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AN)在不同时机下行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6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早期组(26例)和延期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栓塞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所有患者的短期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完全栓塞的例数显著高于延期组(P<0.05),大部分栓塞和部分栓塞则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与延期组的总发生率20.5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短期预后良好43例(71.67%),预后不良17例(28.33%);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直径对短期预后无影响(P>0.05);高血压病史、是否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及介入栓塞时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结论 AN患者在发病3 d内行介入栓塞术可以显著提高完全栓塞的比例,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及高Hunt-Hess分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AN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院时的GOS分级评估等资料,对可能影响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 (1)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后良好率为77.78%,死亡率为3.17%;(2)早期手术组在Hunt-HessⅠ~Ⅱ级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中期组与延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机对Hunt-HessⅢ、Ⅳ、Ⅴ级三组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3)术前不同Hunt-Hess、Fisher分级之间恢复良好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术前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及术前Fisher分级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85、1.596、1.674(P<0.05)。结论外科手术妥善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式;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术期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未继发CVS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围术期医疗因素,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术后继发CVS的危险因素。两组随访3个月,观察近期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吸烟和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预后(prognosis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PAASH)分级、既往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栓塞程度、真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范围、介入手术时机、术后使用"3H"疗法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15 mm、既往动脉瘤破裂2次、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Fisher分级≥3级、非致密栓塞、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72 h以内)介入栓塞、术后使用"3H"疗法是其保护因素。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量表显示,观察组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病死率高、总体预后差,针对患者术后继发CVS的可控危险因素实施良好的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冈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等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颅内血肿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是否伴有颅内血肿可以粗略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多,其中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病残死亡的最危险因素;Fisher分级能很好地预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Hunt-Hess分级是预测预后的最好指标;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提高患者手术预后的关键所在;提高显微操作技能,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至发病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在出血3 d内进行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在出血3 d后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预后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再出血、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结果早期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延期治疗组(P<0.01);延期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最长,而在3 d内得到治疗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无论轻型或重型患者,早期治疗组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结论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即刻栓塞效果将其分为致密栓塞组和非致密栓塞组,每组各40例.对致密栓塞组和非致密栓塞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瘤颈特征、动脉瘤破裂、Fisher分级、脑积水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瘤颈特征、动脉瘤破裂、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瘤颈特征、动脉瘤破裂、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凡帆  全伟  张昊  钟文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90-2392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223例aSA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后.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WFNS分级、是否有血管痉挛、是否发生感染、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有统计学差异.Hunt-Hess分级、WFNS分级、Fisher分级和是否发生感染进入Logistic多因素方程.结论:本组病例中,Hunt-Hess分级、WFNS分级、Fisher分级、血管痉挛、是否发生感染是独立影响aSAH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81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破裂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手术时机分为4组:超早期组(<24 h)、次早期组(24~72 h)、间期组(4~10 d)、延期组(≥11 d),分别对出院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m 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时机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m RS≤2分)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患者,超早期组32例(61.5%),次早期组46例(82.1%),间期组66例(56.4%),延期组38例(67.9%)。超早期组与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6,P=0.017);次早期组与间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6,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在3 d内适时接受开颅夹闭治疗即可,而非必须在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否则应在发病10 d后待脑血管痉挛缓解后接受治疗,同样可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实施单支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实施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5 d、10 d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d,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BI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近期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任毅  高小平  梁辉 《临床荟萃》2012,27(20):1757-1758,176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不同Hunt-Hess分级、性别、年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有195例患者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2.0%.完全闭塞171例(87.7%),闭塞程度达95%以上者15例(7.7%),闭塞90%~95%者9例(4.6%).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0~Ⅱ级患者的13.0%(P<0.05).年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为39.3%,显著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17.9%(P<0.05).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预后差的比例为16.2%,显著高于0~Ⅱ级患者的4.3%(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效果,高龄患者及危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男1例,女2例,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例为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Hunt和Hess分类;2例为I级,1例为Ⅱ级,在DSA下行GDC治疗,结果:经DSA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治疗。3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儿童颅内动脉瘤虽属罕见。但GDC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安全而有效。长期预后则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偏大,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更多,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性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59、1.353、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多发性动脉瘤以及Hunt-Hess分级的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加大,临床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效果,术前及术后3、5、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治疗后6个月及1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栓塞率76.74%(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相同时间MR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3.26%(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88%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63%(P<0.05),但两组急性血栓、血管痉挛、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栓塞相比,支架辅助栓塞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改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出血性及缺血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5例破裂脑动脉瘤采用急诊或早期综合救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应用相关的措施和药物改善和纠正病人生命体征、高颅压、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急诊或72h内行显微外科夹闭126例,介入栓塞59例.术中、术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85例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预后良好131例,总预后良好率为71%.其中开颅显微手术夹闭126例,预后良好87例,良好率为69%,轻残15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9例(7.2%);介入栓塞59例,预后良好44例,良好率为74.5%,轻残7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5.1%).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残率、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加强围手术期救治管理,急诊或早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消除动脉瘤再出血破裂危险,利用早期综合救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 Solitaire AB 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 Solitaire AB 支架治疗的86例(9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根据 Raymond 分级、改良 Rankin 评分、DSA 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结果】86例患者91枚动脉瘤中致密栓塞49枚(53.8%),瘤颈残余27枚(29.7%),部分栓塞15枚(16.4%)。栓塞术后复查 DSA、MRA 或 CTA 检查显示,48枚(55.1%)动脉瘤栓塞情况稳定,32枚(36.7%)动脉瘤内有进一步血栓形成,7枚(8.0%)动脉瘤可见动脉瘤内再通。3例患者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3个月改良 Rankin 评分0~2分恢复良好者为77例(93.9%),3~6分者5例(6.1%),4例失访。【结论】Solitaire AB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提高致密栓塞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2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单纯弹簧圈组)56例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支架辅助组)9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治疗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复发率及预后。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支架辅助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GCS分数高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支架辅助组复发率及mR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联合Neuroform自膨式支架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及并发症。方法:从2003~2008年近五年来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54例,其中开颅夹闭24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0例,Ⅲ级2例,Ⅳ级2例),共26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30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共31个动脉瘤。临床结果按GO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良好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随访平均12月,Ⅰ~Ⅱ级动脉瘤患者治疗良好率为100.0%(43/43),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Ⅲ~Ⅳ级者分别为18.2%(2/11)和90.9%(10/11),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二者疗效相仿,各有优缺点。动脉瘤患者病情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