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蕈又称毒蘑菇 ,在我国各地山林平原均有滋生 ,有些群众误将毒蕈当香蕈采食而引起中毒。我科近 10 a来收治毒蕈中毒致死 10例 ,共为 8户 2 8人中毒 ,其中 18例成人除 1例死亡外均治愈。而 10例儿童均因食毒量过大 ,在外误诊时间过长 ,以致失去了关键的早期抢救时机 ,致急性肝 (肾 )功能衰竭而死亡。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 11岁 ,其中 2例为兄妹 ,2例为兄弟。病前均有采集野蕈史 ,5例经辨认确诊为白毒伞中毒 ,5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潜伏期 6~ 2 4h,发病致死亡时间 2~ 6 d。本组食毒蕈后均有频繁吐泻 ,吐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毒蕈中毒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对10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中毒性肝炎或中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0例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无尿期2~15 d,平均4.5 d;血透2~8次,平均4次;住院4~30 d,平均16 d.除1例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外,其余9例救治成功,随访半年,无后遗症.结论血液透析救治毒蕈中毒是有效的,但在救治方法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孰优孰劣,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毒蕈中毒临床类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80-01—2004—12在我院救治的172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胃肠炎型17例,全部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型136例,治愈135例(99.3%),死亡1例(0.7%);中毒性肝炎型19例,治愈13例(68.4%),死亡6例(31.6%)。结论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毒理机制复杂,毒蕈中毒类型及分型应符合临床病例资料及特征,据本组172例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分为四型:①胃肠炎型;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型;③中毒性肝炎型;④混合型,虽本组172例中没有符合此型病例,但还是作为临床一个类型提出,供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4.
泥浆灌注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用泥浆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41例,随机分为泥浆洗胃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2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时间、住院期间死亡时间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和痊愈率.结果 观察组MODS发生时间为(2.84±0.43)d,住院至死亡时间为(5.98±0.57)d,全部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10.76±1.38)d,痊愈率42%;对照组MODS发生的时间为(2.09±0.35)d,住院至死亡的时间为(3.17±0.44)d,全部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8.56±1.02)d,痊愈率1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用泥浆灌注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治疗体会,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结果:4例5 d后出院,4例7 d后出院,2例13 d后出院,1例17 d出院,1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治疗难度大,及时、足量的血液净化加综合治疗,预后较好,加强宣教和普及毒蕈的科普知识降低毒蕈的误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氮平中毒继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6例氯氮平中毒继发ALI/ARD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患者在中毒后6~144h出现ALI/ARDS表现,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胆碱药物治疗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4±1.6)d;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34±12)h,中毒后(48~96)h意识转清。结论:氯氮平中毒继发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与肺水肿、吸入性肺炎及氯氮平对肺组织的直接损伤作用有关。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和合理抗胆碱药物的,是治疗重度氯氮平重度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5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分型,对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结合血液净化。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各型均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型有利于有效救治,早期血液净化为治疗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6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毒蕈中毒肝损害型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凝血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凝血功能与毒蕈中毒预后的相关性,从而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毒蕈中毒肝损害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入院24 h前未使用过干扰凝血状况药物的毒蕈中毒肝损害型患者16例,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1例),入院2 h内同时抽取常规凝血试验、血常规、TEG血样,所有患者均进行枸橼酸化高岭土(CK-TEG)检测,对于R值明显延长患者加做肝素酶对比检测(CKH-TEG)。结果死亡组PT、APTT、TT明显延长,FiB、Plt明显降低,CK-TEG的R值、K值延长,CI负值明显增大,与存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H-TEG的R值、K值、MA值、CI负值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肝素酶对比检测提示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结论急性毒蕈中毒患者应用TEG可动态监测其凝血状态,R值明显延长应及时进行肝素酶对比检测,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树脂罐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并予小剂量激素联合治疗救治毒蕈中毒的护理。方法对12例毒蕈中毒病人应用树脂罐HP串联HD每天1次,每次3h,并予3~5天小剂量激素治疗。通过护理和监测血清ALT、AST、LDH、BUN、Cr及尿量恢复情况。结果12例病人通过树脂罐HP串联HD治疗,在治疗后第5天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应用树脂罐、HP串联HD,小剂量激素联合治疗毒蕈中毒,经过密切观察,护理到位,可降低并发症和血液净化中的危险性,提高毒蕈中毒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该院收治的12例儿童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提取2017-2020年在该院确诊为急性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毒蕈情况、潜伏期、中毒季节、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和预后.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预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研究的12例毒蕈中毒的患儿中,纳入生存组8例(占66.7%),纳入死亡组4例(占33.3%).超过85%的患儿有胃肠道反应,器官损伤以肝脏为主,伴凝血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患儿的病死率最高,且受累器官或系统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实验室结果显示,死亡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存活组明显升高或延长,而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血钠(Na+)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措施:入院后给予患儿洗胃治疗、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不同预后的两组比较,发病后至第1次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 儿童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器官损伤以肝脏为主,可累积多个器官.潜伏期、受累脏器或系统和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与预后有关.迟发型毒蕈中毒患儿预后较差,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马力  孙自国  沈华强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3):222-226,231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3期间我科收治的11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72例)和死亡组(4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resepsi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Presepsin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9.49%(47/119),平均年龄(58.26±15.28)岁,男65例(54.54%),女54例(4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esepsin,Lac,PCT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Presepsin、PCT和Lac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0.491和0.456,P0.05)。Presepsin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0.858~0.969)最佳截断值为987.61 pg/m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1.57%,特异度为88.61%。血清Presepsin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AUC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32,P0.05)。结论:血清Presepsin升高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esepsin与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比较Presepsin和胆碱酯酶、肝肾功能等各项参数,结合临床表现来评估Presepsin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AOPP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初始血Presepsin水平分为Presepsin增高组(PH组,Presepsin319.8pg/ml,75例)和Presepsin正常组(PL组,Presepsin≤319.8pg/ml,22例)。所有入选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h抽肘静脉血,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Presepsin浓度。同时留取血标本在我院中心实验室测定血白细胞(WBC)、肝肾功能、胆碱酯酶、白介素-18(IL-18),记录患者症状、体征以做对比。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合格者共20例做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Presepsin浓度,并比较PH组和P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h血清Presepsin水平变化与患者症状、体征、肝肾功能、APACHEⅡ等的相关性。结果:Presepsin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个体的Presepsin浓度相比,AOPP患者Presepsin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伴随分级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在存活者与死亡者(30d内死亡)之间,轻度AOPP和中重度AOPP之间,Preseps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均优于WBC、IL-18、肝肾功能等的检测,较胆碱酯酶更好地反映中毒严重程度,不逊于APACHEⅡ的临床评分。结论:血清Presepsin水平监测对于AOP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边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抽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死亡,病死率为10.0%;余18例痊愈出院,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时间为(7.68±1.35)d、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为(8.10±3.88)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9.79±1.80)d,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8.67±2.96)d,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10.29±3.12)d,抽搐停止时间为(4.5±0.6)d,住院时间为(10.62±3.65)d。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雅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85-8285
目的探讨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对22例毒蕈中毒患者实施复方甘草酸苷加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查、临床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结论对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救治应早期给予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流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边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抽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死亡,病死率为10.0%;余18例痊愈出院,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时间为(7.68±1.35)d、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为(8.10±3.88)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9.79±1.80)d,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8.67±2.96)d,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10.29±3.12)d,抽搐停止时间为(4.5±0.6)d,住院时间为(10.62±3.65)d.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PQ)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毒后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血液灌流时间等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第1,3,7天分别测其血清PCT等生化指标.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PCT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PC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存活72例,死亡56例.其中,有90例患者入院第1天测得PC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最后死亡48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CT动态水平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0.96±0.13)vs.(0.08±0.01),3d:(1.12±0.14)vs.(0.28±0.05),7d:(1.22±0.14)vs.(0.20±0.03),P<0.01];动态观察发现,死亡组PCT呈逐步上升趋势,生存组于第3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病程早期PCT水平与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CRP、WBC、ALT、CR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4、0.724、0.723、0.332、0.700、0.414,P均<0.01).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早期PCT水平升高与中毒剂量及尿百草枯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发展、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精心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康复活动、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观察本组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心力衰竭时间及治愈情况。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住院20~41(31.8±9.2)d,控制心力衰竭时间5~20(12.2±7.8)d;治愈76例(38%),好转122例(61%),死亡2例(1%);复发率23%。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精心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毒蕈中毒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近年来相继增多,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本组病例多以无尿型肾功表为突出特点。经临床资料分析有如下特点:1.毒蕈中毒所致急性肾衰少尿期患者常伴有低血钾,有别于其他急性肾衰少尿期高血钾;2.个体对毒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3.血液透析是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蕈乃有毒的野生蘑菇,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农村常由于毒蘑菇和食用蘑菇不易区别而误食中毒,城市居民则多因食用混杂大干蘑菇而发生中毒。其毒素成份主要是[1](1)肝脏毒素,(2)神经毒素,(3)胃肠毒素,(4)溶血毒素。以上几种毒素食入后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溶血或肝、肾及中枢神经细胞的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4型:(1)肠胃炎型,(2)神经精神型,(3)溶血型,(4)中毒型肝炎型,其中第4型在毒蕈中毒中占致死率的95%以上[2],死亡率极高。2005年6月至7月份,我院收治1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  相似文献   

20.
毒蕈中毒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近年来相继增多,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本组病例多以无尿型肾功能衰竭为突出特点,经临床资料分析有如下特点:1.毒蕈中毒所致急性肾衰少尿期患者常伴有低血钾,有别于其他急性肾衰少尿期高血钾;2个体对毒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3.血液透析是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