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与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全部患者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随机分别予以GEM和EPI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年,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GEM组2年内复发率为20.0%,EPI组2年内复发率为2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GEM组)和32.5%(EPI组),GE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PI组(χ2=4.621,P<0.05).结论 GEM和EPI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GEM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膀胱癌术后行吉西他滨(GEM)或表柔吡星(EPI)灌注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入选标准:膀胱灌注GEM或者EPI;病理分期为pT1期低级别的患者;排除标准:膀胱全切;病理分期pT1期高级别以上患者;其他灌注药物或未行灌注患者。结果:共入组264例患者,中位随访16(3~26)个月,其中行GEM灌注67例(GEM组),行EPI灌注197例(EPI组);GEM组发热患者22例(32.8%),EPI组发热患者30例(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15例(22.4%),EPI组2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中位灌药时间(26.3±16)min,EPI组中位灌药时间(31.2±1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灌药后血尿7例(10.4%),EPI组灌药后血尿21例(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10.9个月,EPI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9.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随访期内复发14例(20.9%),EPI组随访期内复发49例(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灌注EPI患者相比,膀胱癌术后行GEM灌注者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有更长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期,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8例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00例)定期行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术后24h内使用1.0g,膀胱内灌注保留2h,1周后行常规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然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共1年。Ⅱ组(98例)对照组灌注盐酸吡柔比星,术后24h内灌注使用30mg,膀胱内灌注保持30min,1周后开始常规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而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共1年。结果: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第2年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术后随访2年,Ⅰ组复发率6.52%,Ⅱ组复发率10.11%,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症状。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吉西他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其原理是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能够杀灭术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本研究将26个中心403例确诊的Ta、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刻灌注联合常规灌注组(210例)TURBT术后即刻灌注THP 1次,随后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8~10次,每次THP 30mg/50ml;  相似文献   

5.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高危膀胱癌(T_1G_3和原位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毒副作用较大。作者探讨了1/3剂量的卡介苗膀胱灌注是否与常规剂量疗效相当。膀胱癌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0±10.1)岁,均行TURBt术,其中T_1G_390例,原发原位癌23例,伴发原位癌4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81mg/次,每周1次×6次,隔周1次×6次)和小剂量组(27mg/次,方案相同)。平均随访61个月(3~102个月)。常规剂量组复发32例(39%),小剂量组复发33例(45%)。平均复发时间常规剂量组无统计,小剂量组为6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常规剂量组肿瘤进展20例(24.7%),小剂量组19例(26%)。4例(6.1%)原位癌局部进展侵犯至前列腺尿道,其中常规剂量组3例(8.3%),小剂量组1例(3.4%)。2组进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2岁。其中38例(88.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5例(11.6%)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病理分期:T236例(83.7%),T37例(16.3%);病理分级:G14例(9.3%),G231例(72.1%),G38例(18.6%)。术后随访6~126个月,平均63.2个月;首次复发为3~20周,平均10.2周,复发次数1~8次,平均3.7次;共行2~9次TURBT,平均3.5次,其中25例(58.1%)于≥3次TURBT后出现病理性进展,9例(20.9%)于术后复发次数≥3次后改行根治术;2例(4.7%)死于非膀胱癌疾病,1例(2.3%,病理为T2G1)于首次术后126个月死于膀胱癌多发转移。结论:对于MIBC,可选择性行以TURBT为主加放化疗的保留膀胱手术治疗,但具有反复复发及进展倾向;首次复查膀胱镜时间需提前到术后4~8周,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意义.方法 已行第一次TURBT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次TURBT:对照组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内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二次TURBT组完成对照组治疗,术后3个月第一次复查时行第二次TURBT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2年内实验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第二次TURBT术能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比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短期膀胱灌注辅助化疗对中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膀胱电切术(TURBT)后复发风险的影响.该试验于 2010 年 9 月经由京都府立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06 例中低危 NMIB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采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0 mg,B 组采取 THP30 mg每周膀胱灌注,连续 8 周.患者 TURBT术后每 3 个月行膀胱镜检和尿路细胞学检查以监测膀胱癌复发情况.结果显示 A、B 组患者 2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65.3%和87.2%(P= 0.038).在此期间无患者发生进展,A、B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 和 24.4%,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 级以上).综合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中低危 NIMBC 患者,THP 30 mg每周膀胱灌注,连续 8 周的方案可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并且无严重毒副反应出现.可应用于中低危NIMBC患者电切术后的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9.
米托蒽醌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米托蒽醌 (MTZ)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9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 1周予MTZ 12mg 生理盐水 5 0ml膀胱内灌注 ,药物于膀胱内保留 2h ,每周 1次 ,连续 8周 ,以后每月 1次 ,连续 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 ,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 结果  98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复发 6例 ,复发率 6 .2 %。 结论 MTZ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在膀胱癌灌注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辅以膀胱灌注化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灌注1000 mg吉西他滨,B组灌注30 mg吡柔比星.所有患者随访2年,根据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复发率、肿瘤进展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膀胱肿瘤总复发率为46.25%,其中A组复发率为35.00%,B组复发率为57.50%,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组约30.00%,B组为4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组约5.00%,B组为12.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能较好地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或进展,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肿瘤基底部扩大电灼(EC)对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复发的意义。方法: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00例,按收治顺序间隔分为TURBT+EC组和TURBT组各200例,前者在TURBT后加做EC,而后者则行标准TURBT。术后常规膀胱化疗和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12、18、24个月行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随访,统计两组2年内首次复发率。用χ2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结果:TURBT+EC组和TURBT组得到随访的分别为191例和193例。TURBT+EC组第1、3、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7%(7例)、7.9%(15例)、7.9%(15例)、4.7%(9例)、2.1%(4例)、2.1%(4例);TURBT组复发率分别为11.4%(22例)、14.0%(27例)、11.9%(23例)、4.1%(8例)、3.1%(6例)、2.1%(4例)。TURBT+EC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中第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的首次复发率分别为28.3%(54例)和46.6%(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可以看出,对差异率的贡献主要是术后前3个月。结论:TURBT+EC可减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后复发率,对减少早期复发尤其有意义。可能得益于EC使基底部肿瘤残留几率的减低。并且几乎不增加手术创伤,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EPl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l小时。结果 经7~28月随访,平均15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6.3%,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即刻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THP)联合丝裂霉素(MMC)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TURBT术中行THP注射后1年内规律MMC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周,每2周1次连续8次,每个月1次连续6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复发率15.9%;灌注期间6例出现不同程度副反应,1例术后8个月发生全身性骨转移,1例术后3年死亡。结论:THP膀胱内注射联合MMC定期灌注用于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欧洲癌症研究治疗协会(EORTC)评分对膀胱肿瘤实施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指导价值。方法对78例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组,第一次TURBT术后分别行EORTC评分,其中实验组术后4周行二次TURBT,术后膀胱灌注相同。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2组间膀胱肿瘤进展率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复发评分中危21例(53.8%),高危10例(25.6%),进展评分中危22例(56.4%),高危11例(28.2%);对照组复发评分中危20例(51.2%),高危9例(23.1%),进展评分中危21例(53.8%),高危10例(25.6%)。实验组的肿瘤复发和进展例数为3例、4例,而对照组为12例、14例,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次TURBT能降低NMIBC患者的进展率和复发率;EORTC评分对指导二次TURBT有一定意义,最终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的病理特点及复发进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膀胱PUNLM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8例,女32例。年龄57(20~93)岁。单发肿瘤112例,多发肿瘤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136例行膀胱灌注化疗(吡柔比星方案61例、吉西他滨方案58例、表柔比星方案11例、丝裂霉素方案11例),14例未行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复发、病理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150例术后随访25.6(5.5~122.7)个月,21例复发(复发组),复发时间为23.1(2.2~108.3)个月;12例病理进展(进展组),分别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鳞癌1例,进展时间为21.5(2.2~56.3)个月。150例中,18例病理检查提示伴有内翻性生长模式的患者均未复发。复发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7、4、10例,未复发组(129例)分别为105、10、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0(1.0~3.8)cm和1.6(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进展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4、3、5例,未进展组(138例)分别为108、11、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3(1.0~3.8)cm和1.7(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是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OR=7.884,95%CI 2.815~22.082,P<0.05)和进展(OR=6.107,95%CI 1.659~22.473,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膀胱灌注化疗与术后复发(OR=1.026,95%CI 0.213~4.950,P=0.974)和进展(OR=2.100,95%CI 0.412~10.713,P=0.372)无相关性。结论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约14%,其中约50%的患者发生病理进展,多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初发肿瘤为多发是膀胱PUNLMP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膀胱灌注化疗不能降低膀胱PUNLMP患者复发和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6.
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 ] 。1 995年8月至2 0 0 2年1 0月我们采用PVP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1 0 4例。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证实为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Ta,T1 ) ,术后无肿瘤残留,细胞学检查阴性,病理分级G2 以上,或为多发肿瘤或复发者。1 0 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阿霉素2 0mg加PVP 30ml膀胱灌注) 5 5例,对照组(B组,阿霉素2 0mg加生理盐水30ml) 4 9例。灌注方法:术前2 4h或4 8h灌注1次。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乌苯美司片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n年10月对103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术后分成两组,其中THP膀胱灌注联合鸟苯美司片组56例,单纯THP膀胱灌注组47例。THP灌注方法为30mg/次,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8次;乌苯美司片服法30mg/d,早晨顿服,连用10个月。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10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5±6.28)个月,THP联合乌苯美司组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8.9%和10.7%;单纯THP组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12.8%和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P联合乌苯美司组副作用主要为膀胱刺激征及轻微血尿,全身副作用少,症状轻,较单纯THP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HP膀胱灌注联合乌苯美司片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以下尿路局部症状为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 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6例,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2例,DDP 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HCPT+DDP组38例.DDP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3 d后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满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 min.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复发. 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HCPT组36例患者中复发12例.DDP组32例患者中复发11例.HCPT+DDP组38例患者中复发5例,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PT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或DDP,但其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