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营养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方法 :选择80例CKD 3~5期的患者,在治疗前测每位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空腹取静脉血测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营养治疗6个月后,再次测BMI及上述生化指标。结果:完成随访的80例患者经营养治疗后,BMI基本达标,营养不良情况、肾功能、电解质和血脂情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然血肌酐改善无统计学意义,但营养治疗并未导致肌酐进一步上升。结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经营养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恶化、血脂异常及电解质紊乱,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余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65-1367
目的 评价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胸心外科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6月我院胸心外科120例胸心外科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ALB)、实验室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SGA和ALB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运铁蛋白营养不良程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胸心外科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及时早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剑萍  王荧 《当代护士》2021,28(3):50-52
目的 探讨协议护理前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使用不含蛋白质主食依从性的变化及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我科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慢性肾脏病专科饮食指导,干预组在慢性肾脏病专科饮食指导的基础上辅以协议护理,采用回顾性调查和临床随访方式,比较2组患者协议护理前后在饮食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尿白蛋白、血尿素、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并记录0-12个月2组患者在饮食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尿白蛋白、血尿素、血浆白蛋白、GFR、BMI等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实施协议护理后患者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P<0.05),患者尿白蛋白、血尿素、血浆白蛋白、GFR、BMI等指标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 协议护理能够帮助CKD患者提高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正确使用不含蛋白质主食,降低患者的尿白蛋白和血尿素,提高血浆白蛋白,升高BMI,减慢GFR的上升,延缓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系统在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8月在湖南省某医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采用抽签法选取肾内一科的患者为试验组(42例),肾内二科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两组脱落病例各2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营养管理系统进行饮食管理。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每日蛋白质及能量摄入量和营养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少于对照组,每日能量摄入量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管理系统在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延伸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为患者一体化管理提供支持,实现科学、精准的营养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营养管理在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43例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管理。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45例相关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精细化营养管理。比较2组的饮食知信行情况、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饮食认知、态度、行为情况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患者的饮食知信行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法 将40例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护理干预组20例,测定血清蛋白、血清镁、体重、上臂中部臂围(MAC)、体重指数(BMI)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作24 h心电图检查。24周后,两组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经过24周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常规治疗组的营养状况未有明显改善,而护理干预组却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JP<0.05),护理干预组心功能显著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饮食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指南23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对于CRF(GFR<20ml/min)患者,其营养状态的评估应通过一系列营养指标,其中至少有一个指标是下列指标中的1个:①血白蛋白;②去除水肿的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或SGA;③nPNA或饮食记录。(证据和观点)推荐每1~3个月测1次血白蛋白、实际体重%或标准体重%、SGA。应每3~4个月进行1次饮食记录和(或)nPNA测定。对于更为进展的CRF(GFR<15ml/min)、并发疾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营养状态变差或明显的营养不良,营养状态的评估应更为频繁。1原理营养状态的衰退在CRF早期就会出现,如GFR为28~35ml…  相似文献   

8.
苗艳  阎磊  曹慧霞  朱清  邵凤民 《新医学》2011,42(10):677-68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非尿毒症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与肾衰竭组(B组)各20例,另选择20例无糖尿病的非尿毒症期肾衰竭患者为C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等指标及CRP、IL-6水平,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R)、Ccr,测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并分别对B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RP、IL-6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胆固醇、UAER、Ccr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低,红细胞较少,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升高,Ccr明显下降(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低于C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C组患者(P均〈0.05)。B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UAER、UPER、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SGA分级重度营养不良及总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CRP呈负相关(P均〈0.05),总胆固醇、UAER与IL-6呈正相关(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IL-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总体状况差,高血压、高脂血症、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均更为严重。其营养不良与微炎症状态呈正相关,微炎症可能是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慢性肾脏病(CKD)一体化门诊为平台的优化营养指导模式对提高非透析患者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并改善其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将196例CKD 3B~4期非透析CKD患者随机分为优化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两组均给予饮食蛋白质0.6g/(kg·d)和30~35kcal/(kg·d)的营养处方,接受两种不同模式的营养管理。随访12个月,每3个月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运用人体测量、生化营养指标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eGF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模式组相比,优化模式组低蛋白饮食依从性更高,每日饮食蛋白质摄入量较低,饮食热量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体质量增加,血尿素氮和甲状旁腺激素下降,SGA评估的营养状况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营养指导模式有助于提高中晚期非透析CKD患者对低蛋白饮食的依从性,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52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评估,并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比较饮食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各营养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蛋白质摄入不足28例,热量摄入不足17例.而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患者中,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提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前患者SGA评分为(11.05±2.55)分,干预后3个月SGA评分为(9.92±2.21)分,到第6个月时下降至(8.38±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干预前分别为(34.55±5.15)g/L和(0.29±0.07)mg/L,干预后6个月分别上升至(37.14±4.39)g/L和(0.35±0.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采用主观评估(微型营养评估法与主观全面评估法)与客观指标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初步探讨复方α酮酸制剂对于透析患者蛋白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老年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24例,透析时间均大于一年,其中,血液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各设对照组12例。除对照组外,所有患者均服用开同6个月。营养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法,即客观营养指标结合主观营养评估。客观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和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与蛋白质摄入(DEI、DPI)。主观评估采用了两种评分方法:即通用的主观全面评估法(Subject Global Assessment,SGA)与专门用于老年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Assessment,MNA),同时测定了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与能量摄入情况。结果①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普遍存在SGA与MNA评分偏低,提示主客观的评估一致性较好;②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酮酸制剂治疗的透析患者3个月后,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明显上升,虽体重指数改变不明显,但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以后,SGA评分、MNA评分明显上升;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进一步改善,而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未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C反应蛋白(CRP)、血脂改变仍不明显。结论复方酮酸制剂能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微型营养评估法更适合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在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CRF患者(CKD3~5期),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金水宝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每疗程4周,观察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RP(hs-CRP)、血白蛋白(Alb)、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和BUN、S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SGA、和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l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s-CRP、SGA、Al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Alb、SGA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能够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特点,为进一步的饮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肾病营养门诊首次就诊的32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评分,发生营养不良73例(22.5%),其中慢性肾脏病1期13例、2期10例、3期25例、4期16例、5期9例;消瘦22例(6.8%)、超重和肥胖131例(40.3%)、低蛋白血症71例(21.8%)、贫血116例(35.7%)、高脂血症121例(37.2%);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明显低于慢性肾脏病1~2期和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下降,应及早干预,同时还应重视超重和肥胖、高脂血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合理的营养评估方法,以早期发现CKD患者的营养不良。方法横断面调查: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就诊CKD非透析患者125名,检测实验室营养指标、人体测量、SGA评分,分析上述营养指标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增高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人体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重、体质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根据SGA评分营养不良多发生在CKD后期,CKD5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9.0%。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与GFR下降有关,对CKD非透析患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时,应结合各营养指标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个性化饮食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基于食物交换份法对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肌酐(Scr)、尿素氮(BNU)、肌酐清除率(Ccr)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个体化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肾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管理整体模式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蛋白能量消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终末期肾病(即慢性肾脏病5期)行腹膜透析或未透析且诊断为蛋白能量消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改良SGA量表(MQ-SGA)]变化,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本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干预前(P0.05),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率较高,通过慢性肾脏病管理可改善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状况,改善其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饮食指导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进行饮食指导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通过SGA评估分级法和生化指标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观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饮食指导前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6.97%和47.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指导能有效地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营养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饮食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15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给予护理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饮食依从性[采用饮食依从性态度量表(RAAQ)、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BMI、ALB、PA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UN、Scr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CysC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RAAQ、RAB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营养干预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营养状况主观综合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IBD诊断标准的85例,采用SGA方法评估其营养状况,同时测定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钾、钠、钙水平.结果 本组SGA分级营养良好(A级)占21.18%,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44.71%,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34.12%.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营养良好者,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营养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况分级患者年龄、TLC、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钙、钾、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方法作为定性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方案,简便易行,可以为临床医生的综合快速地判断IBD营养不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运用专案改善方法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制订随访管理及健康教育标准化方案,分析84例门诊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实施改善方案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随访、服药和饮食依从性及各生理指标达标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和随访、服药和饮食依从性均显著提高(P0.05),收缩压和血尿酸达标率较干预前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可提高门诊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随访、服药及饮食依从性,改善其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