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腔镜下肺叶切除55例Ⅰ期肺癌及开胸肺叶切除30例Ⅰ期肺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中平均出血80 m 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4.2 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2.0枚,术后疼痛疼痛评分3~6分,平均4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开胸组平均手术时间85 min,术中平均出血130 m 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5.5 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3.2枚,术后疼痛疼痛评分5~9分,平均6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 d。胸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3-2018-07间在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为4组(A、B、C、D),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228.0±55.6)min明显长于C组(155.0±33.6)min或D组(152.7±27.4)min(P<0.001),B组手术时间(200.3±67.1)min亦明显长于C组或D组(P<0.05),而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283.3±111.2)ml明显多于C组(156.7±86.3)ml或D组(143.3±67.8)ml(P<0.01),B组(286.7±188.4)ml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1),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行VATS的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37例,行VATS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组(37例,行VATS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接受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皮肤受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短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VV、FVC、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段切除组MVV、FVC、FEV1%水平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皮肤无反应率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肺叶切除组... 相似文献
6.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良性疾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接受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例为同期双侧手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0岁.全组患者中9例为影像学占位病变,于术中明确病理学诊断;另外15例为良性疾病择期手术,包括支气管扩张10例.手术中对胸膜腔致密粘连、肺动脉周围粘连、钙化淋巴结、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等慢性炎性改变依情况处理.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结果: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包括左上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术9例,右肺上叶切除术2例,右肺中叶切除术4例,右肺下叶切除术7例.各种炎性粘连均成功在镜下进行处理,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3±52)min,术中出血量(163±130)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胸腔引流时间(5.8±2.8)d.随访中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炎症粘连是造成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胸腔镜手术可应用于绝大部分良性疾病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方法 2019~2020年早期肺癌病人65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肺段组32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楔形组33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肺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大于楔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均有效可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31例为观察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8.26±30.92)min,术中出血量(127.65±19.47)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72±2.59)d,总引流量(1052.26±46.14)ml,术口Logas疼痛评分(5.18±1.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缘复发率(16.13%)、病死率(32.26%)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95%CI:5.6~11.8),中位生存期为22.7个月(95%CI:17.2~29.4);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2.5个月(95%CI:8.4~17.6),中位生存期为34.3个月(95%CI:25.6~43.4),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与观察组的6.90%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可有效清除病灶,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是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合并其他疾病手术风险高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12.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对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IA期患者是否可行局部肿瘤切除(楔形或肺段切除)医学界仍没有统一认识,我院2003年至2007年间对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而改行楔形切除的17例IA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早期疗效。方法1997年6月到2004年12月间治疗121例Ⅰ、Ⅱ期肺癌患者,其中Ⅰ期101例,右上叶切除术为34例,右中叶为13例,右下叶为17例;左上叶切除术为21例,左下叶为16例。病理分型:鳞癌24例,腺癌5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腺鳞混合癌7例,梭形细胞癌1例。全部使用胸腔镜器械切除的有38例。结果无术中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5%。Ⅰ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1年为99%(76/77),2年为96%(49/51),3年为79%(15/19),腺癌相对于其他类型肺癌在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全部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器械切除与63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者在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传统开胸手术相比亦如此。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6-04间收治的11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52例,常规2~3孔胸腔镜手术60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大小、术后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应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非甾体止痛药用量单孔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随访3~18个月,平均8.9个月,2组均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达到常规胸腔镜手术同等疗效,而且切口小、疼痛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89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VATS辅助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8.76±14.78岁,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单向式VATS组:43例,男37例,女6例;年龄61.34±12.56岁,行单向式全VATS。选择同期行常规经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胸组,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56.30±15.59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胸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存率的改变。结果 3组均无手术死亡,3组间胸腔引流时间(P=0.024)、胸腔引流量(P=0.019)、术中出血量(P=0.009)、早期下床活动时间(P=0.031)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向式VATS组胸腔引流量(208.33±50.39 ml vs.245.98±45.32 ml)、术中出血量(78.79±24.23 mlvs.112.63±64.32 ml)和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31±0.27 d vs.3.56±0.31 d)较VATS辅助组明显减少(P〈0.05)。开胸组使用杜冷丁患者的比率较VATS辅助组和单向式VATS组明显增加(P=0.046,0.007),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6,P=0.002)。术后随访109例(包括VATS辅助组37例、单向式VATS组37例、开胸组35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失访22例。随访期间VATS辅助组、单向式VATS组和开胸组分别死亡10例、9例和8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37个月和37个月;3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 VATS特别是单向式全VATS肺叶切除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几乎相同,且创伤更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在高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成功施行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切除的269例高龄NSCLC患者,其中肺叶切除186例,肺段切除83例,分析两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在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两组资料中,两组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31例早期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其中右肺上叶8例,中叶4例,下叶5例,左肺上叶8例,下叶6例,29例根治性切除. 结果全组均行肺叶切除.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50~150 ml,均未输血.切除淋巴结5~12枚,平均8枚.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3 d(1.5~28 d),术后住院平均7.5 d(5~30 d).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29例随访2~40个月,1例术后6个月因心肌梗塞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6、15个月出现脑、肝、肺等远处转移. 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较早期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 (VATS组) 71例,男39例,女32例 ;年龄 (57.9±10.6) 岁;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 (开胸组) 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 (60.3±8.2) 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3 d、3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ion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147±113) ml vs. (146±91) ml]、清扫淋巴结个数 [(9.9±3.6) 枚 vs. (10.0±3.6) 枚] 及组数 [(3.1±1.3) 组 vs. (3.4±1.3) 组]、术后第1 d、第3 d VAS评分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手术时间 [(119±27) min vs. (135±29) min]、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 [(3.0±0.9) d vs. (3.8±1.2) d]、术后住院时间 [(8.0±2.1) d vs. (10.2±5.4) d]、术后第30 d VAS评分 [(2.6±0.7)分vs. (3.2±1.1) 分]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随访59例,开胸组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2~1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其中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2例。 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采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慢性胸痛轻微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