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疑似组45例和确诊组47例,另按照临床转归分为内科治愈组65例和手术/死亡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腹部超声及腹部X线表现。结果 (1)确诊组患儿中,腹部超声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死亡组患儿腹部超声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积液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平片显示手术/死亡组患儿肠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在NE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比于X线平片,其可以更加敏感的发现早期肠管坏死征象,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CT、MRI及X线对良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至9月100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SPECT/CT、MRI及X线三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三种方法对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价值,并对不同类型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SPECT/CT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87.50%,准确度92%,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87.5%,MRI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90.63%,准确度89%,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78.38%,X线片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67.65%,特异度84.38%,准确度73%,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55.10%;SPECT/CT(χ~2=15.41,P0.001)、MRI(χ~2=8.382,P=0.004)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均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χ~2=12.5,P0.001)、MRI(χ~2=8.317,P=0.004)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对骨肉瘤、尤文肉瘤、骨髓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及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对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结论 SPECT/CT、MRI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诊断效能比常规X线片较好,但是X线片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上准确性较高,临床上可采取联合使用来提高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47例患者的常规超声、ABVS检查及乳腺X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31/47)、85%(40/47)及91%(43/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1);组间两两比较,乳腺X线检查和ABVS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5、5.93,均P0.05),但ABVS与乳腺X线检查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结论 ABVS能提高超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与乳腺X线诊断价值相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超声与X线平片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预测临床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修正Bell-NEC分级ⅠA、ⅠB级39例(A组)和修正Bell-NEC分级ⅡA级以上41例(B组);另根据临床转归分为转归良好组50例(内科保守治疗)和转归不良组30例(手术治疗或死亡)。各组均行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经腹超声对肠管扩张和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分别为58.54%(24/41)和36.59%(15/41),高于X线平片的36.59%(15/41)、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X线平片对腹腔游离气体、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20.00%(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00%(1/50)、2.00%(1/50)、24.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经腹超声对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16.67%(5/30)、50.00%(15/30)、53.33%(1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4.00%(12/50)、24.00%(12/50)、32.00%(1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腹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X线平片检出肠管扩张、腹腔游离气体均是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预测NEC患儿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可信区间:0.730~0.927)和0.702(95%可信区间:0.581~0.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6,P0.05)。结论与X线平片比较,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肠管扩张、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更高,可观察NEC患儿肠道的细微变化,在早期NEC诊断和临床转归预测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SPECT/CT、MRI和X线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考虑存在骨转移征象的8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ECT/CT、MRI和X线三项影像学检查;以高度敏感部位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85例恶性肿瘤患者有58例证实存在骨转移,27例为良性骨瘤。SPECT/CT(χ~2=14.360,P0.05)、MRI(χ~2=7.141,P0.05)对恶性转移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均高于X线片;SPECT/CT(χ~2=10.212,P0.05)、MR(χ~2=8.265,P0.05)对恶性转移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SPECT/CT和MRI在诊断效能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PECT/CT、MRI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并未得出SPECT/CT的诊断优越性高于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X线平片联合螺旋CT对脊椎骨折临床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脊椎骨折疑似患者18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椎骨折94例,187例疑似患者均行螺旋CT、X线平片检测,比较螺旋CT、X线平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脊椎骨折的效果。结果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的灵敏度为91.49%(86/94)、特异度为97.85%(91/93)、准确度为94.65%(177/187)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误诊率为2.15%(2/93)、漏诊率为8.51%(8/94)均低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且误诊率、漏诊率较低,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某院骨科收治的骨关节损伤患者共计58例,每例患者均行常规DR摄片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及完善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进一步检查,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本组58例患者在DR摄片以及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两种检查方法下,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8例骨折病例中,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58例,检出率100%(58/58),DR平片显示骨折32例,检出率55.2%(32/58),两者间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3.51,P0.001)。骨关节损伤部位在颅骨、胸廓、脊柱或骨盆时,两者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肢时,两者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关节损伤进行诊断时,应用多排螺旋CT三维扫描对骨关节损伤的检出率较高,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平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10例临床疑诊肺癌患者,分别对患者行胸部平片、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对比病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常规剂量检查总检测率以及≤5mm结节检测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常规剂量检查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CT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准确性高,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肺内小结节检出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X线平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平片技术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时前柱骨折以及中柱骨折、后柱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时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和骨碎片等显示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时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有效提升骨折检出率,改变脊椎骨折解剖学改变显示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对10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总诊断符合率:CT的诊断符合率为94.0%,腹部X线平片的诊断符合率为82.0%,经统计学分析,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梗阻类型的临床诊断结果:在绞窄型梗阻、动力型梗阻两种类型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上,CT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机械型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的准确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梗阻原因的临床诊断结果:在肠粘连、肠麻痹病因、肿瘤、肠套叠诊断准确率方面,CT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优势:CT在图像清晰度评分和检查舒适度评分上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而腹部X线平片在操作简便度评分上明显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腹部X线平片和CT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腹部X线平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但相对而言,CT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以确定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和具体类型,并且图像的清晰度和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均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98-4899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肺内肿瘤结节病人50例(结节50个)和结核结节病人50例(结核结节50个),对全部研究对象予以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评估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内肿瘤结节组的病灶部位主要集中于右肺下叶24例(48.0%),结核结节组的病灶部位主要集中于右肺上叶30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肿瘤结节与结核结节组的结节钙化、形态不规则、无分叶、分叶状等结节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人进行CT增强扫描后,结核结节病人的CT值为35~45之间,CT增加值范围为10~14HU,肺内肿瘤结节病人的CT值为55~75之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肿瘤结节及结核结节可进行X线平片检查初步鉴别诊断,与胸部CT联合检查可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CT、磁共振(MR)与普通X线和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择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对其依次进行CT、MRI、X线和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四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及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情况。CT、MRI和超声检查确诊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三种方法间的确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三种方法间的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只能作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初步排查方法,CT、彩超各有优缺点,而MRI可以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9例肋骨骨折X线平片漏诊,探究导致漏诊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选自2013年至2014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外科接诊的600例肋骨骨折患者,分为X线平片诊断组300例和多层螺旋CT诊断组300例,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和漏诊率。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肋骨骨折X线平片漏诊率为9.7%(29/300),多层螺旋CT漏诊率为16%(48/300),X线平片组的漏诊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肋骨骨折多发生于第4~7肋骨处,其他处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肋骨骨折X线平片漏诊的原因很多,可以通过提高医护工作者的能力,多角度摄片和改善摄片环境,从而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术前影像学检查和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四肢长骨巨细胞瘤(GCT)的准确率,探讨影像学检查在术前诊断GC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证实为GCT的89例患者,将术前穿刺活检(89例)、X线平片检查(89例)和MR检查(59例)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切除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9例中,穿刺活检病理正确诊断71例,X线平片正确诊断73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78%(71/89)和82.02%(73/89);59例接受MR检查,结合X线平片正确诊断51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6.44%(51/59)。穿刺活检与X线平片、MRI结合X线平片诊断GCT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58)。术前穿刺活检不能做出正确诊断的18例中,15例(15/18,83.33%)X线平片做出正确诊断。结论术前穿刺活检与影像学检查诊断四肢长骨GCT的准确率相似,二者相结合可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肺周围型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患者肺部周围型结节穿刺活检资料,均为CT检查发现肺周围型结节,之后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者总穿刺活检成功率91.6%(87/95)。病灶直径≤1.5cm者31例,穿刺活检成功率90.3%(28/31),直径1.5cm者64例,穿刺活检成功率92.2%(5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 6,P0.05)。95例患者中61例为线阵探头引导下穿刺,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6.7%(59/61),34例为凸阵探头引导下穿刺,穿刺活检成功率为82.4%(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结节穿刺活检成功率较高,直径≤1.5cm的小结节也能获得较高的穿刺成功率。线阵探头可清楚显示的肺周围型结节,以线阵探头替代凸阵探头引导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乳腺X线、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经病理证实为T1及Tis期乳腺癌且乳腺X线、超声检查资料齐全的患者1280例,进行分配,其中对照组640例患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观察组64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乳腺癌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方法对患者的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型乳腺X线病变检测率6.38%,高于超声检查脂肪型病变检出率0%,X~2=6.198,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X线病变检出率为3.59%,高于超声检查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病变检出率0%,X~2=8.146,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对于多量纤维腺体乳腺的检出率相同,数据无差异,因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在致密性乳腺病变检查中的检出率为8.82%,高于乳腺X线病变检出率0%,X~2=6.277,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方式的病变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综合性检出率优于超声检查,但是针对致密性乳腺病变检查,超声优于乳腺X线检查。而且腺体的密度影响着乳腺X线的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平扫与X线平片检查在髋臼隐匿性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与X线平片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CT平扫后49例患者可见骨折,骨折检出率为98.0%,经X线平片检查后40例患者可见骨折,骨折检出率为80.0%,二者比较,CT平扫检出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经CT平扫后,清楚显示患者的骨折部位与移位情况,分型符合率为100%,经X线平片检查后,分型符合率为92.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CT平扫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对不同的病情进行分型,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及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SHPT)的超声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78例继发甲状旁腺亢进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超声对SHPT的诊断价值。结果 (1)178例患者手术共切除甲状旁腺681枚,超声检查检出599枚,与病理符合576枚,符合率约96.2%(576/599),假阳性率为3.8%(23/599),误诊23枚,甲状腺组织1枚,淋巴结22枚,阳性率为84.6%(576/681),假阴性率为15.4%(105/681),漏诊105枚。(2)左右侧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左侧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左侧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1),右侧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右侧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P0.01),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4,P0.01)。(3)甲状旁腺体积和与PTH、血清钙、校正血清钙、校正血清钙磷乘积呈正相关(r=0.16、0.51、0.50、0.22,P均0.05),与ALP、血清磷无相关性(P均0.05)。(4)钙化组甲状旁腺体积和、PTH、ALP、校正血清钙明显高于未钙化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对SHPT有较高的检出率,且甲状旁腺体积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PHT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术前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鲁晓丹 《临床医学》2021,41(7):76-78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法联合萤火虫成像(MicroPure)技术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2例,共94个结节,恶性结节43个,良性结节51个。患者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SR法与MicroPure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弹性成像SR法单独应用及联合MicroPure技术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SR值为(3.09±0.28),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的(2.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2,P=0.000)。病理检查94个结节中,恶性结节43个,MicroPure技术检出恶性结节钙化共33个(76.74%,33/94),其钙化及形态一般表现呈微小沙粒样钙化抑或呈簇状分布,MicroPure技术对恶性结节钙化的检出率较二维超声的24个(55.81%,24/9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P=0.040);良性结节51个,MicroPure技术清晰显示有17个结节(33.33%,17/94)呈现粗大弧形与颗粒状钙化,并散在分布,和二维超声检查图像一致。超声弹性成像SR法联合MicroPure技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高于超声弹性成像SR法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SR法联合MicroPure技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准确度与超声弹性成像SR法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SR法+MicroPure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灵敏度,减少漏诊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