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03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8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次序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增加Trocar或开腹)、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59.2±12.9 min)、术中出血量(19.6±8.0 mL)明显高于B组(46.5±11.2 min,13.5±7.3 mL)、C组(44.3±9.3 min,11.2±5.6 mL)、D组(42.5±8.6 min,10.7±4.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中转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频数由A组的1.5台/月上升到D组的6台/月。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可行,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劣性。方法19例SILC及4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结果SILC手术耗时(49.00±8.34)min长于LC(P=0.000)。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转、术后无并发症;SILC与Lc术后患者第一天疼痛评分、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总疼痛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C切口长度(22.5±3.5)mm短于LC切口长度(P=0.000)。结论SILC总切口长度短于LC总切口长度,切口效果更美观。SILC能安全地用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同时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症和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病患者SILC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随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与传统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8月将40例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SILC组(n=20)和LC组(n=2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长度、疼痛程度和C反应蛋白量(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期、体重指数和术前CRP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LC组切口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微。结论:适当把握手术适应证,SILC安全可行,具有切口长度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器械经脐单切口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胆囊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转腕器械);B组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普通器械);C组行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满意程度、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损伤指标。结果中位手术时间A组40min和B组37.5min显著长于C组25min(X2=25.165,P=0.000;X2=16.184,P=0.000),但A、B2组无统计学差异(X2=0.987,P=0.610)。中位术中出血量A组10.0ml和B组10.0ml显著多于C组7.5ml(X2=12.571,P=0.002;X2=13.619,P=0.001),但A、B2组无统计学差异(X2=0.021,P=0.989)。3组术后疼痛评分、满意程度、创伤及对免疫系统影响均无差异(P〉0,05)。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胆漏3例(B组1例,C组2例),术中胆道损伤l例(B组),A组未发生并发症。结论SILC是一种兼顾安全与美观的胆囊切除术式,可转腕器械使SILC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03间在叶县中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114例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57例。A组患者行LC,B组患者行SILC。结果 (1)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但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 B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IL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疾病,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效果较好,更符合患者对美容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2例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小切口辅助胆总管探查术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组(B组)和开腹手术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可行,但应根据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SILC)与传统腹腔镜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胆囊疾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SILC组(n=26)和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PLC)组(n=28).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疼痛分数、中途转换手术率、切口满意度评分等临床资料,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和BM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C组手术时间长于3PLC组[(56.9 ±15.8) min比(35.2±8.7) min,P<0.01].应用相同的麻醉药品后SILC组在术后第1天较3PLC组疼痛分数更高,总的疼痛分数两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C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术后疝发生率相同.SILC组切口满意度评分分数更高[(11.7±0.8)分比(10.1±1.2)分,P<0.05].结论 SILC较3PLC治疗单纯胆道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C组,n=46)与SILC(SILC组,n=38)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置管率及留置时间、术后6 h疼痛指数、术后体温变化、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SILC组中32例成功完成手术,LC组中44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均发生1例胆漏。两组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率及置管时间、术后体温大于37.5℃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手术时间优于SILC组(P0.05),SILC组术后疼痛评分、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术后住院时间优于LC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小于72 h者可作为SILC的手术适应证。与LC相比,SILC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27例SI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SILC,没有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35—105min,平均68min,手术出血量0—80mL,平均18.5mL。术后无胆漏、出血、胆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均未应用镇痛药物,术后第1天即低脂半流质饮食,术后1~3d出院。无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相对安全的,具备美观、恢复快等优势,但目前适应证相对局限,操作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4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n=52),B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n=46),C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n=42),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激素免疫法测定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C组手术时间为(120.04±12.26)min,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为(63.28±23.14)m L(62.42±21.01)m L、,明显多于A组(P0.05);A组腹腔引流时间为(3.41±0.33)d,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B组腹腔引流时间为(4.12±0.54)d,明显短于C组(P0.05);C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分别为(7.60±1.26)d、(21 104.11±483.90)元和(38.27±1.98)d,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5);C组术后肾上腺素、皮质醇、IL-6和CRP分别为(220.32±42.06)ng/m L、(562.17±142.51)nmol/L、(109.62±18.87)μg/L和(4.82±2.98)mg/L,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