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右归丸对老龄肾阳虚体质干预前后其免疫相关基因定量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右归丸调控的分子靶向。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老龄肾阳虚证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条。纳入老龄肾阳虚体质者,给予右归丸治疗28 d,以肾阳虚半定量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RT-PCR技术检测右归丸对老龄肾阳虚干预前后28条免疫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水平差异。结果:28条免疫相关基因经右归丸干预前后有7条基因存在表达水平差异。结论:经PCR验证的老龄肾阳虚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反映了肾阳亏虚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示肾阳虚体质与肿瘤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对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患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的基因表达谱,以及针灸治疗显效者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与肾阳虚骨关节炎免疫相关的基因13条,肾阳虚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表达下调4条,上调5条。经温针治疗显效的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因芯片比较结果显示:NM000265、NM001838基因普遍上调,NM_001784基因普遍下调,其他基因表达无规律性变化。结论:肾阳虚证骨关节炎的发生涉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针灸可能通过诱导或阻遏这些基因的表达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不孕症不同肾虚证型的基因表达差异并探索其潜在的目标基因。方法选取肾阴虚证、肾阳虚证、正常(因男方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ET)的不孕症患者各33例。收集3组患者取卵日直径1.80~2.00 cm卵泡的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基因表达,分析各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肾阴虚证组、肾阳虚证组基因表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肾阴虚证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表达基因313条,其中219条上调、94条下调;肾阳虚证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其中218条上调、101条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表明,肾阴虚证单独调节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凋亡、生殖功能相关,肾阳虚证单独调节的基因主要与女性妊娠、胚胎着床相关。结论p53、Bax、Bcl-2、IGFBP7、HSL、RPL29等基因与细胞凋亡、生殖功能、女性妊娠、胚胎着床相关,这些基因有望成为不孕症中医肾虚辨证分型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俞募通经电针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该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方法:采用俞募通经电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分析治疗前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后,筛选出19条差异基因,其中经治疗后明显上调的基因5条,明显下调的基因14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筛选9例肾阳虚证患者,均给予右归丸口服,连服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RNA,按照实时定量PCR(q PCR)实验流程,检测TLR4、My D88及NF-κB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My 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右归丸可以调节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这可能是右归丸良性调节肾阳虚证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肾阳虚证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采集15例肾阳虚证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应用TLRs信号通路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比较肾阳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84个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中,肾阳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检测到28个差异表达基因(P 0. 05),其中,有4个基因表达上调,24个基因表达下调,下调基因占总差异表达基因的85. 7%。在芯片中包含的10个TLRs基因(TLR1-TLR10)中,除了TLR3之外,其余均出现差异表达;在TLRs信号通路众多接头分子中,MyD88出现差异表达。结论肾阳虚证出现了大量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其总体表达趋势以下调为主。接头分子MyD88的差异表达提示MyD88依赖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可能是肾阳虚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基因表达异常间的联系。方法:筛选肾阳虚证患者3名和正常对照者3名,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33Plus2.0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间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芯片数据组间比较后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获得5条差异表达基因。讨论: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紊乱之间有必然联系,衰老机制可能是这一联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阳虚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冠心病心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 ,探寻心阳虚证的特征性基因表达谱。方法 筛选出符合西医冠心病和中医心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 5例 ,选择同年龄段正常人 5例 ,分别取外周血 ,提取总RNA ,作基因芯片。 5例患者中经温阳通痹法治疗显效的典型病例 1例 ,治疗前后分别取外周血 ,提取总RNA ,作基因芯片。结果 患者与正常人的基因芯片差异表达谱与典型病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因芯片差异表达谱中有 39条基因差异表达一致。结论 此 39条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冠心病心阳虚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对基因功能的分析 ,部分阐释了冠心病心阳虚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更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12月龄动情周期紊乱、动情间期延长的雌性大鼠,并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0.5ml/100 g连续肌注9天,建立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汤组、右归丸组、替勃龙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更年汤组大鼠给予自拟更年汤溶液18 g/(kg·d)灌胃,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溶液16 g/(kg·d)灌胃,替勃龙组给予替勃龙片溶液0.294 mg/(kg·d)灌胃。另取4月龄大鼠(青年组)20只,18月龄大鼠(老年组)20只,模型组、青年组、老年组大鼠用生理盐水4ml灌胃,各组连续灌胃15天。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和ER mRNA表达及肾上腺皮质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更年汤组与右归丸组、模型组、青年组下丘脑ER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大鼠下丘脑ER mRNA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肾上腺球状带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Bcl-2蛋白明显降低,自拟更年汤可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5);在束状带,自拟更年汤亦可下调Bax蛋白表达(P0.05),而对Bcl-2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在网状带,自拟更年汤对Bax蛋白表达具有降低作用,对Bcl-2蛋白明显上调,优于右归丸组和替勃龙组(P0.05)。结论自拟更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证可能与提高下丘脑ER、肾上腺皮质Bcl-2蛋白表达及降低肾上腺皮质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双通道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筛选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患者6名和同龄健康对照者6名,采血,分离白细胞,提取总RNA,做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经Microsoft excel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软件筛选,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获得44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脂代谢、免疫、心血管病变的基因。结论: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免疫和脂代谢紊乱的复杂的过程,与动脉硬化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老龄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基因表达异常间的联系.方法 筛选肾阳虚证患者3名和正常对照者3名,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通过组间比较,筛选出老龄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芯片数据组间比较分析后获得34条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得到6条有特征性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和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结论 老龄肾阳虚证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免疫紊乱的复杂的过程,可能与个体的衰老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肾阳虚证发生的特征功能基因集。方法:在老龄肾阳虚证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筛选出典型肾阳虚证患者2例和正常对照2例,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Plus2.0基因表达谱芯片,按一步法抽提总RNA,分离纯化两种样品的m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DNA合成探针,与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获得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两例患者和正常人比较获得680和503条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GOSt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免疫反应功能类基因出现显著性。结论: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免疫反应功能类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热药疗寒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温热药治疗虚寒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对虚寒证兄妹,用温热药(麻辛附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45 d,采有显效妹妹的外周血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应用倍数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功能分类、通路分析等信息挖掘。结果:初步获得27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新陈代谢基因密切相关,涉及18条通路。结论:温热药主要影响了代谢基因的表达,疗效与证候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温热药可能是通过基因网络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督灸配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性激素、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右归丸加味煎汤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 KMI)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NQOL)评分、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ng hormone, 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和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KMI评分、MENQ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疗效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探索右归丸治疗肾阳虚证的疗效机制。方法对前期实验取得的蛋白质组数据作进一步数据挖掘。首先筛选肾阳虚证患者经右归丸治疗前后比较的差异表达蛋白,再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定位网络中关键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以Ami GO数据库对联系紧密的蛋白质作Gene Ontology(GO)条目富集。结果筛选到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P0.05)。这7个蛋白质与另外10个预测蛋白质构成的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17个节点(蛋白质)、57条边(相互作用关系),其中22个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置信值0.7,其中C3、C5和CFH均为补体系统重要成分,其功能主要与免疫调节有关。结论右归丸对肾阳虚证的调控作用包括补体激活、创伤愈合、体液水平调节等多个方面,其中对补体系统的调节作用可能为右归丸促进肾阳虚证免疫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基因芯片技术为肾阳虚证的微观整体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基因表达谱研究主要包括肾阳虚证皮质酮大鼠和肾阳虚证"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的基因表达谱研究。临床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包括肾阳虚体质青少年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肾阳虚骨关节炎基因表达研究、典型肾阳虚家系基因表达研究、老龄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针对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肾阳虚证患者右归丸治疗前后比较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4例肾阳虚证患者给予右归丸口服一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外周血,取血清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变性还原及酶解,最后进行iTRAQ标记和Q-Exactive质谱仪鉴定,质谱分析原始数据用软件Mascot 2.2和Proteome Discoverer 1.4进行查库鉴定及定量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血清蛋白236个,有定量信息的171个,其中在4组中均差异表达且表达方向一致的蛋白有6个,上调4个,下调2个。6种差异表达蛋白参与22种生物学过程和1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结论补体C3(Complement C3,C3)、半胱氨酸抑制酶C(Cystatin-C,Cys-C)、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APOC3)、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蛋白可能与右归丸的疗效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探索黄芩苷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从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黄芩苷治疗组SD大鼠的脑组织中抽提总RNA ,Cy3 ,Cy5荧光标记 ,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探针后 ,与含有 4096条大鼠基因的BioSta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AxonGenepix 40 0 0B扫描仪扫描 ,GenePixPro 3 .0软件分析表达信号。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211条 ,其中 12条基因上调 ,199条基因下调。黄芩苷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177条 ,其中有 89条基因上调 ,而 88条基因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 ,1个在模型组下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上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下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 :在基因组水平上黄芩苷可能通过多基因 ,多途径调节大鼠脑缺血基因表达谱而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909、712、516、1322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60、57、41、90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大剂量和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149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寒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之间有42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2条与上述149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信号传导;寒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有49条基因异常表达,与上述42条之间有20条基因重复,也主要涉及功能代谢、信号传导;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生物学途径。结论:寒热证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