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网织血小板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ITP)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率 (RP% )和绝对值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噻唑橙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 6 4例正常人和 47例 c ITP患者的 RP%和 RPs绝对值。结果 :c ITP组 RP%〔(2 9.31± 16 .30 ) %〕明显高于对照组〔(5 .83± 1.81) %〕,RPs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6 .33± 4.5 0 )× 10 9/ L 和 (8.70± 2 .6 0 )× 10 9/ L,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RP%和成熟巨核细胞明显降低 ,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增高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还观察到 ,在血小板升高前 ,RP%升高达峰值 ,此后随血小板升高 ,RP%逐渐下降。结论 :RP%和 RPs绝对值能反映 c 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生成活性 ,且 RP%能作为血小板恢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1925年 Moschcowitz 第一次描述了1例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飘忽不定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此后有关该综合征的报道和研究日渐增多,但各家命名不同,如 Moschcowitz 病或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末梢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溶血小板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直到1947年 Singer 将之正式命名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且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对于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治疗等诸方面都有很广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罕见,起病急,常致死亡。自1925年Moschcowitz报道第1例后,至1976年文献共报道340例,其中271例(82%)在确诊后3个月内死亡。过去以单用或联合应用可的松、肝素、  相似文献   

5.
本例病例介绍部分已于1991年第2期刊出。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0025)刘建湘王鸿利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疗效作相关性分析。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药物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水平在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Th1/Th2比例升高。ITP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叮水平在治疗显效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效及进步组和无效组(P〈0.05),良效及进步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患者的疗效与IFN-γ、IL-2均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药物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升高,且Th1与ITP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Th17和Treg细胞在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7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个体中的白细胞介素(IL)-17和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个体中四个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Th17细胞、Th17/Treg和Treg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17细胞及Treg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其分泌的IL-17和TGF-β1水平从而在银屑病性关节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TTP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女性9例。原发性TTP10例,继发性TTP5例;5例继发性TTP中,感染所致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药物1例,妊娠1例。15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障碍、发热及肾脏损害。5例继发性TTP患者以血浆置换(PE)和病因治疗为主,均治愈。10例原发性TTP采用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6例治愈,1例复发,3例死亡。结论:TTP的治疗应强调PE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方法 :报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例的诊断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就诊未及时治疗死亡。治疗的 3例 ,2例痊愈 ,1例死亡。结论 :TTP的治疗以血浆置换为首选 ,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常规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血小板药物。开发特异的重组基因治疗药物 ,将有可能成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ELISA法对 41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和 2 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和 (或 )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抗心磷脂抗体 (ACAIgG)测定 ,并常规血小板计数。发现ITP患者治疗有效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G含量显著降低 ,治疗前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且血小板计数与PAIgG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r =- 0 .738,P <0 .0 0 1 )。而治疗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G均无明显变化。ACAIg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且未发现与血小板及PAIgG相关。PAIgG、ACAIgG含量增高提示ITP患者针对血小板磷脂及其他糖类蛋白等不同抗原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 ,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 A、IL-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及同期轻症肺炎、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根据转归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当天及重症肺炎组第4~6天、9~11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选取ITP患者166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判断患者性别、病程、血小板输注次数、出血、脾肿大、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使用、促红细胞生长素(TPO)应用、血小板制剂种类等是否影响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6例患者共输注单采血小板865人次,混合浓缩血小板1 480单位(148人次),血小板输注有效769人次,有效率75.91%,PTR 244人次,无效率24.09%。血小板输注次数、病程、脾肿大、TPO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单因素分析χ2值分别为4.364、4.828、11.516、5.376,均P<0.05。性别、出血、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制剂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单因素分析χ2值分别为0.308、1.319、2.062、2.495、0.48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 (PAIgG)、血小板膜蛋白(CD62P)、网织血小板 (RP)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8例ITP组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PAIgG、血CD62P、RP、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ITP组的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PAIgG、CD62P、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淋巴细胞亚群中 ,ITP组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8、CD19细胞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CD16+ 5 6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AIgG、CD62P、RP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 ,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Fan Y  Chang NB  Xing BL  Li YM  Pei L  Li JT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313-3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2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的住院及门诊资料.结果 ITP 103例中,随访时间为2个月~15年,男∶女=35∶68;≥60岁发病患者34.0%(35/103);所有患者中,激素敏感型为57.3%(59/103),多以完全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6例,栓塞1例,栓塞者无效,随访到的5例切脾者4例血小板一直正常;免疫抑制剂中,环孢素A效果较好,联合激素时其有效率为81.3%(26/32).发展为干燥综合征2例,红斑狼疮1例,淋巴瘤1例.103例中死亡7例,仅1例为脑出血(30岁),其余2例死于脑血栓/梗死,2例死于非血液肿瘤,1例死于肾病,1例死于淋巴瘤.ITP患者中难治率为17.2%(10/58).结论 ITP发病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各异,致命性出血少,联合免疫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22例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值分别为(16.83±13.79)×109/L,(65.11±19.01)g/L和(1 169.69±668.27)U/L。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比例为1.3%~31.0%。使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25/35)和100%(13/13);9例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为100%(9/9)。57例患者中,9例死亡,11例复发。死亡组与存活组在血红蛋白(P=0.027)、乳酸脱氢酶(P=0.024)、尿素氮(P=0.004)、年龄(P=0.009)、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37)、昏迷(P=0.023)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TTP患者多数以三联征起病,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有效率。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我们测定25例ITP患者的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简称ⅧR:Ag),多数浓度较高,这对探讨ITP的病理生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治疗日照市三庄医院(246821)庞永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的范畴。自1989年~1994年,我们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9例,效果较满意。1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症可见皮下瘀斑、瘀点,或伴鼻衄、牙龈出血...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Gao WQ  Ruan CG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2):140-14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 出血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伴有发热、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等 ,常称为TTP五联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近年来 ,T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下介绍这几方面的近况。一、发病概况TTP的发病早期统计为 1 /百万人 ,近期资料表明呈上升的趋势 ,大约在 2~ 8/百万人。我国目前尚未见大系列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患者中女性稍多 ,且好发于育龄期。临床上根据有无诱因将该病分为特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