱裂胎儿引产后行病理检查,以扩展剖面容积成像定位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为标准,对比正常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与脊柱裂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差异。 结果127例胎儿中120例(94.5%,120/127)脊髓圆锥末端被定位,7例(3例因孕妇肥胖、4例因胎儿体位原因,均为正常胎儿)未能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115例正常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于L3及L3以上,5例脊柱裂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均在L4以下,其中2例位于L5,2例位于S1,1例位于S3;扩展剖面容积成像对脊柱裂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定位结果与引产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 结论扩展剖面容积成像能同时显示骨性标志第12肋、T12及脊髓圆锥末端,利用T12顺推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可准确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为产前评估脊柱裂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计算脊髓圆锥末端到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之间的椎体个数来定位脊髓圆锥位置,探讨超声在中孕期快速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08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胎儿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并计算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之间的椎体个数。当椎体个数≥7时,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正常;当椎体个数≤6时,采用腰骶前突定位法定位脊髓圆锥末端水平对应的腰椎椎体位置。结果 408例孕妇中,341例的椎体个数≥7;67例的椎体个数=6,经腰骶前突定位法,脊髓圆锥末端位于L3—L4的有4例(6.0%),位于L3以上的有63例(94.0%)。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通过快速计数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之间的椎体数,可快速判断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当椎体个数=6时,发生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风险低;当椎体个数<6时,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评价胎儿脊髓和脊柱的发育状况及其随孕周的变化。方法获取300例胎儿脊柱三维容积数据,评估胎儿各脊髓结构对应椎体位置,测量脊髓及脊柱相关径线值。结果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对应椎体位置多在L2~L3水平。胎儿脊髓颈膨大多位于C5、C6水平;胸窄处多位于T5、T6水平;腰膨大多位于T12、L1水平。孕周与胎儿脊髓、脊柱长度;颈膨大、胸窄处、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三维超声有助于评价胎儿脊髓及脊柱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8.
超声测距法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CS)的距离来定位CM,探索胎儿期CM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查孕19~34周566名孕妇,测量胎儿CS距离。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储图像、real-time 3D View软件离线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测CS距离的一致性。分析胎儿期各孕周CS距离变化规律。结果 共253名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测量的CS距离一致性好(ICC=0.974)。CS距离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r=0.95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2.508(Y:CS距离,X: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测量CS距离的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临床;CS距离与胎儿GA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胎儿期CM是否低置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不同孕周因致死性畸形(非中枢神经系统)引产的胎儿10例,将引产前、后以胎儿成角的腰骶关节作为标志,用超声定位与脊髓圆锥末端相当的椎体位置,并与解剖方法确定的椎体位置相比较。结果10例引产前后用超声定位的脊髓圆锥末端对应的椎体位置,和解剖定位的椎体位置均完全吻合。结论对胎儿应用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各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方法选择3.5~5.0MHz凸阵探头对828例孕17~39周正常胎儿的腰骶部行矢状面扫查,用数字表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总结胎儿时期脊髓圆锥的移行规律。结果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随孕周增长而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上升的高峰期在21周以前,以后上升缓慢,28周以前就已达到较稳定水平(L2~L3)。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上升速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结论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随孕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及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观察胎儿脊髓圆锥(CM)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的大小及形态,评估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TC)的价值。方法 记录病例组17胎脊柱区病变或畸形伴TC胎儿的CM末端位置和腰膨大位置,测量脊髓腰膨大处的横径、前后径。并与300胎正常胎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长CM末端位置上升,300胎正常胎儿的CM末端均位于L3或L3以上椎体水平。正常胎儿脊髓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与孕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腰膨大横径(mm)=0.677+0.147×孕周(R2=0.836,P<0.05),腰膨大前后径(mm)=-0.994+0.152×孕周(R2=0.894,P<0.05)。与正常胎儿相应孕周正常值比较,病例组TC胎儿脊髓腰膨大的前后径减小(P=0.002),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VCI及TUI技术对胎儿CM位置进行判定并分析脊髓腰膨大的形态变化,可为TC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胎儿上颌骨三维超声成像特点。方法对我院261例经常规超声检查颜面部发育无异常胎儿的上颌骨形态进行静态三维超声成像,并比较各孕期三维超声成像的成功率;同时对3例非颜面部畸形引产后胎儿上颌骨标本进行解剖及体外三维超声成像,对8例腭裂畸形胎儿进行上颌骨三维重建。结果孕12~27+6周胎儿上颌骨三维成像的成功率均≥96%,孕36~40周成像成功率为27.5%;8例腭裂畸形胎儿均成功显像。孕12~15周胎儿上颌骨三维立体图像显示似平放的直角三角形;孕16周时可清晰显示鼻切迹及鼻前棘,胎儿上颌骨与成人相似。结论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模式在显示胎儿上颌骨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测量脊髓圆锥(CM)和第一骶椎(S1)间距离(CM-S1)对胎儿脊髓拴系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胎儿581例及产前超声提示脊髓拴系的胎儿17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腰骶关节,定位CM与S1并测量CM-S1距离,总结胎儿期CM-S1距离随孕周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脊髓拴系组的CM-S1距离是否显著低于正常组。结果正常组胎儿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CM-S1=1.57×孕周-16.43 (R~2=0.89)。脊髓拴系组胎儿的CM-S1距离均小于相应孕周的第5百分位数(P0.01)。结论胎儿期测量CM-S1距离定量评价CM位置简便可行,有助于检出胎儿脊髓拴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研究胎儿手部成像,探求三维超声显示胎儿手部的最佳切面和检查时间。方法选取100名孕20~38周无明显产科合并症孕妇,按孕龄20周~、24周~、28周~、32周~、36~38周分为五组,每组20名(40只手)。对胎儿手部分别进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三维超声对各孕龄组胎儿手部成像按完全显示、部分显示、不能显示三种结果比较,x^2值在6.179~12.094之间,各孕龄组两种成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三维超声优于二维超声;其中孕28周~组胎儿手部显示率最高为50.0%,孕36~38周组最低为37.5%。结论三维超声对胎儿手部有较清晰的显示,可为染色体异常提供超声软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孕检的18~40周胎儿,常规二维超声观测胎儿鼻唇情况,然后应用三维超声实时动态面部成像。结果三维超声对18~24周胎儿唇裂成像清晰直观逼真,二维超声对18~24周胎儿唇裂,检查费时,检查者须有经验;三维超声对36~40周胎儿实时成像困难,二维超声则可通过非标准切面面部成像;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对24~36周胎儿均能有效成像。结论二维、三维超声均能对胎儿唇裂明确诊断。不同孕期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各有优势,三维超声在孕早期诊断唇裂有明显优势,二维超声在孕晚期略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孕妇24岁,孕23+1周,于我院接受例行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超声:颅内结构正常,小脑横径24mm,后颅窝池4mm;脊柱呈双光带平行排列,整齐连续;脊髓圆锥显示清晰,下缘位于L4椎体,并见硬脊膜;L5椎体水平皮下可见一囊性回声,与椎管相通,动态观察大小变化,较大时约5.7 mm×4.8mm,L3、4横切面显示背侧椎板部分缺失,约6mm(图1)。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可清晰显示该处皮肤隆起,呈囊性结构,皮肤表面连续中断(图2),  相似文献   

17.
孕妇29岁,孕24周,孕1产0,于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胎儿各生长指标测值正常,颅内结构正常,小脑横径29 mm,后颅窝池5 mm,胎儿脊柱骨排列整齐,连续性良好,弯曲度正常,脊髓圆锥低位,位于骶1~2平面,局部骶尾部皮下回声异常(图1),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可清晰显示骶尾部背部皮肤稍凹陷(图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维颅脑表面反转成像法在产前评价正常胎儿颅脑沟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无结构异常的133例19~36周正常单胎胎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孕周外侧裂、顶枕沟、距状沟在超声二维、三维表面成像中的显示、变化情况。检查结果按胎龄分为6组,按缺失或存在进行统计,形态变化汇总成图片。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二维超声和三维新方法对外侧裂、顶枕沟、距状沟显示率的差异。随机抽取30例胎儿进行研究者内和研究者间的重复性检验。 结果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胎儿颅脑外侧裂、顶枕沟、距状沟的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的显示率都越来越高。二维、三维超声对22周外侧裂,23周、24~36周外侧裂、顶枕沟和距状沟显示率均达100%。二维观察与三维反转成像法的超声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反转成像显示沟回变化比二维超声更直观,更加接近实际解剖形态的变化。研究者内和研究间重复性检验显示一致性均可接受(Kappa系数均>0.7)。 结论三维反转成像法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顶枕沟、距状沟、外侧裂的形态及空间变化情况,对于产前评估大脑皮层发育是一种补充手段,为未来大脑皮层发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测正常胎儿颅缝及前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维和三维超声对胎儿颅缝和前囟的显像价值.方法 对80名16~35孕周的孕妇进行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测,观察胎儿颅缝和前囟,比较两种方法的显示率.结果 二维与三维超声对胎儿额缝、人字缝、冠状缝、前囟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维超声对矢状缝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对颅缝和前囟的完全显示率在孕30周之前与二维超声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孕周之后显像率随孕期增加而下降.结论 三维超声能直观、形象地显示胎儿颅缝和前囟的立体形态,对矢状缝的显示率优于二维超声,在30孕周前对胎儿颅缝和前囟的完全显像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三维超声检测孕11周~14周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及鼻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孕周为11周~14周的单胎妊娠孕妇120例,分别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对胎儿NT厚度及鼻骨进行检测。结果: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测的NT厚度及鼻骨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超声获得胎儿标准正中矢状切面的时间明显短于二维超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三维超声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标准正中矢状切面,缩短胎儿超声检查的时间;孕11周~14周的胎儿NT厚度、鼻骨长度与孕周呈正相关,三维超声检测孕11周~14周胎儿的NT厚度及鼻骨对早期判断胎儿异常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