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伴有t(6 ;11) (q2 7;q2 3)急性白血病 (A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采用双色混合谱系白血病 (MLL)基因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对其中 10例AL进行MLL重排检测 ;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和得克萨斯红 (Texasred)标记的 6号和 11号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对其中 5例标本进行染色体研究。结果 t(6 ;11)易位病例主要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M5(8/ 11例 )。 11例t(6 ;11)AL中 9例初诊时WBC计数 (10~ 10 0 )× 10 9/L之间 ,9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浸润。 9例为单纯t(6 ;11) ,2例伴有其他异常。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 9例白血病中 4例髓系和淋系抗原共表达 ,除 1例外 ,其余患者均有CD3 4 表达。本组t(6 ;1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6个月。 10例患者的双色FISH研究显示均有MLL重排 ,其中 5例标本的涂抹分析也证实 6号和 11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 t(6 ;11)AL有着独特的临床特点 ,其预后不良。染色体涂抹和间期双色FISH技术是检测该易位和MLL重排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有t(2;8;21)(p12;q22;q22)复杂易位的实验室和临床特点。方法:取患者骨髓液,进行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患者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PT—PCR检测到阳性AML1/ETO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t(2;8;21)(p12;q22;q22)复杂易位。结论:变异型t(8;21)累及染色体2p12区,可能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预后等因素产生影响,但仍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与预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t(16;21)(p11;q22)/FUS-ERG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6例t(16;21)(p11;q22)/FUS-ERG AML患者及汇总文献报道的90例成人t(16;21)(p11;q22)/FUS-ERG AML患者。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免疫分型、基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NGS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随访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6例t(16;21)(p11;q22)/FUS-ERG AML患者占同期确诊AML的0.36%,免疫表型CD34、CD33、CD117、CD56均为阳性。FUS-ERG融合基因均为阳性,4例患者染色体可见t(16;21)(p11;q22)。6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4例1个疗程完全缓解(CR),1例2个疗程CR,1例1个疗程因感染死亡。3例单纯化疗患者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14.3个月和10.7个月;2例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生存期分别为9.1个月和19.4个月。汇总文献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1个疗程CR率高于年龄≥60岁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的认识水平.方法 报告1例伴t(5;12)(q31;p13),FIP1样基因1(FIP1L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Rα)(-)CEL的诊治过程.外周血及胸腔积液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染色体采用G显带分析,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肺及脾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1例16岁女性患者严重贫血、发热、脾大、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显著增高,持续22个月.骨髓嗜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改变;肺和脾组织均呈嗜酸细胞浸润,伴脾栓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为t(5;12)(q31;p13),不表达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外周血及胸腔积液细胞中除大量嗜酸细胞外,CD3-、CD4-、CD8+异常T淋巴细胞分别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43%和1.66%.患者对羟基脲、泼尼松、干扰素和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s/d共40 d)治疗无效,小剂量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泼尼松等联合化疗仅有短期效果.患者最终死于心、肺、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本例FIP1L1/PDGFRα(-)CEL符合WHO诊断标准,对多种药物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应在疾病早期尽早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CD3-、CD4-、CD8+克隆性T细胞异常与CEL发病的关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报道13号染色体为11q23伙伴染色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例,该例患者同时具有t(8;21)染色体易位。方法: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y,t(8;21)(q22;q22),t(11;13)(q23;q13)[5]/44,x,-y,t(8;21),t(11;13)[CP5]。结论:13号染色体为11q23少见的伙伴染色体,国内迄今未见报道,国外报道4例。同时具有11q23异常和t(8;21)的急性白血病,国内文献中尚未见到这种病例。同时具有2个特异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ML有可能为一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L)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并分析2012-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收治的13例乳腺癌t-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例患者使用了蒽环类药物,12例使用了环磷酰胺,6例接受过放疗,13例患者均使用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位潜伏期为29个月;10例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和2例治疗后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还有1例治疗后继发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方面发现t(4;11),t(11;19),t(9;11),t(15;17),MLL(+),PML/RARa,KMT2D(+),S687N(+),DEK-NUP214(+),NRAS(+),KRAS(+),FLT3-TKD(+)等异常。13例患者接受化疗,5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个月,2年生存率为53.8%;10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1个月,2年生存率为100.0%。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发生t-AL,且以t... 相似文献
12.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0,(3)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L)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并分析2012-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收治的13例乳腺癌t-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例患者使用了蒽环类药物,12例使用了环磷酰胺,6例接受过放疗,13例患者均使用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位潜伏期为29个月;10例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和2例治疗后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还有1例治疗后继发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方面发现t(4;11),t(11;19),t(9;11),t(15;17),MLL(+),PML/RARa,KMT2D(+),S687N(+),DEK-NUP214(+),NRAS(+),KRAS(+),FLT3-TKD(+)等异常。13例患者接受化疗,5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个月,2年生存率为53.8%;10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1个月,2年生存率为100.0%。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发生t-AL,且以t-AML为主,常合并多种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异常;t-AL治疗以化疗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t-AL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1)
<正>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患者常因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而就诊。目前应用于本病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沙利度胺(反应停)、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烷化剂(马法兰、环磷酰胺)、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多数学者认为,MM患者继发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AML(急性髓系白血病)与烷化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有不少MM 相似文献
15.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1)
目的:报道1例罕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乳酸酸中毒(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为男性,27岁,系纳差乏力7个月余,气促心悸1d入院,肝脾肿大,乳酸8.8 mmol/L,阴离子间隙26.3mmol/L,骨髓细胞学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约74.5%,免疫分型可见一群CD10-CD19+CD45dim原始幼稚细胞,多次化疗后仍持续进展,2个月后死亡。检索1980年至今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共有16例ALL并发乳酸酸中毒的病例报道,其中男12例,女4例,血清乳酸平均水平为19.6mmol/L(6.1~61.2mmol/L),13例接受化疗,8例乳酸可下降,其中3例迅速反弹,高达61.5%(8/13)的患者在化疗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结论:乳酸酸中毒是ALL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对于血流动力学正常的ALL患者,若出现阴离子间隙增高,应考虑B型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性,此类患者病死率极高,往往与原发疾病难以控制有关,诊治的关键在于成功有效化疗。 相似文献
16.
17.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aCML)是一组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异常伴白细胞增高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骨髓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及中、晚幼粒细胞的增多、脾大,可伴有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类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但是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目前全世界关于t(8;9)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报告不足10例。现将我院就诊的1例t(8;9)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