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42例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计男29例,女13例,年龄19~44岁,平均31.7岁。均采用经椎板间开窗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2~7年,平均4.4年。2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13例根性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但仍遗有腰痛,1例症状体征消失6年后又出现间歇性跛行。结论:腰椎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系两种独立的疾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往往只是致病的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当合并椎间盘突出时经开窗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即可取得满意疗效行椎板切除术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0.7%~11.7%[1] ,同时发生于椎间孔内及椎管内的病例更少见。我院2004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37例,其中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内突出患者29例,21例采用经椎板间途径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经3~3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微创设备的发展,经皮内镜减压治疗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1])。本研究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01-2016-09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中,  相似文献   

4.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待讨论的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王沛 《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2):763-767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术语目前还不统一,在其解剖、发病原因、病理类型及治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众所周知,但两者的概念仍有易混淆之处。许多作者[1-3]强调,椎间盘后突在退变性椎管狭窄中对神经组织的受压起重要作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不是上下均匀一致的狭窄,狭窄病变总是发生在椎间盘-椎间关节水平。构成狭窄椎管前壁的是椎间盘,后壁是黄韧带,后外侧壁是椎间关节。椎间盘的退变性膨出或突出引起…  相似文献   

5.
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病变后可产生纤维环变性骨化、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椎间小关节及韧带病变,可导致骨性椎管狭窄。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8例,其中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在2005-01-2009-02期间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内固定组).并随机抽取18例同期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的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内固...  相似文献   

7.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其临床症状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管内椎间孔内型(Ⅰ型)、椎间孔内型(Ⅱ型)和椎间孔外型(Ⅲ型).据此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8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并结合临床分型选择(1)经横突间椎间盘切除;(2)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3)经椎管椎间盘切除+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等手术方式.38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58.4岁.其中L_(3~4) 17例、L_ (4~5) 13例、L_5S_1 8例.单纯椎间盘突出23例,合并椎管狭窄15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突出节段出口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中的7例同时伴有下位神经根受压的表现,15例合并椎管狭窄者存在间歇性跛行,21例有明确的腰痛症状.手术前后行根性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MacNab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按照新的临床分型,38例患者中Ⅰ型10例、Ⅱ型19例、Ⅲ型9例.经横突间行椎间盘切除5例,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7例,经椎管椎间盘切除+PLIF 26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10个月,平均2年11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2周为2.7分,末次随访为3.1分.末次随访MacNab评定结果:优20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并发症:伤口表浅感染1例、减压不满意者1例、脑脊液漏1例.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结论 新的临床分型,对认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及选择手术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燕 《护理学杂志》2001,16(1):41-42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对92例患者实行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2例中男64例、女28例,年龄23~56岁,平均39.0岁。病程4个月至3年。92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46例,单侧下肢麻木、冷感36例,伴会阴部麻木10例。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2例,并神经根管狭窄5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并假性滑椎8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4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后纵…  相似文献   

9.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0.
正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行走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部酸胀伴下肢麻木无力,坐下或蹲下休息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症状复现的一种临床症状~([1])。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的临床表现,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多见于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及椎间盘突出~([2]),也有报道硬膜外脂肪沉积引起椎管狭窄~([3])。除上述导致椎管狭窄的原因,椎管内静脉丛扩张,也可导致椎管内有效空间变小,压力增大,致神经、脊髓或硬膜囊受压,从而出现腰痛、根性痛、马尾神经症状等~([4-7])。本院于2017年9月收治1例椎管内静脉丛扩张导致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患者,现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经椎间孔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椎管外经椎间孔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7年4月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松解神经根,解除脊髓压迫;7例合并腰椎失稳者除切除椎间盘外,同期行内窥镜下椎间自体骨植骨、cage融合术。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X线片,采用Brantigan X线法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55min;出血量60~140ml,平均110ml;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防6~2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25例,良4例;7例腰椎失稳患者按Brantigan X线法评价,均获得椎间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5个月(6~9个月)。结论: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效果良好、不进入椎管、不干扰椎管内环境、可行镜下椎间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证~([1-3])。除此之外,该手术的皮肤切口只需要8mm,术中出血平均20mL,术后仅缝1针或切  相似文献   

13.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佳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其适应证、禁忌证等有关问题。方法5年间980例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患者中142例疗效欠佳,对其行CT或MRI检查并外科手术探查。结果术中发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28例,后纵韧带骨化34例,椎管狭窄52例,神经根管狭窄18例,脊柱退变不稳14例,142例患者术后症状不同程度得以缓解。有效率100%,优良率87%。结论对病程较长、椎间盘脱出后明显骨化、椎管或神经根管明显狭窄、椎板及黄韧带增厚、腰椎不稳而又合并椎间盘突出等患者,均不宜采用胶原酶治疗。严格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是提高其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显微椎间盘镜后路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是后路经椎板间隙的椎间盘摘除术,主要适应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台并疆椎管狭窄。该手术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和康复快的优点。我们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使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单纯腰椎管狭窄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a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GILDH)患者,其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超过椎管前后径、椎管上下缘的一半以上~([1-2])。此种类型因为突出物较大,无论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治疗时不仅要重视其影像学上的改变,更要注重患者本身症状的改善~([3])。本文就GILDH治疗过程中所面  相似文献   

16.
突出的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与神经粘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90个间隙。单间隙80例,双间隙5例,其中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5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3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20例;其中30例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腰椎间盘突出钙化30例(35.3%);腰椎间盘突出破裂25例(29.4%);椎间盘软骨板破裂症10例(11.8%);腰椎间盘突出复发5例(5.9%);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7.6%)。其中既往行过椎管内封闭或行经皮溶核术的5例;合并椎间隙狭窄30例;合并腰椎不稳15例。患者随访1~6年,平均2.5年,2例术后残留麻木,2例足下垂,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术中有硬膜撕裂,1例行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融合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率86.3%。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67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0.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常见的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破裂、腰椎间盘突出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及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和腰椎间盘突出既往行过椎管内注射治疗者。充分的显露、彻底松解粘连、髓核摘除及合理选择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翁军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343-34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在此基础上发生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一系列脊柱退行性变,造成脊柱不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行手术治疗时,切除退变突出的髓核组织,在椎管减压同时需要进行稳定性重建,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扩  相似文献   

18.
正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自发吸收(resorption of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RHNP)是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或进行髓核消融等干预措施而发生的髓核缩小或消失的现象~([1])。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椎间盘突出后存在自发吸收现象,尤以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报道较多~([2、3]),而颈椎间盘  相似文献   

19.
多孔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孔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陈庄洪唐运章蔡贤华邵振海黄继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半椎板与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九十年代以来,我院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  相似文献   

20.
对200例诊断为无骨性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术除突出之椎间盘髓核。随访1-5年,患临床症状缓解,优良率达97%。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基层医院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