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梗死与认知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认知障碍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统一为患者诊断和分级 ,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AMS -R)、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对患者进行智能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 5 2 %。梗死灶越大、数目越多 ,认知障碍越重。皮质梗死引起的认知障碍较严重 ,脑梗死的致病因素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因果关系。结论 :脑梗死后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的HDS R量表 ,对 10 1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 ( 3周 )和康复期 ( 6个月 )时进行认知测评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既往史和伴发病调查表收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资料。对观察项目结果和认知动态变化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认知障碍组 ( 65例 )与认知正常组 ( 3 6例 )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康复期认知障碍组 ( 5 3例 )与认知正常组 ( 4 8例 )年龄、伴发疾病总分和既往史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相关分析提示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发热和长期饮酒显著相关 ,与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呼吸道感染、吸烟、体育活动和TIA史无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2 9)和性别 (P =0 .0 1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康复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0 1)。结论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呈共同叠加影响。急性期并发症、发热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 ,长期饮酒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 ,高龄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周亚东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512-512,51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组、脑梗死组进行血清尿酸(UA)、血脂、血糖等测定.结果脑梗死组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尿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26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136例)和非老年组(131例),运用简易智力状态试验(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状况,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结果:老年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试验总分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 相似文献
6.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相互关系。方法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MSE检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0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36例,应用头颅CT检查进行病灶部位和范围检测,评定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腔梗数量、体积有关。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具有相关性,左侧半球、皮层更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中医病理机制。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评分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及数字广度测验(DS)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观察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积分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较常见的是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绝大多数是2种或3种证型并见,2者合计占92.11%;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与肾精亏虚证具有显著负相关的是FOM(P<0.01),与痰浊阻窍证呈显著负相关的是MMSE、FOM(P<0.01);瘀血阻络与所有4项测试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腑滞浊留证及气血亏虚证均与D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多种中医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肾亏、痰浊、瘀血是其基本病理基础,其对多种认知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铁岭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MRI结果分为CMB组(n=80)和非CMB组(n=100)。分析比较入院当天和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CMB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CMB组患者尿酸水平(323.2±33.4)μmol/L,明显高于非CMB患者的(284.2±5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重度亚组患者尿酸水平(229.1±32.5)μmol/L,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的(217.5±3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B诊断价值可见,入院时尿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cut off为279.2,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74.9%。出院时尿酸的AUC为0.759,cut off为266.3,敏感度为77.8%,特异性为77.2%。入院时尿酸(r=0.719,P0.05)和出院时尿酸(r=0.689,P0.05)水平与CM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MB密切相关,是诊断CMB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相关事件电位(ERP)的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之间P300潜伏期(P300PL)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波形看,脑梗死组波幅较低,P300波变异大,波形不规则。两组MMSE评分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8,P<0.01)。结论 P300潜伏期可客观地反映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嗅觉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临床简易嗅觉定量测试法在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且入院后病情无继续加重,具备嗅觉查体结果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的患者41例为病例组,同期在岗的医护人员、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及进修医生、住院患者的健康家属中自愿接受嗅觉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的41例为对照组。全部入组者均具备标准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检测结果;均接受临床嗅觉查体。查体采用参照临床神经病学检查法及标准的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法而自行设计的简易嗅觉定量测试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程序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符合入组标准者82例,病例组41例,男14例,女27例;对照组41例,男12例,女29例,两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年龄病例组(58.20±9.29)岁,对照组(53.46±8.82)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两组年龄分别划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后,两组的年龄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病例组全部头MRI结果均报告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单发或多发,部分伴有陈旧性病灶。(3)六种不同的气味下病例组及对照组左右侧鼻孔嗅觉功能比较无差异( P>0.05)。(4)两组MoCA得分有差异( P<0.05),对照组 MoCA 分值高于研究组。(5)病例组嗅觉识别阈值与 MoCA 得分存在负相关( r=-0.350,P<0.05),即嗅觉识别阈值越高者MoCA得分越低;对照组嗅觉识别阈值与MoCA得分无相关性(P>0.05)。(6)病例组MoCA值与年龄无相关(P>0.05);对照组MoC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2,P<0.05),即随着年龄的增长MoCA值降低;将全部入组者合并观察其MoCA值与年龄存在负相关( r=-0.309, P<0.05)。(7)两组嗅觉识别阈与年龄呈正相关性(病例组r=0.563,P<0.05;对照组r=0.541,P<0.05),即随年龄的增加嗅阈增高;将全部入组者合并观察,其嗅觉识别阈与年龄亦存在正相关( r =0.578,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即使头MRI仅显示腔隙性梗死其认知功能较正常人亦差。无论是脑梗死患者还是正常人,随着认知功能的减退嗅觉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功能及认知功能均有所下降。我们的简易嗅觉定量测试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检测入院24h内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并同时对观察组中血尿酸正常(非高尿酸组)和异常(高尿酸组)的病例间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异常组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生率、病死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58例和不稳定斑块组84例,测定Hcy和U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cy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P<0.01)。随着Hcy和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升高。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与Hcy和UA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和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血脂和尿酸(UA)水平的差异.方法 测定分析131例脑梗死患者及130例精神病患者血清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清UA、TC... 相似文献
15.
16.
血清尿酸水平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组、非NIDDM脑梗死组、NIDDM无脑梗死组、NIDDM脑梗死组(全部受试者无肾病)进行血清尿酸、肌酐、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测定。结果:NIDDM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93,OR95%CI为1.29-2.83。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NID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尿酸(UA)与血脂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8例CI患者及49例体检健康者血清UA和血脂浓度,并对其中78例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I组的血清UA为(310.88±90.9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66.96±55.04)μmol/L(P=0.000);CI患者的年龄和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呈明显正相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升高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血脂正常、单纯高甘油三酯和单纯高总胆固醇的患者(均P〈0.05)。结论血清UA升高与CI密切相关,其与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可作为诊断CI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1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血压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及血糖升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P〈0.05)。与SAO型相比,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而TG及HDL-C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明,尿酸水平升高和TG水平降低是发生大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发生LAA型脑梗死,而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易发生SAO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患者70例及对照组6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UA、hs-CRP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374.26±82.36μmol/L);hs-CRP(5.62±2.36 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2±2.36μmol/L;3.51±1.3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hs-CRP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UA、hs-CRP越高。结论 UA、hs-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女性脑梗死后疲劳(PS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收治住院的老年女性脑梗死患者313例,依据是否发生PSF分为PSF组101例和对照组21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UA、CRP、Hcy水平,采用Barthel指数(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Logistic回归分析P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对血清UA、CRP与ADL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PSF组患者血清UA、CRP、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UA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132,P=0.020);CRP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127,P=0.025)。结论除了血清Hcy,血清UA、CRP水平与老年女性PSF发生亦密切相关,血清UA、CRP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