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肿瘤综合征致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肿瘤综合征致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POMA)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征杨任民概念与同义词Orzechowski(1913、1927)对“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完全性无节律地快速、冲动性和多向性的不规则异常眼球运动”,命名为斜视性眼阵挛(Opsoclonus)[1]。此后发现,这种眼阵挛,可波...  相似文献   

3.
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肌阵挛是肌肉突然、短暂、电击样的不自主抽搐,是由于肌肉的自主或不自主收缩引起[1].按病变起源,可分为皮质、皮质下、脊髓或外周[2].脊髓性肌阵挛又称为节段性肌阵挛,是由脊髓受累节段支配的一块或一组肌肉突发不自主收缩而形成[3].这类肌阵挛多有节律性,平均节律<4 Hz[4].脊髓性肌阵挛的临床报道少见,现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l例以腹肌不自主抽搐为表现的脊髓性肌阵挛报道如下,以引起对这种少见疾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报道Orzechowski综合征8例,其临床表现为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良性脑炎。平均随访34±0.5月,结果表明预后良好,对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癫痫(benign adult familial myoclonic epilepsy,BAFME)是一种于成年期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皮质震颤、肌阵挛伴或不伴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少见癫痫综合征。Inazuki等[1]于1990年首次报道了1例具有以上特点的日本家系,同年Ikeda等[2]发现这种震颤为皮质源性,自此开启了对BAFME的逐步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  相似文献   

7.
阿米替林引起斜视性眼肌陈挛──多发性肌陈挛综合征1例报告江停战,王训,杨任民1913年θrzechonski等首先报告无节律、快速度、冲动样、多向性的不规则的异常眼球运动,并命名为斜视性眼阵挛(Opsoclonus),此后发现常并发全身肌阵挛性抽搐,...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6岁,农民。主因“左眼球窜动15d、双眼球窜动伴头部抖动12d、全身颤动10d”于2006年8月5日入院。患者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窜动,3d后扩展至双眼球,并伴有头部抖动,呈持续性,不能看书,噪音及强光刺激、坐位站起及情绪紧张时加重。10d前出现颈部、四肢、躯干乃至全身颤动,不能行走,卧位时减轻。严重时伴恶心、呕吐,不能睁眼,闭眼时仍感眼球窜动,以至于患者被迫闭目静卧。当时因患者怀孕8个月,未作任何检查及处理。6d前行剖腹产手术。既往胃炎病史3年,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及服用特殊药物史。查体:  相似文献   

9.
正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OM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Kinsbourne于1962年首次报道,年发病率为1/1 000万,也称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眼球阵挛伴肌阵挛、共济失调、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近年来,国内报道也逐渐增多,2015-05本院收治1例OMS患者,现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视性眼阵挛(opsoclonus)最早由Orzechowski在1913年描述为“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完全性无节律的快速、冲动性和多向性的不规则异常眼球运动”。曾被命名为“跳舞的眼睛”、“婴儿肌阵挛脑病”、“眼摆动-躯干共济失调综合征”等。此后发现,这种眼阵挛可波及眼睑、颈部、躯干及上肢,同时并发全身性肌阵挛性颤搐,  相似文献   

11.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近半年来患儿几乎每晚刚入睡时出现间歇性身体和四肢抖动,症状持续数分钟或30min左右可自行消失。不伴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变化或眼球上翻等,发作时易被唤醒,清醒时抖动停止。无睡语症、睡行症或其他睡眠障碍,亦无癫、外伤等病史。白天学习、生活不受影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神  相似文献   

13.
脊髓性肌阵挛可成为各种原发或继发脊髓病变的重要症候.国内对此研究甚少,本文复习近25年国外文献,对其定义、临床表现、病因、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凤楼 《癫痫杂志》2021,7(4):340-342
肌阵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突然、短暂、电击状(shock like)不随意运动.肌阵挛癫痫定义尚有争议,目前认为可能是涵盖癫痫的电临床意义,累及下行的神经元,此神经元的扩展或颞叶扩充能扳击为明显的痫性活动.肌阵挛可能是多种癫痫综合征的一部分(如青少年肌阵挛、全面强直-阵挛或进行性肌阵挛癫痫),也可能是单独发作表现(如良性...  相似文献   

15.
皮层性肌阵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阵挛(myoclonus)为起源于神经系统的突发、短暂、闪电样不自主运动,肌阵挛性抽动在肌电图上可记录到10-50毫秒的运动单位放电,很少长于100毫秒。正性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的快速主动性的收缩,负性肌阵挛指主动肌的肌张力出现短暂的丧失而导致的抽动。肌阵挛也可以呈静止性、姿势性或随意运动性(动作性肌阵挛),或由外界刺激所诱发(反射性肌阵挛)。肌阵挛抽动既可以是反复的、有节律的(节律性肌阵挛)也可以是无目的的、不可预测的。本文在对肌阵挛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及鉴别诊断、治疗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皮层性肌阵挛的几种代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功衰竭患者可以发生许多异常运动,包括肌纤维颤动,扑翼样震颤和肌阵挛.本文报告了两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动作性反射性肌阵挛的临床特征,以及Clonazepam用于控制肌阵挛的显著作用.例一是膀胱癌所致的急性阻塞性肾功能衰竭,静止时有频繁而不规则的束性肌肉收缩,当出现在肢体远端时,可引起手指和足趾的轻微活动;除触摸或光刺激外,任何刺激,特别是试图进行自主运动时,均能诱发单一肢体或全身的粗大的肌肉跳动,  相似文献   

17.
成人亨廷顿病(HD)中,肌阵挛是个不常见的临床症状.文献仅有3例报道.本文又报道2例,为两兄弟,临床确诊为HD.在该病首发症状数年之后,进展为致残性肌阵挛.而脑电图(EEG)符合全身性癫痫表现,2人临床均无癫痫发作.使用丙戊酸治疗,可以控制肌阵挛症状.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副肌阵挛,又称良性特发性肌阵挛,临床罕见,国内迄今未见报道,现报告1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4例患者。 病例介绍: 先证者,例Ⅲ_2,23岁,农民,20岁时两下肢肌肉有时出现无规律地快速抽动,连续数分钟。3年后发作增多,每月4~5次,多出现在重体力劳动后休息时,先有双下肢肌肉紧束感,继之出现快速抽动,无法站立,以后这种肌肉抽动扩展到头面部及左上肢,均于活动时减  相似文献   

19.
肌阵挛(myoclonus)是指由肌肉收缩或抑制引起的突然、短暂、休克样、不自主运动[1-2].肌肉收缩致正性肌阵挛,肌肉抑制可致负性肌阵挛,其中皮层性肌阵挛是最常见的形式,我国目前对此类疾病报告较少.现对我院收治1例皮层肌阵挛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腭肌阵挛综合征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64岁.内蒙古巴盟人.主因“下颌、舌肌震颤半月余“于1998年4月15日就诊.既往有Ⅱ型糖尿病史1年,否认有其它病史.该患者于1998年3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下颌不自主震颤,静止状态出现,咀嚼、说话时则无,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症状反复出现,于当地医院以甲亢治疗无效.软腭、喉肌、舌肌、同步节律性阵挛,每分钟110次左右,余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T3、T4、Tsh在正常范围.头部MRI示:脑桥后部片状稍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散在、点、片状稍高信号.诊断:(1)脑梗死;(2)腭肌阵挛综合征.给予氯硝安定1mg/次口服3次/日,效果较好,阵挛于5日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