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前列腺印戒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PSA( ),PAS、CEA、LCA、CKH(-),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治疗,术后1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来自前列腺腺泡上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得以讨论。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4岁和73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症及会阴不适。组织学:印戒状癌细胞呈圆形,胞质丰富透明,胞核呈新月状位于细胞一侧,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染色PCA( )、PAP( )、AR( )、低分子CK( ),CEA(-)、AB/PAS(-)。1例D期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及氟他胺治疗,术后6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B2期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双侧睾丸切除、内分泌和局部放射治疗,随访25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23例.年龄57~90岁,平均74岁.有排尿症状者18例,体检偶然发现PSA升高者5例.实验室检查PSA平均45.3(7.4~126.8)ng/ml.MRI多示外周带有异常区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中央带见增生结节,呈混杂信号.其中行前列腺癌根治术7例,2例切缘阳性者术后辅以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体外放射治疗,16例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11例因存在下尿路梗阻而行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3例行体外放射治疗.23例均行消化道内镜或钡餐检查排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结果 23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印戒细胞癌,其中纯印戒细胞癌6例,混有典型前列腺癌成分17例,其中典型癌成分均为Gleason评分7~10分的高级别低分化前列腺癌.免疫标记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均为阳性,AB/PAS阴性,CEA阴性21例.TNM临床分期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6例.20例平均随访24(6~56)个月,8例生存6~42个月后因肿瘤转移死亡,5例12~21个月后出现生化复发,失访3例. 结论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强、转移快且累及前列腺外各种脏器、复发早,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或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1例罕见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在睾丸转移瘤与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1例睾丸肿瘤患者,1年前曾行胃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低分化印戒细胞癌,术后未予以放化疗,此次外院睾丸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浸润或转移,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术中见睾丸略增大,约4cm×3cm×2cm,质地硬,颜色呈淡红色,附睾大小、质地无异常。术后病理证实胃低分化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转移。随访半年,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非常罕见,特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检查未找到任何膀胱外病灶,行膀胱全切除术+输尿管造瘘术。结果:术后病检报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转肿瘤科化疗,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原发性膀胱SRCC非常罕见,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第1例患者,男,57岁,以全程肉眼血尿和继发的贫血就诊,CT检查示膀胱顶部占位性病变,界限清楚,有斑点状钙化。第2例患者,男,66岁,以黏液尿就诊,无其他临床表现,CT示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均于术前膀胱镜活检明确诊断。第1例因患者拒绝膀胱全切除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脐尿管和相邻腹膜的切除术,第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塞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第1例患者术后血尿消失,贫血纠正。7个月后发现肺部转移,术后8个月死亡。第2例术后黏液尿和膀胱刺激症状消失。随访3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全膀胱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精囊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反复血精2年入院,术前经影像学及精囊镜活检证实为右侧精囊原发透明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PSA-,CK7-,CD125-,CD20-,RCC+,CD10+,EMA+,行开放性膀胱前列腺精囊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肾脏占位病变。结论:原发性精囊癌病理分型为透明细胞癌类型极为罕见,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需达到肿瘤切缘阴性,术后是否行抗雄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多重原发性癌少见, 而发生于泌尿系统的同时性多重原发性癌罕见, 本文报道1例同时性泌尿系多重癌。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入院, 盆腔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及右肾占位, 行前列腺及右肾肿物穿刺, 病理分别提示前列腺腺癌和右肾透明细胞癌。因MRI检查提示膀胱占位,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予联合化疗7个月;术后16个月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医科院肿瘤医院1988-2006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结直肠黏液腺癌、55例印戒细胞癌和281例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7,38.4,86.0,14.5,93.7,17.3,62.1,24.4,56.17,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P<0.05).结论 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是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不同的结直肠恶性肿瘤,印戒细胞癌的恶性度最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关系。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1994-2007年收治的208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的黏液腺癌144例,印戒细胞癌2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之间的关系。 结果 黏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5.45%,印戒细胞癌占1.19%;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相比, 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更年轻, 女性易发病, 黏液腺癌好发于结肠而印戒细胞癌好发于直肠(P<0.01);但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和浆膜浸润﹑脏器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中晚期比例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根治手术组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是生物学行为相近而且具有独特的癌变机制的肿瘤,结直肠黏液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与其发生部位和独特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62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281例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印戒细胞癌好发于青壮年,以直肠多发;二者在性别、术前CEA水平、大体病理类型和肝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04,0.06,1.79,P>0.05);而在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75.1,18.5,72.0,7.44,P<0.05).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低分化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种植转移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混合性癌, 于外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泡腺癌, 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前列腺混合性癌, 小细胞癌为主。术后5个月于外院发现穿刺孔转移。于我院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6个周期, 维持药物去势及免疫治疗。化疗结束后3个月, 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完全缓解。免疫治疗维持治疗10个月后因不良反应停药。免疫治疗停药后15个月肿瘤无进展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992年1月—200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179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采用χ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 ox检验分别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有无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术前C EA和肝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26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恶性度高于黏液腺癌,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姑息性减瘤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 UC1、M UC6、M UC5AC)及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 UC2、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胃印戒细胞癌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情况,并根据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将胃印戒细胞癌分为胃型32例,肠型26例,混合型27例,分析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UC2、CDX2在黏膜下层浸润癌组、脉管浸润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黏膜内癌组、无脉管浸润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UC6、MUC5AC在黏膜下层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黏膜内癌组(P0.05)。CDX2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经Cox风险模型显示,胃、肠免疫表型是胃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生存分析可知,胃型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肠型及混合型(P0.05)。结论:肠型及混合型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较胃型高,预后效果较差。根据胃、肠免疫标志物对胃印戒细胞癌进行免疫分型将有助于临床对该类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及提供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血PSA为175.08ng/ml。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9个月后症状加重,复查血PSA为7.4mg/ml。MRI提示前列腺腺癌,行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D56(+),NSE(+),CgA(-).LCA(-)。遂以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800mg,DDP150mg,采用4周方案,一共行4个疗程。从第2个疗程开始同步局部放疗(3D-CRT。每次3Gy,总量60Gy)。结果:复查CT前列腺局部肿瘤消失,排尿通畅,但在随访的过程中。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前列腺腺癌可能转化为小细胞癌,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恶性程度高,确诊需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以化疗为主,可辅以放疗,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加化疗。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分析6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中原发性移性细胞癌1例,与膀胱癌伴发的前列腺移性细胞癌5例.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后,1例原发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1例5个月后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0和17个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生存至今22个月.结论:多中心、多次复发以及三角区、颈部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原位癌易并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前列腺移行细胞癌预后差,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类癌并前列腺腺癌的临床诊治及组织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前列腺类癌并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通过病理确诊后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输出道术,术后病理为膀胱、前列腺类癌并前列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膀胱、前列腺类癌异型细胞CK部分+,CgA+,Syn+,CD56-,P63-,LCA-;前列腺局灶腺癌Gleason为5+4:9,PSA部分+,P504S+,P63-,34βE12-,cK-。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已4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前列腺类癌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合并前列腺腺癌更为罕见,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是确诊的关键;根治切除术旱治疗本病有张、可靠的丰毋.沅期而后不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腺癌53例,胃黏液腺癌30例,胃印戒细胞癌15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侵犯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3)将与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P=0.016)、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2)、侵犯深度(P=0.021)及p TNM分期(P=0.009)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肿瘤侵犯深度(P=0.032)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时间60个月,胃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胃黏液腺癌患者为43个月,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3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胃腺癌患者为30.2%,胃黏液腺癌患者为23.3%,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6.7%。三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13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共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行TURP+放疗的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亡。行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及合并腺癌行TURP+双侧睾丸切除加内分泌治疗的忠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5个月死亡。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者至今存活已30月,另1例行TURP+吡柔比星经尿道膀胱灌注化疗存活至今17月。结论本病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通过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早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