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8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量分别为(18.62±4.36)分、(9.47±3.25)分、(5.12±1.98)分,低于对照组的(24.12±5.39)分、(6.69±2.87)分、(8.32±2.14)分,而客观支持(35.12±6.98)分,则高于对照组的(39.62±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分别为(2.32±0.87)分、(2.42±0.92)分、(2.62±0.36)分、(2.47±0.92)分,高于对照组的(0.52±0.21)分、(0.37±0.18)分、(0.29±0.12)分、(0.31±0.11)分,而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分别为(0.48±0.12)分、(0.58±0.11)分、(0.62±0.14)分、(0.47±0.15)分,低于对照组的(2.58±1.21)分、(2.48±0.98)分、(2.38±1.02)分、(2.5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F-36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冠心病患者SF-36总评分与社会支持总量、支持利用度、应付方式中的乐观、面对呈正相关(P<0.05),而与应付方式中的逃避、宿命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宿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社会支持总量、应对方式中的乐观是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保护因子.结论 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其生存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可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促进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对冠心病(CHD )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31例CHD患者由本人独立填写完成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根据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34)、非抑郁组(n=97)并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 )。结果(1)131例CHD患者SF-36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除社会功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P<0.01),抑郁组CHD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P<0.05,或 P<0.01)。(2)抑郁组CHD患者CPET结果中峰值氧耗量(VO2 peak )、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无氧代谢阈值负荷(LoadAT)均低于非抑郁组,分别为VO2peak:(17.3±1.7)ml·kg^-1·min^-1比(18.6±2.9)ml· kg^-1·min^-1,P<0.05;VO2AT:(12.0±1.7)ml·kg^-1·min^-1比(13.2±2.2)ml·kg^-1·min^-1,P<0.01;LoadAT :(30.7±11.4)J ·s^-1比(36.0±13.9)J·s^-1,P<0.05。(3)CHD患者SF-36与运动耐力有相关性( P<0.05);SF-36各维度得分与B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性( P<0.05);BDI评分与CPET结果中VO2 peak、VO2 AT、LoadAT有显著负相关性( 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下降,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心内科住院的60例冠心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箱庭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疗程为6 w。采用TDL生命质量测定表(TDL-QOL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和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箱庭疗法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TDL-QOL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272,P0.05);箱庭疗法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干预组的TDL-QOLAS评分(F=1214.37,P0.01)和SDS评分(F=249.28,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箱庭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的生存质量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伴有抑郁的老年CHD患者(研究组)和不伴有抑郁的老年CHD患者(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其生存质量。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之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以及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以及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SF-36的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6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17评分显著减低,SF-36各因子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伴有抑郁的老年CHD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我们关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短程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伴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伴有抑郁焦虑障碍时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122例(A组),不伴抑郁焦虑症患者190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DCG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临床表现中失眠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的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监测显示,A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较不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冠心病患者明显,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因此,治疗心理疾患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双心治疗"的重要性在心血管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同时,兼顾治疗心理疾病,才能更加人性化、理性化地达到疗效[1]。本研究拟从生存质量、炎症反应指标、心率变异性及远期预后等多方面研究抑郁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疗效的评价也从症状、体征等生理的客观指标,扩大到综合性指标,如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1〕,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多种障碍,尤其对老年人具有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脑卒中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治疗该类疾病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追求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最大愿望。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其中有50例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支持疗法。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于入选后当日及治疗后2周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及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较对照组进一步改善,心率震荡进一步增强。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心率震荡明显减弱,联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率震荡,改善迷走神经的功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OHD)患者抑郁患病情况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CHD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0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抑郁患病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CHD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老年CHD伴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不同病种患者抑郁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调查结果显示伴抑郁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不伴抑郁患者(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存在明显抑郁患病情况,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患者可能抑郁情况更为显著,且抑郁会不同程度地加重CHD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临床需引起重视,并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新丰县中医院就诊的6个社区(街镇)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2±9.3)岁。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社区规范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控制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为[(41.3±4.7)分vs.(50.8±4.5)分]和[(38.9±3.8)分vs.(48.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管理率、按时服药率及控制率明显增高,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社区管理可明显提高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指标达标率,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心方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方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共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与70.8%,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脏相关积分、睡眠相关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9%与70.8%,P0.05)。结论养心方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障碍,可明显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症状,改善心脏相关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8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分别为92.19%和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和68.75%(P均<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黛力新组(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4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84.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7%和68.8%(P均〈0.05),黛力新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量表(39.65±7.22)分比(53.30±8.50)分,抑郁评分量表(42.23±8.92)分比(57.47±9.50)分,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均〉0.05);黛力新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房颤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是否影响其生活质量。方法入选住院房颤患者。患者自填焦虑抑郁量表,依据量表评分结果分为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及无焦虑抑郁状态的单纯房颤组。患者自填SF-36生活质量量表,经过量表评分后,对各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八个纬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入选118例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及单纯房颤的发生率分别是12.7%(15/118)、22.0%(26/118)、8.5%(10/118)和56.8%(67/118)。②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得分低;其中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的情况。合并这类情感障碍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为积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以上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抗焦虑抑郁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抗焦虑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情绪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例、31例,对照组执行常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焦虑、抑郁治疗,服用舒乐安定1mg,早、午各1次,氟西汀(百优解)20mg,早顿服1次,随访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明显改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情绪障碍的老年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拟了解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存质量、抑郁情况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风湿免疫科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住院及门诊258例患者,男74例,女184例,男女比例为1∶2.49。其中门诊病人170例,住院病人88例;年龄2070岁,平均(53.66±13.03)岁。关节腔积液84例(32.56%),其中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和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心理干预组的SDS、SAS和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改善有很大帮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86例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MCM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受住院次数、病变程度和文化程度的影响(r=0.716、0.928、0.665,均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和屈服应对方式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生活质量的三个领域呈正相关(r=0.323、0.216、0.257,均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患者生活质量的身体领域和情绪领域呈负相关(r=-0.221、-0.159,均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和干预,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支持性护理的改善、基于复发风险的分层治疗、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深入了解以及通过全国和国际合作开展优化治疗方案等,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患者的心理问题仍然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常见护理干预的方法涵盖了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中医护理及其他相关的护理理念及模式,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核心。近年来对中医护理研究较多,其通过对疾病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针对白血病患者的不同治疗和康复阶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现状、机制和干预方法,为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