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视网膜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其机制研究进展明显。中药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均从多个途径如减轻高糖对视网膜周细胞的损害、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周细胞的损伤、抑制视网膜微血管的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对防治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有着自身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在保护视网膜周细胞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的中药研究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周细胞凋亡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TM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诱发DM模型的36只大鼠随机分成单纯DM组和TMP治疗组(每组18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给予TMP治疗,单纯DM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各组大鼠取眼球作视网膜消化铺片,以TUNEL染色法标记凋亡细胞,用PAS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同时,测量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和凋亡细胞密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DM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和凋亡细胞密度均明显升高(P〈0.01);TMP治疗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和凋亡细胞密度较单纯DM组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TMP对DR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增生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解毒方(HXJ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NF-κB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HXJD高剂量组(15.4 g/kg)、中剂量组(7.70 g/kg)、低剂量组(3.85 g/kg)及导升明组(0.167 g/kg),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20周后处死动物。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视网膜全层中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NF-κB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同时,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株(RGC-5),制备HXJD含药血清。利用55.5 mmol/L葡萄糖浓度模拟高糖环境诱导,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高糖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中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采用CCK-8和AnnexinⅤ-FITC法检测不同血清干预高糖诱导下RGC细胞24 h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细胞增加,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和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和导升明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视网膜NF-κB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高糖组比较,含药血清高、中剂量组细胞活性增高(P0.05),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细胞凋亡的相关细胞因子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调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力,改善高糖条件下RGC细胞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柿叶黄酮与TNF-α共同进行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非放射性的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0.817±0.074;TNF-α20 ng/ml组1.865±0.093;柿叶黄酮50μg/ml组0.905±0.044;TNF-α20 ng/ml联用柿叶黄酮50μg/ml组1.247±0.061。统计分析显示TNF-α20 ng/ml能明显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柿叶黄酮单独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率无影响;柿叶黄酮对TNF-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NF-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这种作用部分可以被柿叶黄酮所抑制。结论:柿叶黄酮能明显抑制由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络通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络通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mg/kg经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成模后即开始络通干预6个月组(络通干预组)和成模6个月后开始络通治疗3、6个月组(络通治疗1、2组)。分别按期摘取眼球,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微血管标本,PAS染色及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法)特异性标记凋亡细胞,光镜下观察。结果:与同期模型组比较,络通干预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现象不明显;络通治疗1组周细胞凋亡比较常见,少数内皮细胞出现凋亡;络通治疗2组治疗6个月内皮细胞凋亡较治疗3个月时有所增多,但明显轻于12个月模型对照组。结论: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早中期的周细胞凋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将KKAy(n=16)和C57BL/6 J(n=20)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糖尿病(KK)组,糖尿病APS治疗(K A)组。检测小鼠一般情况、血糖水平、血胰岛素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治疗8周后,K A组血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视网膜组织中TNF-α表达降低(P<0.05 vs KK)。结论APS能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其机制与减轻TNF-α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
孟晓鹏  杨欢  王瑞辉 《陕西中医》2020,(8):1032-1037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TBI大鼠脑组织结构形态、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中p-GSK-3β、GLUT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电针干预对TBI的治疗机理。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76只,随机选取60只进行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预留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各8只。于造模后3、7、14 d分批取材,HE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结构;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GSK-3β及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见造模后针刺组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空洞区,损伤部位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异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坏死范围明显缩小,细胞形态及排列逐渐好转;TUNEL检测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及针刺组出现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刺组及模型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有所减少,且针刺组减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p-GSK-3β及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造模后3、7、14 d模型组及针刺组中两个目标蛋白的表达都呈增多趋势,且同时间点针刺组中p-GSK-3β及GLUT1蛋白的表达量均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KKAy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取30只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另取150只8周龄雄性KKAy小鼠随机分为KKAy模型组、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羟苯磺酸钙组,每组各30只小鼠。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柿叶黄酮(50,100,200 mg·kg~(-1)·d~(-1))ig,羟苯磺酸钙组给予羟苯磺酸钙230 mg·kg~(-1)·d~(-1)ig,KKAy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16周。检测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液流变学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法检测视网膜内CTGF,VEGF,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损伤情况,TUNEL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程度。结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KKAy模型组小鼠的血糖显著升高,GHb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视网膜CTGF,VEGF和HIF-1α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严重。经过16周给药,与KKAy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糖显著降低(P0.01),GHb的水平显著提高(P0.01),视网膜CTGF,VEGF和HIF-1α的表达及明显减少(P0.05,P0.01),视网膜组织损伤情况改善明显。结论:柿叶黄酮对KKAy小鼠DR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视网膜内CTGF,VEGF和,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5 mmol/L)、干预组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组(0.25、0.5、1.0、2.0 mg/ml),孵育6d,采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凋亡率;硫代巴比妥酸检测培养液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检测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高糖组比较,黄芪总黄酮0.5、1.0、2.0mg/ml组周细胞MDA含量、SOD活力、MDA含量/SOD活力比值及凋亡率均降低(P<0.01);MDA含量/SOD活力与周细胞凋亡率二者呈正相关(r=0.921,P<0.01);黄芪总黄酮2.0 mg/ml组周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右侧腋皮下接种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方法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均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模型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中剂量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再分别灌胃蒸馏水5 mL/kg、血府逐瘀汤12.5 g/kg、血府逐瘀汤25 g/kg、血府逐瘀汤50 g/kg,均1次/d,连续灌胃14 d。灌胃结束后测量各组小鼠瘤重,计算肿瘤体积和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TR-PCR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瘤重、肿瘤体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瘤重、肿瘤体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生长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各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和肿瘤组织中GSK-3β蛋白及mRN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及补肾活血中药抑制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加降糖灵混悬液,连续6月,采用甲苯胺蓝—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含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RGC数目、尼小体、bcl—2、bax、NT—3的含量,计算bcl—2/bax蛋白的比值,并使用逐步引入剔除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GC数目明显减少(P<0.001),尼氏小体、bcl—2、NT—3、bcl—2/bax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1),bax含量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中药组RGC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01),尼小体、bcl—2、NT—3、bcl—2/bax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bax含量显著降低(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C数目和尼小体含量分别与bcl—2/bax蛋白比值呈正相关,前者r=0.754,P<0.001,后者r=0.578,P<0.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及补肾活血中药抑制其凋亡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bcl—2/bax的比值,神经营养因子NT—3量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polysaccharides,ABP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ABPS高、中、低剂量组(300mg.kg-1.d-1、200mg.kg-1.d-1、100mg.kg-1.d-1)。8周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RT-PCR观察bax、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ABPS各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明显减少,survivin表达上调,bax表达降低。结论 ABP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及上调survivin,降低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功能障碍、代谢异常等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见的细胞凋亡途径有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三者共同调控机体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医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周围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继氧化应激后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药研究的又一潜在靶点。因此,本文即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结合三条细胞凋亡途径相关的信号通路,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多项研究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从而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水平,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增加、修复神经元的损伤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等多途径进行对AD的干预。本文将总结回顾近5-10年来国内外通过针刺调节GSK-3β干预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扩展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感光细胞凋亡模型大鼠视网膜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探讨针刺对感光细胞凋亡引起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保护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生素A组、假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15只.采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方法建立感光细胞凋亡大鼠模型.各组干预1次/d,6次/周,共4周后,HE染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粘附评估的荧光分析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作用.结果:5~25 μg/mL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并能加强神经细胞粘附因子抗体(anti-NCAM)对淋巴细胞和神经元粘附的抑制作用,还能拮抗细胞粘附因子ICAM-1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的激化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细胞的粘附作用,有利于神经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 FLDK)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观察柿叶黄酮0.25~8.0 mg·mL-1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 Caco-2)细胞筛选模型观察柿叶黄酮0.1 mg·mL-1对麦芽糖酶、蔗糖酶的作用.结果:在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体外实验中,FLDK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当质量浓度达8.0mg· L-1时,其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的抑制作用均超过70%.在人类结肠Caco-2细胞中,FLDK对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均超过75%.结论:FLDK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竭乳剂(Dragon's blood)对四氧嘧啶造模糖尿病小鼠肌肉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远交系昆明小鼠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糖尿病模型组,C、D、E组分别为血竭乳剂低、中、高剂量用药组,F组为盐酸二甲双胍(C4H11N5.HCL)用药组,每组20只,A组饲料为标准颗粒饲料,B-F组饲料为高糖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C、D、E组血竭乳剂低、中、高剂量用药分别按125、250、500(mg/kg.d)小鼠体重给予灌胃,B组给予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F组C4H11N5.HCL按100mg/(kg.d)小鼠体重溶于等体积生理盐水给予灌胃,1次/d,连续给药7天。检测空腹血糖(FPG)、肌糖原含量及GSK-3β含量。结果:在给予血竭乳剂低、中、高剂量后,小鼠肌肉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比DM模型组下降(P<0.05),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血竭乳剂可增加四氧嘧啶造模糖尿病小鼠肌糖原含量,降低GSK-3β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柿叶黄酮( FLDK)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外,5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 mg·kg-1)、FLDK( 20,40,80 mg·kg-1)3个剂量组,28 d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等指标.结果:FLDK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水平(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FLDK低、中、高剂量组NO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P<0.01);FLDK低、中、高剂量组TXB2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1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柿叶黄酮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盲率,特别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可引起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DR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病理过程包括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视网膜缺血缺氧、血管新生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各进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ng-Tie系统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进行讨论,该类分子机制主要参与了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缺血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