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静脉穿刺置管误入腹腔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8岁,体重105 kg.2009年2月入院,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人手术室时BP210/140 mm Hg,HR 128次/分,心电图及其他化验结果正常.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仅有一条输液通道.行股静脉穿刺,股静脉触摸不清,但腹股沟韧带上2 cm处动脉搏动明显,在腹股沟韧带下2 cm,估计股动脉所在位置内侧1 cm处进针,多次穿刺不成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6岁。1980年4月2日,因打架右大腿内侧离腹股沟韧带5cm处被刀刺伤,立即喷出鲜血,伤者马上用手压住伤口,抬送附近部队卫生室用粗止血带捆扎后,转送我院。门诊行清创时松止血带鲜血直喷出2米之高,即送手术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探查伤口见右股动脉、股静脉距腹股沟韧带5cm处斜形断离,两段断端回缩3.5cm以上。直接吻合张力太大难以拉拢,选择自体大隐静脉,由于患者大隐静脉太细,不能采用。最后采用上海丝绸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射频治疗一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患者女,45岁,右下肢浅静脉曲张4年,足靴区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2年伴内踝上方溃疡2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中下段内侧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并伴轻压痛,内踝上方1.3cm×2cm浅表溃疡。肢体无肿胀,感觉运动正常。下肢动脉搏动均可扪及。无损伤检查提示右下肢静脉回流时间正常,深、浅静脉回流时间均大于2 0s ;双功彩超及顺行静脉造影均证实右下肢单纯性浅静脉曲张。由于考虑患者足靴区有皮下感染征象,予青霉素、灭滴灵治疗5d后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右腹股沟区股动脉搏动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2横指宽作一…  相似文献   

4.
例1.男,27岁。因右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出血8小时,由当地医院转来我院。检查:右腹股沟韧带下方可见20cm长的斜形切口,切口上方可扪及股动脉搏动,右膕动脉与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肢体温度较对侧明显降低,痛觉丧失,自主活动障碍.腱反射减弱。初步诊断: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中误伤股动脉,失血性休克。当即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经原切口见股动脉上段约20cm被丝线结扎6道,大隐静脉亦结扎2道。由于病情危重,股动脉损伤严重,下肢缺血12小时,故行截肢,术后因中毒休克抢救无效死亡。例2.男性。因右大隐静脉曲张在当地医院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点的三指定位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世华 《护理学杂志》2002,17(4):245-245
股静脉穿刺点常规以股动脉搏动点作为参照依据 ,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2~ 3cm处扪及股动脉搏动后 ,在其内侧约 0 .5 cm处穿刺。但新生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 ,且不能配合 ,因此穿刺成功率较低。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采用三指定位方法施行股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新生儿仰卧于治疗台上 ,臀下垫一 15 cm× 10 cm× 1.5cm小枕 ,大腿略外展外旋 ,膝关节屈曲 90°。采血者左手握住新生儿大腿肌肉最丰满处 ,中、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内、外侧 ,其指尖两点连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 ,示指置于两点连线的中点上方、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声技术探讨左右侧、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对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成年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解剖方位关系,描述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下、外侧、外上这六种方位关系.结果 左右侧股静脉均主要位于股动脉的内下方(左57.45%,右66.18%),其次位于内侧(左37.09%,右28.00%),少数位于外下方(左4.36%,右4.36%),极少数位于外侧(左0.36%,右1.09%)及内上方(左0.73%,右0.36%);与左侧相比,右侧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的概率显著减少(P<0.05),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P<0.05).与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患者年龄(44.78±10.28)岁比较,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患者的年龄(50.74±9.92)岁显著增加(P<0.05),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外下方患者年龄(53.00±11.60)岁显著增加(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男39.71%,女60.29%)(P<0.05).结论 股动脉和股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变异较大,临床上对于不同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左右侧、年龄及性别因素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7h"入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行保守治疗;入院后2d,因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需静脉营养,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仰卧,臀部稍垫高,右膝关节微屈,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常规消毒,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股动脉内侧与皮肤成30~45°进针,穿刺针穿刺回血后,置入导丝,置入时遇到阻力,退出后导丝前端变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患儿不同体位时股动脉与股静脉的解剖关系.方法 选取疝气修补术患儿,年龄4个月~7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3岁)和学龄前儿童组(>3岁,≤7岁).取下肢伸直位和外展位,在腹股沟韧带处以及其下方2 cm和4 cm处扫描并采集超声图像,测量股动脉与股静脉夹角、股静脉未重叠宽度和股静脉深度.结果 共有65例患儿完成本研究,婴儿组14例,幼儿组22例,学龄前儿童组29组.在腹股沟韧带处91%的患儿股静脉均位于股动脉内侧后方,到腹股沟韧带下方4 cm处,股静脉均位于股动脉的后外侧方.3组下肢外展位时股静脉深度较伸直时减浅,学龄前儿童组下肢外展位时股静脉未重叠宽度增加(P<0.05);从腹股沟韧带至其下方4 cm处股静脉深度逐渐增加,股静脉未重叠宽度逐步减小,股动脉与股静脉夹角均逐渐增大(P<0.05),3组各测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韧带至其下方4 cm处患儿股动脉与股静脉的解剖关系均为股静脉由股动脉内侧后方旋至外侧后方;下肢外展位时可减浅股静脉深度,在学龄前患儿中亦可增加股静脉未重叠宽度,提示患儿尤其是学龄前患儿股静脉穿刺时宜选择外展位.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11年5月9日收治1例耻骨肌腱鞘囊肿致股静脉回流障碍,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患者8个月前发现左下肢不名原因的肿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左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膜股沟区股动脉、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5.5 cm×1.5 cm×1.9 cm异常回声区,以无回声为主,股总静脉中段受压未显示.考虑为滑膜囊积液致左股静脉受压.髋关节MRI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股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1 cm×1.5 cm×2.0 cm的异常信号影(图1),呈长T1及T2信号影,股静脉受压,考虑为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囊性信号影.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外表正常,于腹股沟韧带中内侧下方可触及一约2 cm×2 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分界清,无压痛,不活动,股动脉搏动良好,左髋关节活动良好,左下肢运动、感觉、血运正常.左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50 cm,右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45cm,左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7.5 cm,右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4.5 cm.入院后行常规手术前检查,无异常,于2011年5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左腹股沟韧带内下,大小约5 cm×3 cm×2 cm,位于股静脉内侧,囊肿与股静脉紧密粘连,向下分离后见囊肿下段完全包绕股静脉,外侧囊壁与股动脉内侧壁相邻,股静脉受压变细,远侧端小静脉迂曲;向上分离见囊肿至于耻骨支.小心分离,自前侧切开囊壁,见囊内为大量淡黄色胶冻样物,将其清理干净,外露之囊壁予以切除,于耻骨支处将囊蒂彻底剥离.股静脉较前增粗,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腱鞘囊肿,术后预防感染治疗,伤口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左下肢周径恢复至正常(双下肢等长:左上44 cm,右上44 cm,左下35 cm,右下34.5 cm).  相似文献   

10.
男,52岁,1万伏高压电击伤腹部、四肢3天入院,烧伤总面积约15%。右上肢为入口,左腹股沟、双大腿为出口。右上肢肘关节以下及左大腿根部和左腹股沟区皮肤炭化,入院后第3天行右上臂中段截肢。探查左大腿根部见股静脉有一段长宽比例为4 cm×0.5 cm 的纵形穿孔,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39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常规消毒铺巾时手术部位改变,误在右侧腹股沟韧带下2cm作一平腹股沟韧带切口,长5cm。锐性分离误将股动脉横行切断,鲜红色波动性血柱上冲,患者燥动,大汗淋漓。用血管钳控制出血后探查,见卵圆窝下方2cm处横行切断股动脉,两断端相距2.5cm,股动脉下端距股深动脉分叉处仅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1岁。因被高速旋转之铁片刺伤右腹股沟处出血15分钟来院。入院时血压8/4kPa。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行右股动脉、静脉探查术,见右股动脉完好,股静脉于大隐静脉汇入处裂开约0.5cm×1.2cm,遂行右大隐静脉舌形瓣修复裂口,术中输血1200ml,术后血压14/9kPa,患肢甲床转红润,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给予患肢制动及抗感染、抗凝等后续处理。2周后伤口甲级愈合,如期拆线,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无肿胀。随访1年,患者右下肢无任何不适。手术方式沿右腹股沟伤口处之近、远端延长伤口,探查右股神经、股动脉无明显损伤,右股静脉于…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6年5月和1988年7月,先后采用股动脉解剖阻断治疗旋股外侧动脉损伤大出血两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2岁。1986年5月21日入院。因6小时前被小刀刺伤右大腿内侧致大出血,经当地卫生院包扎止血后转来我院。体查:面色苍白,P104次/分,BP11.5/8kPa。右大腿内侧距离腹股沟韧带下约2cm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9岁。因右腹股沟区大腿上端车祸擦挫伤半小时入院。入院后抗休克处理急症手术清创检查:右腹股沟区大腿上部皮肤缺损约10cm×15cm,股静脉缺损11cm,股动脉缺损13cm,股神经缺损约12cm,髂前上棘部分髂骨翼缺损,腹股沟韧带部分缺损,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部分缺损,伤口污染严重,肢体远端血运差。手术切取双侧腓肠神经及伴行小隐静脉移植到受区将血管神经倒置,在手术显微镜下用9—0无损伤线进行吻合。2条神经分别与受区2条神经端端吻合。修复股神经时,先将与近端股神经吻合的腓肠神经断端外膜切开长约1cm并联在一起后,将外膜缝合形成一条神经,再与近侧股神经断端吻合,远端与股神经分出的股直肌肌支和股外侧肌肌支进行吻合,切取对侧大隐静脉修复股静脉,取阔筋膜修复腹股沟韧带。术中输血8000ml,术后“三抗”治疗,患肢制动。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口服神经营养药物,针灸理疗。术后13个月,伸膝肌力M,以上,肌电图膝显示股四头肌呈混合相。主动伸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5岁.因右大腿根部搏动性包块8年,右下肢肿胀2年于2011年3月4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刀刺伤右大腿根部,于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治疗后痊愈出院,数月后发现左大腿根部搏动性包块,未作特殊处理,近年来包块逐渐增大,并于2年前出现右下肢肿胀,膝下尤甚,无气短和其他症状.查体:右下肢肿胀明显,张力增高,右大腿根部前内侧可触及1个3 cm×2 cm的包块,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可触及震颤并闻及血管杂音,于腹股沟韧带处压迫右股动脉后震颤和杂音减轻,右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右下肢皮温较对侧略高,局部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胸片提示心外形增大,心胸比( cardiothoracic ratio,CTR)为62%(见图1);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正常,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EF)为77%,但左心室和左心房已经扩大(见表1);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相似文献   

16.
XX,男,28岁,1993年7月19日入院。入院前一小时因被铲车挤伤左髋部,剧痛,左下肢不能活动,急诊来院。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脉博105次/分,。血压11/SKPa(82.5/60mm/Hg)。左够及左股外侧大面积皮下瘀血及皮肤擦伤。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局部压痛。左下肢温度、颜色正常。脚趾活动好。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胭动脉未们及。仔细触诊左腹股沟区于腹股沟韧带下可们及股动脉搏动,但向下约3cm处,股动脉搏动突然消失。比较对侧,该处股动脉博动向下延续。左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尚好。腹平软,左下腹压痛,右下肢无异常。骨盆…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33岁。驾车时翻车,右腹股沟部被方向盘挤压,右膝部被车厢压伤后10h转我院,检查:右股动脉、腘动脉多普勒检查未闻及血管音,右足伸屈、内外旋活动障碍,右足背、足底及右小腿皮肤感觉减退。右膝外侧见淤血斑,外侧应力试验(+)。右小腿肿胀,皮温低,被动屈伸踝时右小腿轻疼痛。X线片见:骨盆、右下肢骨质未见异常。诊断:右股动脉损伤,右膝外侧副韧带损伤,右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切开右小腿骨筋膜室减压,探查股动脉见于腹股沟韧带下4cm处局部破损,栓塞约3cm,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伤后15h通血。小腿皮缘迅速渗血,色红润,甲床充盈。右腘动脉、右胫后动脉搏动好,右足背动脉无搏动。术后给予“三抗”等治疗。术后12h,右腘动脉搏动好,右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右足背动脉多普勒听诊未闻及血管音。给予溶栓、扩容等治疗。术后24h小腿渗出较多,见小腿深层部分肌肉钳夹无收缩,无明显动脉出血。术后48h,二次手术见右腘动脉仍搏动好,胫前动脉于腘动脉分支处断裂,近端栓塞。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20年入院。查体:右腹股沟韧带下方可扪及-5cm×4cm半球形肿块,平卧位回纳内容物,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临床诊断为右股疝,Nyhus分型Ⅲ-C型。于2007年3月21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预裁剪聚丙烯平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消毒铺巾,取经内外环间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切口长约4.5cm,切开皮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失血性休克患儿快速建立有效补液途径,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以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cm或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的垂直交叉点内侧约0.5cm定位为第1针穿刺点,第1针穿刺点垂直下方3.0~4.0cm处为第2针穿刺点留置股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两针法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保证失血性休克患儿静脉通道及时建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1岁。主因左大腿刀伤入院。患者1h前被他人用刀扎伤左大腿,伤口出血较多,简单包扎后送入我院,测血压为100/60m m H g,查伤口从大腿中上1/3交界处后外侧贯穿至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起始处内侧,可触及股动脉搏动,入口处伤口纵形长4cm,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出口处伤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