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嘌醇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又称为DRESS综合征(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是一种由别嘌醇诱发的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肝、肾、肺等多脏器受累、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我们于2012年12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反应.由于缺乏对该种药物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的了解,国内往往将其诊断为重症药疹,在这部分患者中往往包含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重症药物反应主要由少数药物所致,如别嘌醇、卡马西平等.而由柳氮磺吡啶引起者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3.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1-4])。大部分患者其症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仍持续发展,典型的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5])。DIHS起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皮损护理不当可造成重症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我科2019年收治1例发生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麻风患者,现将临床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7):408-411
正重症药疹(SDE)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项严重不良反应,分为重症多形红斑型(SJS)、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TEN)、剥脱性皮炎型(ED)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等。SDE不但有严重的皮肤黏膜损害,且常引起内脏损害及全身中毒症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据报道,SJS和TEN的病死率分别为1%~5%和30%~50%[1],其中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大面积表皮剥脱的患者病死率更高。DIHS发病率估计在1/1 000~1/10 000,但病死率可达10%~20%,且累及器官越多则病死率越高[2]。本文就2012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64例SDE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为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或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delay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DMOHS),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肾功能减退。皮肤反应近年也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多形性红斑:大部分由NSAID引起的皮肤副作用是相当轻微的,但极为严重的皮肤反应多形性红斑时有报道。这种反应的结果可能是致死性的。尤其是重症型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包括口炎和结膜炎。这种综合征的致死率在6~25%之间。几乎所有的NSAID都有引起多形性红斑的报道。 1982年起采用的每天一次的2种NSAID,炎痛喜康和苯恶布洛芬具有较高严重皮肤反应的危险,苯恶布洛芬于上市不久至少有11例发生多形性红斑。此外,最近美国皮肤病学会的自发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所记录使用NSAID的33例非光敏性水疱大疱反应中,29例与炎痛喜康有关。总的说来,据美国近来报道估计,使用苯恶布洛芬和炎痛喜康发生严重皮肤反应比其它任何NSAID都较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区分其与发疹型药疹(exanthematous reactions,ER)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RegiSCAR评分系统,对2006-2014年在西京皮肤医院住院的DIHS病例进行评分,对评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1例ER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 RegiSCAR评分显示,20例诊断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学改变、脏器累及。20例患者皮疹表现各异。DIHS和ER病例皮损均见角质形成细胞坏死、淋巴细胞外渗、表面海绵水肿、界面空泡变性、真皮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主要特征。与ER相比,DIHS病例皮损以上改变显著多于ER病例皮损以上改变。结论 DIHS病例较ER病例有更显著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表皮海绵水肿、淋巴细胞外渗、界面空泡变性及真皮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区分其与发疹型药疹(exanthematous reactions,ER)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RegiSCAR评分系统,对2006-2014年在西京皮肤医院住院的DIHS病例进行评分,对评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1例ER病例皮损组织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 RegiSCAR评分显示,20例诊断为确诊/很可能的DIHS。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学改变、脏器累及。20例患者皮疹表现各异。DIHS和ER病例皮损均见角质形成细胞坏死、淋巴细胞外渗、表面海绵水肿、界面空泡变性、真皮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主要特征。与ER相比,DIHS病例皮损以上改变显著多于ER病例皮损以上改变。结论 DIHS病例较ER病例有更显著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表皮海绵水肿、淋巴细胞外渗、界面空泡变性及真皮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正药物诱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andsystemicsymptoms,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具有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的复合特征,呈现多样化表现,容  相似文献   

10.
氨苯砜(DDS)综合征是氨苯砜治疗所致药物超敏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有皮损、发热、肝脏损害、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个别可危及生命.1986年起在全国普及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利福平、氯法齐明及氨苯砜联合化疗(MDT) ),给麻风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不良反应较常见.1我们收治1例氨苯砜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重症药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潜伏期及病程较长,通常以急性广泛的皮肤黏膜损害、常伴随高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异型淋巴细胞增生等血液学异常为临床特点,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药物、遗传、病毒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但这些因素如何导致DIHS,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1?4]。本病的确切发病率不详(其中抗癫痫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约为1/10 000),致死率可达10%[2,5?8]。临床上具有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的复合特征,呈现多样化表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处置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DIHS诊疗共识,供我国皮肤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加.为了探讨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的潜在因素和临床特征,作者对56例由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指节垫多发生于指关节伸侧,由皮肤结缔组织增厚所致,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我们以醋酸泼尼龙混悬液于损害处局部注射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性皮炎142例临床分析钟义,李燕,邵文君,吴苏澄姜云平,陈建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药理室610083)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皮炎回顾我院近10年(1985、4~1995、4)收治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药物性皮炎142例,现报道如下:病倒分析14...  相似文献   

16.
常用于长期治疗寻常痤疮的二甲胺四环素除了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光敏反应、色素沉着和皮疹外,文献报道还可引起虽然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肺炎、肝毒性、Sweet综合征、超敏反应综合征(HSR)、血清病样反应(SSLR)和药物诱发的狼疮(DIL)等。为了识别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作者报道了HSR、SSLR和DIL  相似文献   

17.
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殊属罕见,但文献中已有因使用速尿和布洛芬等引起BP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因使用甲灭酸(朴湿痛)引起的BP,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腹泻。病例报告,男,52岁。因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伴水样腹泻于1983年9月就诊,舌部溃疡活检为非  相似文献   

18.
由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临床较多见,拉莫三嗪是抗癫痫药物中疗效和耐受比最好的药物之一,其所致药疹约为3%,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持续1到2周后消退,引起的重型药疹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引起的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注射反应、皮肤感染、皮肤肿瘤、免疫介导的皮肤反应等。本文综述了迄今报道的TNF-α抑制剂引起的皮肤表现、可能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相关病变的鉴别与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脱发与抗凝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脱发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该文对毛发的生长和脱发的概念、抗凝药物所致脱发的诊断、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及处理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