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应用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良好的血管通路功能是决定血液透析治疗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血管通路的失功不仅会造成透析剂量不达标,并且带来很大的卫生经济学和生物学损失[2,3]。因此,如何监测和维护血管通路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4]。目前用于通路内流量测定的方法有超声稀释法[5,6](ultrasounddilu-  相似文献   

2.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对透析效果和患者的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一般分为两类:即临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性血管通路。前者多为紧急血液透析或短时血液透析(包括其他的血液净化项目)所用,后者多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通路。我院从1993年~2006年13年间,共对1151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采用了多种血管通路,现就其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良好的血管通路可以为血液透析(HD)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可长期反复使用的高质量的血管通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带来可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血管通路自最早期的动静脉外瘘开始逐渐发展出多种通路方式。随着HD患者透析时间不断延长,血管通路逐渐成为制约HD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被称为"生命线"。本文拟介绍目前临床常见的血管通路方式以及未来发展。血管通路核心是能为HD提供充足血流量。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率和血液透析通路失功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随访从202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长海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血管通路失功发生率,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与血管通路失功的关联性。结果:在完成随访的285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现血透通路失功,237例患者血管通路正常。对两组血透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曼-惠特尼检验,血红蛋白变异率(P=0.041)、肌酐(P=0.005)和肾小球滤过率(P=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患者资料与血管通路情况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变异率(P=0.041)、肌酐(P=0.004)和肾小球滤过率(P=0.006)与血管通路失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血管通路失功与血红蛋白变异率(P=0.002)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血透患者高血红蛋白变异率与血透通路失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血管狭窄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引起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还流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血管狭窄有许多原因,我们常常遇到的主要是动脉硬化性闭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血管狭窄是可以纠正的,通过各种方法使血管再疏通的成功率较高。我们对血管狭窄病例采取了手术和/或非手术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患者"生命线",没有通路就无法透析。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建立并维护好血管通路是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但血管通路并发症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和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指南推荐动静脉内瘘使用第一的原则[1~5]。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者生存期逐年延长,老年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7.
超声稀释法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血管通路血流量与患者心输出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为3~6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活动性疾病,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使用Transonic HD02型血液透析监护仪对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检测,随访期为6个月,分别监测内瘘再循环率、内瘘通路血流量及心输出量等,并观察血管通路血流量与患者心输出量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0个月,内瘘血流量平均为(994.41±434.98)ml/min,心输出量平均为(6.38±3.14)L/min;随访6个月后复测相关指标,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下降,内瘘血流量平均为(961.19±420.92)ml/min,心输出量平均为(6.12±4.17)L/min,但观察6个月与0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4.88%)患者出现再循环,均大于5%。(2)观察0个月,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为9.76%;观察6个月后,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为26.83%,二者比较,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管通路血流量与心输出量呈正相关(P〈0.05),提示患者低心输出量可能导致血管通路血流量的下降。结论:超声稀释法操作简便、非创伤侵入性、安全实用,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可以前瞻性监测血管通路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医护联合门诊,方便患者就诊,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设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门诊,3名肾内科医生、3名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坐诊。医生负责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患者血管通路功能;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记录超声监测数据、制订穿刺计划并进行健康教育、预约随访。运行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接诊321例次,发现内瘘功能障碍138例次并及时转诊;与常规诊疗维护比较,早期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血肿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患者就诊后内瘘维护、功能锻炼合格率显著提高(均P<0.05),患者满意率达98.4%;专科护士表示该门诊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平台。结论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医护联合门诊的开设,可有效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使专科护士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本低,并发症少,是首选的血管通路,但由于新进入透析患者的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增加,患者自体血管条件差,患者透析龄的延长导致血管耗竭,难以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内瘘是替代自体内瘘较好的的血液透析通路,近年来以人造血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患者日益增多,我...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对于血管通路的研究发现:血管通路再循环,影响透析效率,降低透析充分性[1].因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定对血液透析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lucose infusion test,GIT)[2]测定新型带涤纶环的长期深静脉导管及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种血管通路的再循环,观察透析充分性及对临床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关键。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TCC)是内瘘成熟障碍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TCC使用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使用TCC的患者发生CRBSI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isis,MHD)患者的生命线,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1]。目前主要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造瘘、移植血管动静脉造瘘以及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前二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成熟",而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可以术后立即使用,但可能发生感染、中心静脉病变等问题[2]。近年来,即穿型人工血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移植血管在临床得到应用,它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6±13.4)岁,其共同特点是由于插管及其他原因,造成中心静脉资源的耗竭,缺乏常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手段及后续手段匮乏,远期通畅率不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急诊透析通路的建立困难。最终这7例患者根据各自病情分别施行了左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1例,右头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股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2例,股动脉-髂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1例,股浅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肱动脉-肱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以维持透析。7例患者随访时间11~56个月,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有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维持透析。结论中心静脉耗竭是造成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困难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和避免中心静脉插管,有助于保护静脉资源。下肢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选择,而当所有静脉资源耗竭时,可采用动脉-动脉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通路被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条件不佳以及内瘘未成熟或失败的患者而言,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重要选择[1]。中心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小以及血流量大等的优点,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5.
180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血流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常规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AVF的好坏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因此维护血管通路的通畅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尤为重要。为保证血液透析有充足的血流量(250~300ml/min)且能够长期使用的血流通路,临床上一般将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和邻近静脉做血管吻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要维持长期血管通路通畅较为困难。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合并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血压不稳定等,极易造成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我们分析了我院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当Scribner和他的同事研究出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技术和一整套制备透析液的装置后,血液透析才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在世界范围开始应用。作为血液透析的关键环节之一,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的效能是血液透析医护过程十分重要的,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除了选择合适的时机建立血管通路,并且能够选择最佳的方法和理想的部位制作血管通路,及时地评估血管通路的功能,必要时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血管通路并发症,才能更好维护血管通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保证。中心静脉导管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最为经济和有效的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栓塞、感染、血流不足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s)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血透患者血管通路感染总数的80%,已成为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原因,病死率达12%~38%[1]。感染不仅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因为血管通路原因住院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1]。对于血管条件及心功能较差和因低血压不能维持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常用的血管通路有动静脉内瘘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我国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  相似文献   

19.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主要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保制度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数量迅速增加,患者透析龄不断延长,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社会面临巨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该患病人群也遭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年限不断增长,血管通路问题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的出现为无法建立自体内瘘或不适合建立内瘘的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相对于移植物内瘘,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具有经济优势、失功率小等优点。所以中央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最近部分学者在参考以往通过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