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4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40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32例(80%),其中常见细菌阳性23例(57.5%),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非典型病原体9例(25%),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原分布情况及影响CAP致病原分布的因素,为四川地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地区采取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期间的≥15岁的CAP患者共380例,用PORT评分标准[1]对CAP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高热患者(体温>39℃)行血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结果:380例CAP患者的痰或血培养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率为39.74%,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6.89%,常见致病菌主要为嗜血杆菌属(8.73%)、肺炎链球菌(7.67%)及肺炎克雷伯菌(7.41%)。行血清学检测的273例CAP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69例(25.27%),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为50例(18.32%),13例(4.76%)为肺炎衣原体,6例(2.19%)为嗜肺军团菌。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22例(8.06%)。病原体的分布与季节无关(P>0.05)。肺炎支原体、嗜血杆菌属在≤30岁组的阳性率较高(P<0.05);肺炎按PORT分级,肺炎支原体、嗜血杆菌属在Ⅰ、Ⅱ级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Ⅲ~Ⅳ级的患者;军团菌在≥Ⅲ级的患者中多见(5/6)(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已为首要的致病原;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是CAP最重要的病原菌;CAP的混合感染不容忽视;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增多。在不同年龄和不同PORT分级的患者中CAP病原体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油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5例大于或等于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1 995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426例(21.35%),其中常见细菌阳性324例(16.24%),病原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非典型病原体102例(5.11%),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江油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组炎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855,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PCT与hs-CRP均无相关性(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和hs-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PCT 与hs-CRP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和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基层医院CAP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AP患者360例,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分离鉴别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结果 186例(51.67%)CAP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18.82%为混合感染,位于前4位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及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2.8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部分第三代头孢耐药;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株(PRSP)为29.17%,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敏感率高。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也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91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29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30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比较三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结果 1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性肺炎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PCT能很好地鉴别肺炎患儿的种类;PCT、CRP、WBC及N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包括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估计我国每年CAP患者>3 000万例.以下就近几年CA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1病原体的变迁CAP的病原学诊断对其治疗至关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前,肺炎链球菌约占CAP病原的90%以上.现在,肺炎链球菌依然是CAP中最主要病原体,但其比例有所减少,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引起的CAP的比例则趋于增加.Ngeow等[2]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在亚洲地区CAP病原中分别占12.2%、4.7%和6.6%.刘又宁等[3]对我国665例成年人CAP的病原体监测显示,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20.7%),其次是肺炎链球菌(10.3%)、流感嗜血杆菌(9.2%)和肺炎衣原体(6.6%),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阴性杆菌等感染概率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负荷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4例ACS患者和66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n)、幽门螺杆菌(Hp)、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巨细胞病毒(CMV)、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Hp)特异性抗体(IgG、IgM),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病原体DNA,并检测两组的炎症介质(sICAM-1、IL-6、hsCRP).结果 ①ACS组Cpn、Hp、HSV-1、CMV病原体IgG阳性率和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病原体DNA检测与抗体检测结果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各病原体IgG阳性均与ACS相关.②ACS组中各病原体感染患者sICAM-1、IL-6、hs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均P<0.05),且4种病原体IgG均与sICAM-1、IL-6、hsCRP呈正相关.③ACS组中3种以上病原体IgG阳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种病原体IgG阳性患者ACS发生率及其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高于1、2种病原体IgG阳性患者(P均<0.05).结论 Cpn、Hp、HSV-1、CMV感染与ACS、炎症反应独立相关,不同毒力的Hp感染与ACS无关,感染负荷可增强炎症反应,增加ACS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鉴别诊断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效能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有关血清CRP鉴别诊断小儿CAP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和正常健康人(均P<0.001);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和正常健康人(均P<0.001);而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则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支原体肺炎(MPP)组61例,细菌性肺炎组53例,病毒性肺炎组4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儿童的血清CRP、PCT水平。将MPP组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33例)和重症组(28例),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MPP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重症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水平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在MPP的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评估MPP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抗菌药物序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邵洁 《新医学》1999,30(2):102-102
1引言肺部细菌性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菌性肺炎是肺部感染中的主要代表性疾病。通常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则是耐药率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并发心肌损伤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诊治的CAP患者280例,采用支原体血清抗体及聚合酶链反应确诊成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非支原体感染组155例,支原体感染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验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时间、体温升高程度、咳嗽、气促、肺部干湿啰音及基础病变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的cTnT水平增高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P0.05);胸部影像学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组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P0.05)。结论成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CAP患者常可伴随心肌损伤,胸部影像学以双肺弥漫性病变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入院当日外周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200例患儿中,63例检测到病原体(31.50%),其中1种病原体感染者49例(77.78%),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12例(19.05%),3病原体混合感染者2例(3.17%);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是肺炎支原体(MP)感染(42例)、乙型流感病毒(IFFBV)感染(10例)。女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47.56%,显著高于男患儿的20.34%(P 0.05)。学龄前组、学龄组患儿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婴儿组、幼儿组(P 0.05)。春季组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58.93%,显著高于夏季组的22.92%、秋季组的22.00%、冬季组的17.39%(P 0.05)。结论 MP和IFFB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程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性检测5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的老龄者血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IgG的阳性率.结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阳性率(72.9%),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12.5%).结论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G、MP-Ig M)、C-反应蛋白(CP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2例,根据致病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7例及病毒感染组14例。比较每组各项血清的阳性率与水平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P-Ig G、MP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菌感染组WBC、CPR及PCT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PR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 MP-Ig M、CPR与PCT能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联合诊断意义较大,且对感染类型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82例,分为病毒性肺炎组(32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细菌性肺炎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结果各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毒性肺炎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最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组,各肺炎组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94.74%)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72.41%)高于非发热肺炎患儿(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检测G-CSF、sIL-2R、CRP水平对诊断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