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1岁。因全身起红斑、丘疹、结节6年,左侧眉毛脱落2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核有异形。免疫组化染色示:淋巴细胞CD3、CD5、CD4阳性,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报告2例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例1.患者男,45岁。因全身皮肤干燥伴躯干淡褐色斑片1年就诊。例2.患者男,25岁。因躯干及四肢鳞屑性斑片1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2例均表现为躯干及四肢弥漫性、大小不等、菱形或多角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的鱼鳞病样斑片。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单个核细胞进入表皮,呈轻度异形改变。免疫组化:单个核细胞CD3及CD4阳性,CD20及CD79a阴性。2例患者均诊断为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单发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患者女,51岁。左上肢斑疹10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屈侧一约12 cm×10 cm近椭圆形黄红色斑,境界清楚,压之褪色不明显,其上有针头大瘀点及黄褐色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及Pautrier微脓肿;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红细胞外逸,含铁血黄素沉积,真皮中、下层血管、神经及小汗腺等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核大、染色质深而呈不典型性。免疫组化:CD3及CD4阳性细胞弥漫并可见阳性细胞亲表皮,CD8阳性细胞散在分布,CD7、CD20、CD79α及CD56均阴性。诊断: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49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斑块1.5年,间断发热半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片状密集分布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异形,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CD4、CD5阳性,CD8散在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T细胞样受体(TCR)基因克隆重排:TCRγ重排+。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间质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60岁。躯干、四肢红斑5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肩部、左胸部和上背部可见4处环形淡红斑,边缘略隆起,轻度浸润,中央皮肤萎缩,边界欠清。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内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见弥漫性单一淋巴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核深染,呈异形改变;部分细胞移入表皮。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CD45RO、CD3、CD4阳性,CD20和CD79a阴性。基因重排:T细胞抗原受体(TCR)-γ单克隆性重排。诊断:间质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以色素减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1岁.四肢起淡白斑5年.皮肤科检查见四肢散在圆形色素减退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部分色素减退斑中央可见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有散在淋巴细胞,可见Pautrier微脓肿,真皮乳头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45RO( )、CD8( )、CD117( )、CD45RA(-)、CD20(-).诊断: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儿童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儿男,14岁.自6岁起头皮开始出现脓疱,并逐渐脱发,形成浸润性红斑,近年来耳前及左胸部亦出现类似红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典型的表皮内Pautrier微脓肿、异形淋巴细胞浸润及真皮内肉芽肿改变.高倍镜下可见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CD45RO阳性.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推荐外用糖皮质激素,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维A酸及α-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报道2例以局部浸润性斑块为主要表现的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患者均表现为红斑、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淋巴样细胞及巨细胞浸润,患者1免疫组化示CD2、CD3、CD5、CD7阳性,患者2 CD2、CD3、CD4阳性及CD68组织细胞阳性.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1口服阿维A及肿块局部浅层X线照射...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头皮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76岁。头皮红斑和溃疡2年,背部红斑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大片状红色斑块,边缘略隆起,皮损内可见粗大分枝状血管、糜烂、结痂及毛发脱落,红斑约占头皮面积80%。左侧腰、背部一浸润性红色斑块,上覆少许干燥鳞屑。头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薄,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及Pautrier微脓肿形成;真皮内弥漫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肉芽肿形成;部分淋巴细胞有异形性。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CD4、CD5及CD7均阳性,CD8散在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约20%阳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TCRβ及TCRγ重排阳性。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伴有明显瘙痒.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亲表皮性,可见Pautrier微脓肿, 免疫组化显示CD3+,CD45RO+,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2个月皮损完全消退.结论:蕈样肉芽肿早期表现多样,多次、多部位的病理活检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早期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大疱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6年,出现斑块半年、水疱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和斑块,部分斑块浸润明显.右下腹斑块上可见0.5 cm×2 ca的水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明显水肿,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异形明显的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部分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LCA( )、CD4( )、CD45RO( ).结合临床、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大疱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为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的蕈样肉芽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以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为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女,55岁。双侧小腿出现红斑、紫红色丘疹10月,泛发、加重伴瘙痒5月。可见肩部、双上臂、双下肢多发暗紫红斑片和斑块,伴轻度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右侧小腿上1/4暗紫红斑片伴苔藓样变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可见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并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小脓疡。免疫组化染色示:LCA、CD3、CD45RO均阳性。诊断: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3.
报告1 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患者男,67 岁.周身皮肤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3 个月余.根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外周血骨髓涂片等结果,诊断为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以持续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为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因双下肢褐色斑3年,逐渐加重偶伴瘙痒就诊.皮肤科检查可见双下肢、腰部、双臀部红褐色瘀点样的斑片,双足背、足侧面及小腿处可见深褐色斑片,轻度苔藓化,双手背、手指背侧亦可见类似皮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淋巴细胞灶状浸润,部分细胞可见异形性和明显的向表皮性.免疫组化检查:CD3(+),CD5(+),D4(+),CD8散在阳性,T细胞受体(TCR)β(+),CD20(-),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诊断: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5.
蕈样肉芽肿病情进展缓慢,但发生大细胞转化则提示病情恶化,预后较差。蕈样肉芽肿发生大细胞少见,容易误诊。我们报道一例伴大细胞转化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10年,颈后结节5月就诊。患者红斑性皮损显示典型蕈样肉芽肿改变,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表达CD3、CD4,少数细胞表达CD30;而颈后结节性皮损显示有较多的大细胞浸润,可见大细胞亲表皮现象,大细胞阳性表达CD3和CD4,约40%的大细胞表达CD30。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和组织学改变诊断为蕈样肉芽肿的大细胞转化,给予患者阿维A口服(30 mg/d), 干扰素皮下注射(1周3次,每次2 × 106 IU),浅层X线局部照射等治疗,3周后患者皮损好转,目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6.
报告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一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儿,男,7岁。周身皮肤出现色素减退斑、红斑结痂1年,无明显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角层轻度角化,表皮轻度增生,可见淋巴样细胞亲表皮现象,真皮内可见团块状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3(+);CD20(个别+);CD21(-);Ki-67(+10%);CD2(+);CD5(+);CD7(+);CD8(少许+);CD4(+)。诊断: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给予患儿NB-UVB治疗3个月皮损基本消退,目前维持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甲氧补骨脂和长波紫外线的光化学疗法(简称PUVA)治疗蕈样肉芽肿曾有报道,但通过临床和病理来判断治疗效果的例子还较少,作者报道6例均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的评定。治疗方法:内服甲氧补骨脂30~50毫克,剂量按体重而不同,服药2小时后用高强度长波紫外线照射,每周3次,照射量逐渐增加,疗程为2~6周。治疗前后均作了病理检查。临床分期:蕈样肉芽肿的分期是根据皮肤、淋巴结、肝及脾的临床检查。0期——血管性萎缩性皮肤异色症;Ⅰ期——斑块状损害;Ⅱ期——浸润性斑块;Ⅲ期——结节性肿瘤;Ⅳ期——淋巴结组织学改变。Ⅴ期——肝脾病变。组织病理检查:“蕈样肉芽肿细胞”(简称MF细胞)为非典型的淋巴样细胞,有大而深染的核。表皮  相似文献   

18.
报告网状红斑黏蛋白病并发蕈样肉芽肿1例。患者女。42岁。因躯干、上肢红斑14年,皮损增多,加重5年就诊。6年前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有大量黏蛋白样物质沉积,诊断为网状红斑黏蛋白病,入院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见片状轻度浸润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网状,腹部红斑上可见紫红色浸润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肉淋巴细胞苔藓浸润,部分细胞异形,少量浸润细胞移入表皮,形成Pautrier样微脓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LCA(+++),CD45RO(+++),诊断。蕈样内芽肿。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7岁.皮肤出现红斑4年,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萎缩,Pautrier微脓肿形成,真皮大片状单一核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浸润,呈肉芽肿样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CA(+),CD2(+),CD3(+),CD4(+),CD8部分阳性,CD45Ro(+),CD68部分阳性,CD20(-).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20.
<正>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度恶性,在病程早期可有红斑、丘疹、苔藓化、皮肤异色等多种皮肤损害,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近年来出现的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如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流式细胞术、皮肤镜等成为提高MF早期诊断率的有效工具。我科联合应用多种辅助检查手段,诊断病程仅6个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