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脾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脾脏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脾肿瘤19例和肿瘤样病变11例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5例原发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脾脏增大,脾内有低回声肿物或结节,边界不规则,脾门淋巴结受侵;4例脾血管肉瘤表现为脾内肿物,边界不规则,回声不一.2例脾结核表现为脾内多发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其余10例良性肿瘤和9例肿瘤样病变均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肿物或(和)结节.结论超声在鉴别脾脏原发良、恶性病变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肿物边界光整提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的病变大小、形态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在病变大小、形态及回声的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及“假包膜”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88.5%、64.3%及80.0%;超声造影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100%、92.9%及97.5%。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中,Z=1.835,P=0.0665,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卫召荣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4)
本文报道38例肾上腺肿瘤的B型超声和CT检查结果。B型超声具有快捷、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可用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筛选,应成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详细作者单位:715407陕西省韩城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阐述了各型肿瘤的超声特征,认为瘤块体大小、邻近脏器...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我院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由超声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 ,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中男 2 6例 ,女 5 4例 ,年龄 2~ 6 6岁 ,平均 34岁 ,全部患者均行有关临床生化指标及 CT、B超检查。1.2 仪器 用 Aloka6 2 0型及 Aloka12 0 0型超声诊断仪。1.3 方法 患者空腹 12小时以上 ,取仰卧位 ,暴露两季肋部及上腹部 ,行肋间斜切位及侧腰部冠状切位检查 ,必要时再加横切位检查以清楚显示肾上腺 ,并使肿瘤图像满意 ,结合临床分析 ,提出超声诊断意见。2 结 果…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与方法自1985年5月至1986年8月,对经CT、超声检查,最后确定诊断的肾上腺病变40例)双侧肾上腺80个),分别进行了CT 和超声评价,计算了各自的分类条件概率,并对两者做了对比.40例中诊断占位病变之肾上腺40个,正常肾上腺38个(包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肿瘤既往主要为临床诊断,尤其是肾上腺皮质腺瘤,多数较小,很少术前确诊及定位。近年来,超声显像及CT应用于临床,为肾上腺小肿瘤的检出提供了可能性。现将我们1981年以来经超声显像检查已为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20例有关资料报告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一、资料和方法我院自1984年至1986年期间,用扇型超声诊断检查了22例肾上腺病变(男10例,女12例)。年龄为22~57岁,平均42岁。使用扇型超声显象仪为RT-3000,频率3.5兆赫,探头直径13mm。取仰卧位,暴露上腹部。检查途径取腋前一腋中线第8~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力指数(RI)在超声诊断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43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人的168个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90例103个病灶,其中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3例;转移性肝癌4例11个病灶。肝血管瘤23例28个病灶,肝腺瘤15例15个病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9个病灶,炎性假瘤2例2个病灶。12例肝血管瘤14个病灶经CT或(和)MRI扫描及随访得以诊断,3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病人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余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脏恶性肿瘤RI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t=9.74,P〈0.05)。结论 RI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声像图特点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超声表现,对病变的大小、包膜、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1例左肾上腺病变漏诊,其余9例的声像图特点为边界清晰,形态基本规则,内部呈均匀中等强回声或中等强回声与低回声相间,肿瘤内部未见无回声区,内部未测及血流信号.结论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静脉瘤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静脉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本院诊治的静脉瘤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根据不同CDFI表现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诊断静脉瘤样病变26例,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静脉瘤样扩张;②外伤性血肿;③静脉内膜剥离。其中静脉瘤样扩张及内膜剥离型的静脉内膜连续性良好,外伤性血肿型则可见静脉管壁全层中断。结论 二维超声及CDFI对静脉瘤样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集1985年~1991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均经B超检查,41例经CT检查、B超与CT的检出率为76%,95.1%(P<0.05)。观察各类肾上腺肿瘤的检出情况,嗜铬细胞瘤B超检出92.3%、CT为100%(P>0.05),B超与CT检出腺癌66.7%,94.7%(P<0.05),结节样增生16.7%、83.3%(P<0.01)。检出髓性脂肪瘤、腺癌、神经节细胞瘤均为100%。可见B超检出嗜铬细胞瘤、髓性脂肪瘤、腺癌,节细胞神经瘤与CT相似,仅对腺瘤,结节样增生的检出低于CT。检出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在肾上腺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共61例,时间集中在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患者均采用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在6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肾上腺肿瘤超声检出率为73.8%,肿瘤直径≥3cm的患者,检出率准确率为100%;在超声检测中,皮质肿瘤大多肿瘤体积较小,嗜铬细胞瘤的肿瘤体积大小不一,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多边界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具有边界光滑、整齐的特点,有完整的包膜;在超声造影中,患者体内的肿瘤边界更为清晰,能够直观看到体积较大的肿瘤,对于良、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结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中,采用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检出率,为医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钱秋蕴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5,(Z1)
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可用超声切面显像法、电子计算机断层图、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等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超声显像法,因为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无损、快速且价廉。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32例中超声首检25例,首检正确率78.1%。检出时良性肿瘤体积多小于恶性肿瘤,肿瘤大小与良恶性之间显著相关,肿瘤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肿瘤内部回声与病理之间无明显关系,多数和肿瘤呈低回声,随着瘤体的增大回声逐渐增多、不均。良性肿瘤的囊性变与恶性肿瘤的液化坏死在声像图上无特异性表现。结论:超声对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检出率不低于其它任何影像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94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胆固醇息肉中,64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5.9mm,蒂窄;6例腺瘤样病变声像图表现均为单发,平均直径约12.4mm,蒂宽。结论 超声根据息肉的数目,大小,蒂部情况可初步判断息肉的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健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69-270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描述了各类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检查注意点,剖析超声波诊断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与CT比较并不逊色,应为肾上腺肿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颌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46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经验.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46例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中8例(占24%)误诊,12例颌骨恶性肿瘤病例中5例(占42%)误诊.结论颌骨病变CT检查必须结合\线平片和临床,才能减少误诊,提高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性牙瘤4例,上皮瘤1例,间叶性肿瘤1例,鳞癌13例,腺样囊腺癌4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改变及邻近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够明确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