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是指,长期营养不良或禁食的患者,在积极营养治疗(经肠内、肠外或口服)初期,因机体体液和电解质细胞内外转移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2020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将RFS概述为再喂养后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和电解质变化,患者既可以表现为仅存在电解质紊乱而几乎没有临床症状的轻度RFS,也可以表现为发生循环、呼吸衰竭的重度RFS。RFS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被临床医师忽视。RFS的发病率为0~80%,随人群及RFS定义差异而不同。RFS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很大异质性,从单纯的低磷血症,到存在严重的低血清电解质水平,并伴有体液平衡失调和(或)器官功能障碍。RFS高危因素包括神经性厌食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酒精与毒品滥用者等。危重症患者发生RFS与高死亡率相关,其死亡率可达52.3%~83.3%。目前,在临床开展营养治疗前,主要基于2006年英国国家卫生及医疗优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  相似文献   

2.
灾后慎防再喂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是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发生的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通常在营养治疗后3~4d内发生。进食原则:先少后多,先盐后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预测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RFS)发生情况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08例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RFS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喂养前、喂养5 d后的营养状况、电解质代谢情况及RF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5 d后的血清磷、血清镁、血清钾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喂养5 d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险预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ICU营养支持患者RFS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早期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入院早期的急危重症患者营养选择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且符合病例入排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并发RFS,分为RFS组和非RFS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数据指标,并构建RFS早期预测模型。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200例,分为RFS组134例,非RFS组66例,发病率为66.7%。单因素分析显示:NRS2002营养评分,APACHEⅡ评分,入院3 d是否诊断脓毒症,3 d内胰岛素应用病史,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等与RFS发生相关(P<0.05)。筛选患者入院初期即可获得的危险因素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为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入院早期RFS预测模型Logit(P)=0.114X1+0.011X2-0.005X3,模型预测急危重症患者RFS发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708~0.8132),灵敏度为81.34%,特异度为57.58%。模型拟合优度显示:χ2=3.808(P>0.05)。结论:在剔除了入院初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急危重症患者后,其首次喂养获得了更高的RFS发病率,脏器功能的损害或抑制了电解质水平的下降。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是急危重症患者早期即可获得的危险因素指标,基于此构建的RFS风险预测模型有着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以有效评估急危重症患者RFS发病风险,为医师营养策略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是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常被临床医生所忽略。本文报告1例再喂养综合征病例,通过阐述其发现、发展及治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岁,反复腹痛、发热伴黄疸2年,  相似文献   

6.
王润秋  李秀川 《循证护理》2023,(23):4242-4248
目的:对重症病人再喂养综合征(RFS)的诊断标准、发生现状及RFS的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RFS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RKSEY提出的范围综述的研究框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重症病人再喂养综合征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收集并总结数据,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未发现RFS统一的诊断标准,采用NICE提出的RFS诊断标准的研究居多;重症病人RFS的发生率为6.5%~73.5%,在不同研究和不同患病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重症病人RFS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营养、疾病、再喂养、生化指标及治疗。结论:应进一步探讨RFS的国际标准化定义、制定严格的筛查工具、标准化防治策略、开展个体化干预措施,为重症病人的RFS早期筛查及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人再喂养综合征(RFS)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是否发生RFS分为RFS组(47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自制的RFS危险因素筛查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50例病人中47例发生RFS,RFS发生率为3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OFA评分、颅脑手术、入NICU的48 h内开始喂养、每日蛋白质摄入情况是NICU病人发生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从年龄、SOFA评分、颅脑手术等方面对NICU病人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RFS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预防RFS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并分析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S发生情况分为RFS组51例和非RFS组10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RFS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对RFS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拟定相关护理干预内容。结果 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喂养前禁食时间、D-二聚体水平、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血镁水平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均为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营养摄入方式和喂养前血磷、血钾水平和联合预测因子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RFS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RF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伴气促6年入院,经检查符合营养治疗的指征,应患者及家属要求行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给予营养混合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意识改变,经血糖测定考虑为低血糖症,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临床诊断为RFS。后停用全营养混合液,改用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进行营养治疗,低血糖症状未再发生。结论临床对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应同时补充电解质及维生素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以防RF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卿  田淑君  张学梅 《临床医学》2007,27(10):87-88
目的探讨由于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1995~2005年因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病例。结果因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30例,包括腹腔内出血7例,漏诊误诊9例(其中回盲部肿瘤漏诊5例,宫外孕误诊1例,胃溃疡穿孔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胆汁性腹膜炎6例,胆道损伤1例,腹腔感染5例,腹腔异物残留3例,再次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诊断或处置失误,缺乏经验是导致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检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重视术后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再喂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6例高龄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再喂养综合征患者,严格进行病情及营养风险评估,遵医嘱及时采血监测电解质及相关生化指标,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B1;制订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循序渐进增加喂养量,做好基础护理和压疮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46 d,平均29 d;病情好转出院1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压疮治愈12例、Ⅲ期压疮好转2例;BMI 11.2~18.7。结论:对高龄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再喂养综合征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及早治疗,从而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2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4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进行治疗,然对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为残留量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短,胃内奶液量显著减少(起始奶量,喂养频率不变);对照组在治疗后1~3d时胃内残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或出现奶量不增,出现残存奶量滞留。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预防再喂养综合征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自行编制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对预防RFS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以及护理阻碍因素及知识需求问卷,对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2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66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FS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66名ICU护士预防RFS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总分、知识维度、态度维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维度得分分别为(133.73±20.55)分、(35.79±9.04)分、(37.44±6.20)分、(12.07±2.27)分、(17.82±4.00)分、(30.61±6.09)分,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级别、ICU类型以及是否为营养学组成员、接受过相关培训、从学术期刊获取知识的频率是ICU护士对预防RFS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其20.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H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脑梗死比例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普通喂养1 d后分为普通组(20只),高脂血症组(10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普罗布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再入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NICU再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对其再入院原因、出院至再入院间隔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儿再入院原因包括喂养(48.95%)、感染(34.31%)及其他(16.74%);本组患儿出院至再入院间隔时间为(5.370±5.028)d,其中0~24 h再入院91例(38.08%),0~3 d再入院132例(55.23%),4~10 d再入院64例(26.78%),11~19 d再入院43例(17.99%).结论:NICU患儿转出后实行母婴同室,早期加强新生儿喂养指导、预防感染、适当保暖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n 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经原发灶切除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信息,分析以上因素对术后复发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治疗、术前接受多学科讨论、BRAF基因野生型对比术前未接受治疗、未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及BRAF基因突变型对患者RFS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仅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01)、术前多学科讨论(P=0.004)是影响RFS的独立因素。结论:肠癌肝转移术前CE A水平和术前多学科讨论是术后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在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66例具有完整二代基因测序结果且进行了系列MRD监测的AML患者,研究治疗前CSF3R突变和治疗后MRD水平与患者治疗疗效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SF3R突变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2%和18.2%,明显低于无CSF3R突变患者的38.7%和60.6%(P值分别为0.006和0.038)。2个疗程化疗后MRD转阴患者的中位RFS与OS时间分别为64个月与未达到,明显长于MRD阳性患者的15个月和48个月(P值分别为0.004和0.050)。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CSF3R突变(HR=0.317,95%CI 0.129~0.779,P=0.012)、WT1突变(HR=0.304,95%CI 0.115~0.804,P=0.016)、NRAS突变(HR=0.153,95%CI 0.061~0.385,P<0.001)为影响患者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SF3R突变与MRD阳性趋向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71与0.088)。基于CSF3R突变与治疗后MRD将患者分为野生型CSF3R且MRD转阴组、突变型CSF3R或MRD阳性组、突变型CSF3R且MRD阳性组,三组患者RFS(P<0.001)与OS(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F3R突变与2个疗程化疗后MRD状态均可预测CEBPA双突变AML患者的长期预后,据此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在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新生儿患儿中,用血标本检测苯酮尿症(PKU)误诊危险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LPR)相关指标及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KN)、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COPD患者(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对COPD的预测价值,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SI、RFS评分及FKN、PGRN水平预测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52、0.888、0.779(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依次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且COPD患者RSI、RFS评分及血清FKN、PGRN水平在COPD患者的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0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再喂养综合征相关研究的热点。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再喂养综合征相关文献发表年份、作者、地域、期刊分布、被引情况、关键词等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26篇文献,发文量逐年增加,作者、研究机构及国家主要集中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聚类关键词12个,研究热点集中在神经性厌食症、儿童、死亡率、电解质失衡、营养性喂养的方法等方面。结论:国内再喂养综合征研究较少,研究质量不高,国内临床及科研人员可增加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深入进行再喂养综合征的相关研究,丰富其研究内容,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