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在老年冠心病诊断及PCI术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心胸外科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2例为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RT3DE参考指标: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STI参考指标:左心房整体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房舒张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左心房舒张晚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 冠心病组mSRs(3.19±0.67 vs 3.82±0.73)、mSRa(-4.57±0.62 vs-3.91±0.53)、LAAEF[(33.79±4.96)%vs(36.10±5.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mSRe、LAVmax、LAVp、LAVmin、LA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T3DE和STI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左心房压力和功能变化及其与左心室功能关系,为临床CHD的治疗提供更有效信息。方法对30例PCI术治疗的CHD患者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月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_(max))、最小容积(LAV_(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_(pre))、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及晚期速度峰值(A);采用TDI测量并计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左心房平均压力(mLAP)、E/A及E/e’;采用2D-STI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及晚期左心房各壁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另选3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率30%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段LVEF、LAPEF、E、E/A、e’、mSRs、mSRe、GLS均下降,A、E/e’、mLAP、LAV_(min)、LAV_(max)、LAV_(pre)、LAAEF、mSRa均升高(P0.05)。CHD组PCI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PCI术后3月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E、e’、E/A、mSRs、mSRe、GLS、LVEF、LAPEF均上升,A、E/e’、mLAP、LAV_(min)、LAV_(max)、LAV_(pre)、LAAEF、mSRa均下降(P0.05)。CHD组PCI术后3月mLAP与GLS、mSRe、LAV_(min)、LAV_(max)、LAV_(pre)呈正相关(r=0.548,0.871,0.851,0.858,0.857,P0.01),与LVEF、E/A、mSRa、mSRs、LAPEF呈负相关(r=-0.800,-0.884,-0.898,-0.829,-0.427,P0.05)。结论 CHD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在PCI术后3月较术后1周、术前明显改善;左心房压力与功能变化可以综合反映CHD患者PCI术后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改变,二者功能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3D-RTE)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左心房不同构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PAF)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根据二维超声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2D)将房颤患者分为左心房容积正常组(LAN组,LAVI<34 ml/m^2,50例)和左心房容积扩大组(LAE组,LAVI≥34 ml/m^2,48例)。选择同期38例临床资料匹配者为对照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3D)和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TEF)。斑点追踪显像获取左心房纵向时间-应变曲线,记录收缩期平均应变(SSL)和各时相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PAF患者LAVI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LAE组LAVI水平高于LAN组,LAVI-3D测量值较LAVI-2D测量值高(P均<0.05)。PAF患者LATEF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AE组LATEF水平小于LAN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AF患者mSSL、mSRs、mSRe和mSRa水平均降低,LAE组mSSL、mSRs、mSRe和mSRa水平小于L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较二维测量左心房容积大,能更准确评估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容积无明显增大房颤患者,已出现左心房功能减低。左心房扩大者应变指标进一步下降,左心房功能减低明显。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成像能早期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2DSTE)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9例HOCM患者入选此研究。应用2DSTE技术测量房间隔,左房侧壁、前壁,下壁的基底段、中段,以及房顶部共12个节段各个时相的心房心肌应变率,取平均值,得出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a)。应用2DSTE自左房容积曲线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比较术前、术后中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与术前比较,39例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PG)、二尖瓣反流(MI)均明显减低(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a’)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各个时相LAVmax、LAVp、LAVmin以及LAVI均明显减小(P0.05),LAAEF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与LAAEF在0.01水平上呈中等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 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辐泵功能较术前恢复。2DSTE能够敏感反映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2D-STI)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抚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HH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心肌声学造影(MCE)参数分析时,将观察组按心肌节段厚度分为两组,观察1组(n=30,心肌节段增厚),观察2组(n=30,心肌节段正常),对比3组MCE参数及心肌节段厚度(MST),分析MCE参数与HHD患者MST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左心房心肌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E/A、左心房心肌舒张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心房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DV、LVESV、E、A、mSRs、mSRe、mSRa评估老年HHD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其中代偿组30例,失代偿组34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SRI技术测量左室各壁基底段、中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左室平均峰值应变率(mSR),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肺心病组mSRs、mSRe、mSRe/mSRa均降低,mSRa均增高(均P=0.000).且与代偿组比较,失代偿组mSRs、mSRe、mSRe/mSRa降低,mSRa增高(P=0.000、0.038、0.015、0.001).慢性肺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mSRs呈高度负相关(r=0.75、0.82,P=0.000).结论 慢性肺心病组LVEF与mSRs具有高度相关性,利用慢性肺心病患者左心室mSRs可以反映LVEF的状况.SRI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快速地定量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不同时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房结构和功能。方法:分别对24例健康对照组和48例房颤患者(房颤间歇期为AFl组,发作期为AF2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计算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左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获取左房壁各节段的应变-时间曲线,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左房平均峰值应变(mSs、mSe、mSa)、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并计算左房僵硬度(LAS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l组和AF2组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mSs、mSe、mSRs减低(均P0.05),且AF2组更明显,mSRe在AF1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1组mSa、mSRa减低(均P0.01),AF2组mSa、mSRa消失,LASt增高(均P0.01)。LASt与LAVImax、LAVImin呈正相关,与LATEF、LAEI、mSs、mSRs、mSe、mSRe呈负相关。结论:房颤患者左房容积增大。房颤间歇期左房储存功能及辅泵功能降低;发作期左房辅泵功能消失,储存功能及管道功能降低,左房僵硬度增高。左房僵硬度与LAVImax、LAVImin、左房储存功能、管道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双房的重构情况及形变能力。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61例及32例经心电、冠状动脉(冠脉)CT或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心脏超声检查测得双房内径,最大、最小及收缩前容积(VFilaX、Vmin及Vp),计算双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R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RAAEF);留取动态图像进行二维斑点追踪脱机分析,获取双房备节段房壁左室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LS)、应变率(SRs)、左室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与左室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短期内双房重构无显著差异,双房主动射血分数显著增高(P0.05),双房被动射血分数显著减低(P0.05);mSRs、mSRe绝对值均减低(均P0.05),mSRa绝对值增高(P0.05)。结论:AMI早期双房均开始发生重构,但双房形变比容积变化更显著,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能早期、敏感地定量评价AMI后双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在评价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为CAD-AF组、30例冠心病窦性心律患者为CAD-SR组,3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LAD),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后叶瓣环峰值运动速度(e'/a'),应用RT-3DE计算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左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检查,获得左房整体应变-时间曲线,测量左室收缩期、左室舒张早期、左室舒张晚期的左房平均峰值应变(mSs、mSe、mSa)及应变率(mSRs、mSRe、mSRa),并计算左房僵硬度(LAS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CAD-SR组、CAD-AF组的LAD增大,CAD-AF组E/e'速度较对照组及CAD-SR组均有增加(均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CAD-AF组的LAVImax、LAVImin增大,LATEF、LAEI减小;CAD-SR组LAPEF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与CAD-AF组mSs、mSe、mSRs、mSRe减低,LASI增加(均P0.05),CAD-AF组mSa、mSRa消失;④LASI与LAVImax、LAVImin呈显著正相关,与mSs、mSe、mSRs、mSRe、LATEE、LAEI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RT-3DE及2D-STI可以综合反映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技术,评价正常人节段性左心房功能。方法: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44例正常人各节段左心房长轴方向的应变率(SR)。比较心室收缩期(SR-S)、舒张早期(SR-E)和舒张晚期(SR-A)心房间隔、侧壁、下壁、前壁以及基底段、中间段和房顶部SR之间的差异性。结果:SR-S、SR-A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均为下壁最高,间隔最低(均P<0.05);SR-E 4个房壁同一节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R-S、SR-E下壁和侧壁基底段均高于房顶部(均P<0.05);SR-A则仅为下壁基底段高于房顶部(P<0.05)。结论:正常人心动周期中表现为左心房下壁和侧壁变形能力最高,且基底段高于房顶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为临床上评价不同病理状态下左心房功能节段性改变的位置和程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9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被检人员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以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水平,并且应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测定各房壁的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e)、舒张晚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a)以及收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s)水平。结果观察组LAAEF、LAPEF、LAEF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AVmin、LAVmax、LAVpre都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m SRs、m SRe下降,m SRa上升(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早期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时相功能.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根据左室舒张功能分组,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43例)和舒张功能不全组(17例),根据左房是否扩大分为左房大小正常组(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35 例CHF患者与25 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横径(LAD)、左心室短轴横径(L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两腔心切面,应用2D-STI测量各个室壁收缩期最大应变。比较CHF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结构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HF患者左房室明显扩大,LVESV、LVEDV增大,心功能减低,收缩期左心室心尖各切面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2D-STI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丽  林萍  于妍洁  赵久阳 《心脏杂志》2012,24(2):240-243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技术(2DS)评价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100名慢性肾脏病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分为3组,A组(n=30)、B组(n=30)及C组(n=40),同时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二维条件下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3个连续心动周期图像。应用2DS获取左室18个节段心肌应变(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并计算整体应变(GLS)。结果:A组左室壁部分节段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组。B组除间隔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以外,其余各节段收缩期应变均低于正常组, B组、C组各节段舒张早期应变率均低于正常组。其中,C组除前壁中间段、后壁心尖段以外,其他节段均较A组降低。B组、C组整体应变低于正常。结论:二维应变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单纯性二尖瓣反流患者(MR)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MR患者60例,其中中度32例(中度MR组)、重度28例(重度MR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LAX)、心尖四腔心切面(4C)和心尖两腔心切面(2C)的二维动态图像,采用二维应变自动功能成像获取左心室6个心室壁共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C)、左心室3个心尖切面的峰值收缩总应变(GLS)及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平均总应变(GLS-Arg)。结果各组LAX-GLS、4C-GLS、2C-GLS、GLS-Avg比较,重度MR组<中度MR组<对照组,P均<0.01。重度MR组及中度MR组前壁LS与对照组比较应变值降低(P均<0.01);各组除前壁外的5个室壁LS比较,重度MR组<中度MR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 2DSTI能通过测得MR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的减低早期识别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16.
李季  孙微  宋宛竹 《山东医药》2012,52(24):70-72,10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方法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23例,30例健康对照者。选择心尖四腔心切面存图。应用斑点追踪二尖瓣环位移(TMAD)软件描绘二尖瓣环间隔部和二尖瓣环左室侧壁2个点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得到二尖瓣环中点处最大位移(MA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最大充盈速率(PFR)。结果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组PFR、MAD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LVEF与MA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亚临床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右心室纵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92例男性饮酒者分为3组:B组30例,每日饮啤酒2~3瓶(1 100~1 650ml)或白酒≥90g(即纯乙醇75ml),每周3~5d,时间5~8年;C组31例,饮酒量同B组,每周3~5d,时间9~20年;D组31例,每日饮啤酒≥4瓶(≥2 200ml)或白酒≥150g(即纯乙醇125ml),每周6~7d,时间10年以上,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ACM)诊断标准。另选取健康不饮酒且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A组)30例。对4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参数测量。检查指标收缩期参数(包括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位移峰值,收缩期应变峰值,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和舒张期参数(包括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结果:D组右室舒末内径(RVEDd)较A、B、C组显著增加(均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各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开始下降(均P0.05),D组舒张期及收缩期所有参数均明显下降(均P0.05);另外,C组与D组相比,舒张期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收缩期纵向位移峰值、应变峰值则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2D-STE可作为有效评价亚临床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右心室纵向功能的一种无创性的新方法,对指导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社区人群,共708例脱机处理,根据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二尖瓣环组织、肺静脉血流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分组:A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B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组)、C组(左心室舒张功能中/重度受损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a。结果:①B组、C组SRs较A组降低,分别为(1.07±0.35)s-1、(0.90±0.24)s-1和(1.12±0.28)s-1(P<0.01),B组、C组SRe较A组亦明显降低,分别为(-0.79±0.35)s-1、(-0.65±0.29)s-1和(-1.02±0.33)s-1(P<0.01);SRa在B组高于A组[分别为(-1.60±0.58)s-1和(-1.48±0.47)s-1,P<0.05],亦高于C组[分别为(-1.60±0.58)s-1和(-1.24±0.48)s-1,P<0.01],且C组显著小于A组[分别为(-1.24±0.48)s-1和(-1.48±0.47)s-1,P<0.01]。②SRs、SRe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8和-0.366,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率,可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I技术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间隔、左心房侧壁中间段应变率曲线及左心房容积曲线,分析计算左心房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房间隔中间段平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分别为(-4.61±1.63)s-1、(-2.05±0.62)s-1,HCM组房间隔中间段平均SRe、SRa分别为(-1.52±1.02)s-1、(-2.65±1.10)s-1;对照组左心房侧壁中间段平均SRe、SRa分别为(-2.66±1.31)s-1、(-1.69±0.59)s-1,HCM组左心房侧壁中间段平均SRe、SRa分别为(-1.46±0.89)s-1、(-2.18±1.19)s-1.与对照组比较,HCM组房间隔及左心房侧壁SRe减低,SRa增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分别为(0.35±0.11)%、(0.27±0.07)%和(17.56±7.10)ml;HCM组平均LAPEF、LAAEF、LAVmin分别为(0.21±0.11)%、(0.34±0.10)%和(29.68±14.42)ml.与对照组比较,HCM组LAPEF减低,LAAEF和 LAVmin增高,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ACM组)和相匹配年龄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左心房常规二维参数及应变率参数测量。常规参数包括: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p容积(LAVp)、左心房最大直径(LAMD)、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应变率测量指标包括:左心房间隔、侧壁、下壁及前壁收缩期的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及舒张晚期应变率(A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M组常规参数LAMD、LAVmax、LAVmin、LAVp及LAAEF增高,LAPEF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M组ASR增高,而SSR及ESR减低,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以准确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