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疱疹类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 ,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急性视网膜坏死 11例 13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中男 7例 ,女 4例 ;年龄2 1~ 5 0岁 ,平均 35岁。单眼发病 9例 ,双眼发病 2例。表现为眼红、疼痛伴视物模糊 10眼 ,眼前黑伴视力下降 2眼 ,无痛性视力下降 1眼。1 2 误诊及确诊情况 本组误诊为葡萄膜炎 7眼 ,其中前葡萄膜炎 4眼 ,全葡萄膜炎并玻璃体炎 3眼 ;视网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德眼科医院收治的2例曾误诊的ARN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女性。1例因左眼红肿伴视力下降3 d就诊,睫状体充血明显,Tyndall征阳性,初诊为虹膜睫状体炎,予相应治疗5 d症状进行性恶化,查体见玻璃体混浊及周边视网膜血管炎性变,三面镜检查示视网膜周边见坏死性溶解病灶,纠正诊断为ARNS。1例先以左眼红肿伴视力下降2 d就诊,检查见颞上支动脉闭塞,角膜后少许羊脂状沉着物,Tyndall征阳性,玻璃体炎性混浊,先后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全葡萄膜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左眼发病24 d后继发右眼红肿伴视力下降,并出现小血管闭塞、视网膜血管炎、周边视网膜坏死;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示左眼周边视网膜坏死灶。结合临床及左眼病史,诊断为双眼ARNS。2例确诊后均予抗病毒及抗凝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和3个月无复发。结论临床上对玻璃体混浊,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或有坏死灶的双眼或单眼发病青中年患者,应考虑到ARNS,及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我院误诊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9例,对其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及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总结。结果:9例中6例误诊为葡萄膜炎,3例误诊为细菌性眼内炎,全身和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无效,误诊时间1周~2个月。9例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玻璃体标本涂片、培养见菌丝。结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初诊为葡萄膜炎或细菌性眼内炎的患者,长期规范性激素或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怀疑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3 d就诊。曾误诊为左眼角膜炎、内源性眼内炎,后经眼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疑点,追问病史获知有冶游史,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予正规驱梅治疗配合眼局部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视力及眼部情况稳定。结论眼科医师应提高对梅毒性眼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对疑似患者,注意询问性生活史,及时行免疫学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常会误诊。现将我科 1999- 0 1~ 2 0 0 2 - 12收治ARN12例 ,其中 4例 6眼误诊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4例 6眼急性视网膜坏死误诊的患者 ,男 3例5眼 ,女 1例 1眼。双眼发病 2例 ,1例双眼同时发病 ,1例 1眼在对侧眼发病后 10周发生 ARN。年龄 32~ 5 6岁 ,平均 5 1.2岁。来院前均被误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予激素、散瞳等治疗 ,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 ,视力进一步下降。误诊时间为 2 d~ 3个月。1.2 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 ,并对其临床特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11只眼内源性真菌性的眼内炎的治疗过程及病原学特点。【结果】11只眼均经过术前术中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割术,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5例患者保住眼球,3只眼保留有用视力,5只眼为光感至指数视力,2只眼眼球萎缩,1例治疗失败。【结论】外科手术及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引起内源性眼内炎的重要诱因;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致盲眼病,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治疗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认识,以避免或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误诊的9例(9眼)ARNs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主诉、眼部体征、检查项目和初始诊断。结果本组分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4例,全葡萄膜炎2例,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及视网膜血管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3~28d,平均(15.0±9.5)d;就诊次数为2—6次,平均(3.7±1.2)次。本组9例中有7例眼压升高,范围在22~38mmHg,6例系统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平均(8.2±2.4)d。确诊后所有病例均予抗病毒治疗,同时3例实施外路视网膜光凝术,5例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3个月-2年,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4例视力恢复,3例视力下降。结论ARNs易误诊为葡萄膜炎等,临床接诊眼压增高、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眼部病情仍加重者,应警惕ARNs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双眼先后发病在临床上很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双眼先后相隔40d发病的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伴右肺下叶急性肺脓肿,血液菌培养,革兰氏阳性微球菌属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病人,女,51岁,于2004-02-06入院。入院前14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胀,突然视物模糊,不伴有眼部刺激症状及眼痛。当地医院以“葡萄膜炎”给予治疗(具体药名不详)。2周后视力无提高,门诊以“左眼眼内炎”入院。右眼视力0.5(不能矫正),左眼视力光定位不确。左眼混合性充血( ),角膜上皮光滑。基质透明性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收治的40例(40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所致感染性眼内炎24例,内眼手术后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8例.其中主要致病原因为眼外伤,占60.00%.40眼中17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9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环扎硅压,8眼单纯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2眼接受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术,3眼单纯接受药物治疗,1例放弃治疗.治疗后6眼获得0.2以上视力,5眼获得0.01~0.2的视力,18眼获得手动一数指视力.结论:根据眼内炎的病情,及时应用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硅油填充,有利于改善眼内炎的治疗效果,但有效预防是减少感染性眼内炎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是一种由于临床罕见极易误诊的眼科急症,其治疗效果不理想,极易致盲,甚至可能导致眶蜂窝织炎、眼球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病致病源多为血源性,双眼发病罕见,威胁更大。2012年10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3例(6眼)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患者,因手术和治疗方案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经过  相似文献   

11.
眼科急诊最常见的有眼外伤(如眼球钝挫伤、眼球穿通伤和爆炸伤)、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对眼球破裂伤、外伤性眼内炎进行及时诊断并予正确处理,对挽救患者视力非常重要。本组对我院近3年47例急诊眼外伤病例B超检查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2004年12月所接诊8例11眼急性视网膜坏死首诊误诊的情况及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情况。结果:本组8例全部误诊,其中在我院误诊4例6眼,外院误诊4例5眼。误诊为葡萄膜炎6例8眼,视网膜血管炎1例2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1眼。误诊时间0~23天,平均5.88天。在2000年以前误诊4倒6眼,其中我院首诊误诊3例5眼,外院首诊误诊1例1眼,平均误诊时间10.75天;2000年以后误诊4例5眼,我院误诊1例1眼,外院误诊3例4眼,平均误诊时间1天。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其发病率低,眼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1998-01~2002-06我院眼科儿童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经手术治疗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24例(24眼),男21例,女3例,右眼13例,左眼11例,年龄5~14(平均8)岁.3例为角膜破裂伤,眼球穿孔伤21眼,其中眼内异物伤6眼.金属类4眼,全部为磁性金属异物,非金属类2眼,其中玻璃1眼,石头1眼.18眼既往有手术史,手术中眼球伤口缝合9眼,外路眼内异物出3眼,玻璃体注药3眼,眼球伤口缝合联合外路眼内异物出3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10眼.术前视力无光感1例,光感~0.123眼(表1).从外伤到手术时间5~42 d.平均19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习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连续治疗的6 2例 (6 2只眼 )外伤性眼内炎患者。术式包括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眼内灌注、眼内异物摘除、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或巩膜外环扎及视网膜复位术。结果 :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6个月 ;6 2例眼内感染全部控制。 5 8例的视力有提高或保存了原有的视力 ;4例眼球萎缩。术后 8例发生视网膜脱离 ,6例行Ⅱ期视网膜复位术 ,联合硅油注入术 ,术后视网膜复位 ,其中 2例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EE)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4只眼)EE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眼睑红肿痛,伴视力下降或丧失入院,且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根据眼科检查及其他医技检查确诊为EE。行玻璃体腔液及血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例因全身情况较差,无法行玻璃体切割术,最终失明;1例就诊时视力已经丧失,虽行局部切开引流,但视力未恢复。结论 EE发病迅速,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视力迅速下降,故本病一旦明确诊断,需早期行正规系统治疗,否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术后晚发性眼内炎是少见而严重的晚期并发症。我院 1 984~ 1 998年收治病例 1 5例 ( 1 5只眼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 1 5只眼 )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41~ 76岁。左眼 4例 ,右眼 1 1例。闭角型青光眼 1 3例 ,开角型青光眼 2例。滤过术式 :巩膜灼滤术 8眼 ,虹膜嵌顿术 4眼 ,小梁切除术 3眼。眼内炎的发生距手术时间 1 0月~ 1 1年 ,出现眼内炎症状至第 1次就诊的时间 1~ 1 2d。就诊时视力 :无光感 3眼 ,光感 6眼 ,眼前指数 3眼 ,4 0者 2眼、4 5者 1眼。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眼红、眼痛、视力剧减 ;球结膜混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1月本科收治儿童外伤性眼内炎16例(16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后观察其疗效。结果16眼的炎症全部控制,视力提高13眼(81.25%),不变3眼(18.75%);1眼在硅油取出后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眼球萎缩。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16眼),术后短暂高眼压(3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将急性视网膜坏死初诊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 1病历要 女,36岁。因左眼红、胀痛、视力下降20d于2006—02-21以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左)收住院。无诱因于20d前起左眼红、胀痛,视力下降。无其他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按“红眼病”治疗无好转,1周前至本院门诊就诊,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左眼睫状充血,角膜后羊脂状KP,房闪阳性。瞳孔轻度散大,光反射迟钝,左眼眼压23.24mmHg,右眼11mmHg,眼底检查未记录。诊断;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左)。给迪非眼液、典殊眼液、迪立见眼液、毛果芸香碱眼液、美开朗眼液点眼治疗,治疗4d病情无好转,前述症状加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眼科复杂而又较为常见的疾病,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就会损害视力功能,甚至造成失明。现将我们数年来收治的误诊或漏诊1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性4例,占30.7%,女性9例,占69.3%。年龄16~63岁。农村8例,城市5例。2体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虽有典型的突发性眼压升高的症状:头痛、眼球胀痛、视力减退、混合充血、角膜混浊、前房内有渗出物,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严重时也有头痛、眼痛、视力减退、混合充血、角膜混浊、前房内有渗出物,并可能因一时房角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瞳孔的检查,虹膜睫状体炎…  相似文献   

20.
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收治外院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0例 11眼。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3眼 ,女 7例 8眼 ;年龄 46~ 76岁。入院时视力4.0 3例 3眼 ,眼前指数或有光感 5例 6眼 ,光感消失 2例 2眼 ;9例 10眼行手术治疗 ,1例 1眼行保守治疗。出院时视力 :4.0以上者 4眼 ,眼前指数 4眼 ,有光感 2眼 ,光感消失 1眼。2 误诊疾病及误诊原因分析2 .1 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5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常合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故常先就诊于内科 ,内科医师认为是急性胃肠炎 ,给以补液、抗生素或阿托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