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宏伟  王强  许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91-3392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在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中的表现,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FN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行螺旋CT检查16例,MRI检查13例,9例患者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16例肝脏FNH患者,结节位于肝左叶6个,肝右叶8个,尾状叶2个。肿瘤平均直径为3.6cm。MRI检查13例,FNH平扫T1WI6例为等信号,7例为稍低信号;T2WI5例为等信号,8例为稍高信号。7例病灶中心或偏心有瘢痕。动态增强扫描7例病灶在动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为轻度增强或等信号。5例病灶在延迟期出现瘢痕强化.CT平扫低密度者10个,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者6个。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及1例病例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均一强化,其中1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2个病灶为略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3个在延迟期显示相对高密度中心瘢痕。结论:CT及MRI检查能够显示FNH的特征性表现,反映肝脏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有助于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FNH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FNH病灶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检查13例,MRI检查10例,其中3例同时做了CT及MRI检查。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CT及MRI检出病灶数均为14个。CT平扫低密度9个,等密度5个。MRI平扫T1WI低信号10个,等信号4个;T2WI显示14个均呈高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实质动脉期cT及MRI均明显强化。cT显示门脉期9个等密度,4个稍高密度,1个低密度;延迟期11个等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MRI显示门脉期高信号11个,等信号3个;延迟期高信号10个,等信号4个。CT多期扫描8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7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多期扫描9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6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5个有假包膜。结论CT及MRI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供血特点及病理特征,在FN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结果:16个病灶于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个病灶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11个病灶在动态增强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均见延迟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25个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在平扫T1WI及T2WI上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所有28病灶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中心纤维瘢痕延迟强化。FNH组织病理上表现为富血供的实质性肿块,肿物内部组织较均匀,没有异型细胞,中心可见纤维瘢痕。结论: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很好的反映FNH的组织病理及血供特点,能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27-3829
目的探讨增强CT与MRI检查用于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均行增强CT与MRI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结果增强CT检查直径3cm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明显减低,与直径≤3cm病灶比较,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动脉期强化改变明显;MRI检查直径3cm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和组织成分更为丰富多样,与正常肝实质信号比较,增强扫描延迟期与门静脉期强化信号均减低,动脉期均呈高信号;15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107例(71.33%),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相比,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定性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脏FNH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36例肝脏FNH的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病变中心为畸形血管及增生纤维组织、周围伴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缺乏正常中心静脉和门静脉;MSCT检查28例,平扫24例病灶呈低密度、4例呈稍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中央瘢痕外强化明显、界清,门脉期除瘢痕外均为轻-中度强化,延迟期稍高密度18例、等密度10例,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检出率64.3%(18/28);MRI检查36例,平扫病灶均呈T_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T_2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30例病灶低信号,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瘢痕强化或范围变小,余6例信号均匀,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轻度强化,中央瘢痕检出率83.3%(30/36)。结论 MSCT和MRI的"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及其延迟强化为FNH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基础一致;MRI对典型FNH的检出率高于MS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15例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14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2)MRI平扫14个病灶呈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13个病灶中央可见T2WI高信号的星状瘢痕;3)DWI上有13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病灶呈略高信号;4)16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8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13个病灶门脉期呈等信号,3个呈稍高信号;5)动脉期13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0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3个病灶中央瘢痕未见强化;6)1例病灶为外生型,门脉期可见假包膜.结论 典型FNH表现为增强后呈"快进慢出"强化、动脉期病灶周边见增粗和扭曲的供血动脉、延迟期可见中央瘢痕强化;不典型FNH表现为缺乏中央瘢痕或延迟期中央瘢痕不强化,多数结合平扫及DW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24-1426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CT、MR表现水平,旨在提高对FNH的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8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CT,MR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期4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3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MR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结论CT、MRI,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癌变的CT、MR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肝硬化癌变的诊断及介入诊疗水平。方法:对10例12个经病理证实的癌变灶的影像学病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7个病灶,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2个病灶;螺旋CT三期扫描显示,动脉早期7个病灶均出现中等度增强;MRI平扫在T1WI像上,12个病灶中,4个病灶略呈高信号,8个病灶呈略低信号,在T2WI像上9个病灶呈高信号影,增强动态扫描,动脉期9个病灶呈中度强化,3个病灶呈现小结节样强化;并对7例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结论:对于肝硬化癌变病灶的检出,MRI优于螺旋CT,MRI应作为肝硬化癌变检出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对影像学高度提示的肝硬化癌变病灶及早实施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MRI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疑似患者6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43例。均行MRI、CT检测,统计腹部神经节细胞瘤MRI、CT影像学表现,比较MRI、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MRI扫描共检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31例,其中T1WI呈低信号18例,呈稍低信号13例;T2WI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26例;9例信号均匀,22例信号不均匀;CT扫描共检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27例,其中8例呈不均匀低密度,19例呈均匀低密度,密度范围为16-43 HU,平均密度为(29.13±4.27)HU。(2)MRI、CT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97.67%、诊断准确率96.67%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MRI、C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腹部神经节细胞瘤诊断灵敏度及诊断准确度,有助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脏SNN患者40例,其中接受MRI检查的22例患者作为MRI组,CT检查的18例患者作为CT组,分析MRI、CT诊断肝脏SNN的价值,同时分析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的MRI、CT影像学表现差异。 结果  MRI诊断肝脏SNN准确率为95.45%,明显高于CT组(P < 0.05);CT组,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CT平扫主要呈低密度影,分别占83.33%、42.86%和40.00%,3种病灶均无强化,其中分别有83.33%、57.14%和80.00%病灶包膜延迟强化;MRI组,伴液化性坏死型T2WI序列低信号比例高于单纯凝固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P < 0.05),多结节融合型T2WI序列稍高信号比例高于伴液化性坏死型(P < 0.05),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T1WI序列低信号比例均为100.00%,T2WI序列低信号鉴别伴液化性坏死型SNN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性为78.57%,准确率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100.00%;T2WI序列序列稍高信号鉴别伴液化性坏死型鉴别多结节融合型SNN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性为68.75%,准确率为77.27%,阳性预测值为54.55%,阴性预测值为100.00%,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无强化比例均为100.00%,但延迟期所有病灶边缘有强化。 结论 MRI和CT在肝脏SNN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MRI诊断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共2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灶的MRI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外叶6个、左内叶9个、右后叶4个、尾状叶1个;病灶大小平均为3.6cm×4.5cm;与肝实质比较,平扫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序列为稍高信号者16个,T1WI及T2WI为等信号者4个,9个病灶内见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中等程度强化,1个病灶周边轻度强化,2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门脉期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者17个,等信号2个,信号相对低于肝实质1个;延迟期仍为高信号者14个,另5个表现为等信号,1个为稍低信号;门脉期和延迟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细环状包膜;15个病灶增强后其内可见瘢痕影,瘢痕于动脉期、门脉期均为低信号,延迟强化者4例。所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良好。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FNH的内部结构和信号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和肝脏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雷剑  蒋海清  田云生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3):202-203,189
目的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已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CT平扫7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为等密度;CT强化特点:病灶动脉期快速显著增强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为等密度,7个病灶检出瘢痕。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FNH的增强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及MRI检查对听神经瘤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86例听神经瘤临床资料。比较MSCT、MRI及二者联合对听神经瘤诊断效能,并分析听神经瘤MSCT、MRI特征。结果 MRI联合MSCT诊断听神经瘤准确率95.35%(82/86),明显高于单一MRI诊断的84.88%(73/86)、MSCT诊断的72.09%(62/86)(P<0.05)。MSCT平扫可见类圆形肿块,多为均匀等或略低密度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可为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MRI平扫囊性肿瘤T1WI、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实性肿瘤T1WI呈略低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实性肿瘤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结论 MSCT和MRI均可显示听神经瘤影像学特点,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在肝癌(HCC)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98例肝占位性病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对HCC、FNH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比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对微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HCC及FNH的准确率[98.11%(52/53)、93.33%(42/45)]高于常规超声[84.91%(45/53)、73.33%(33/45)],16排螺旋CT诊断肿瘤直径≤1 cm的病灶准确率92.11%高于常规超声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HCC、FNH患者,可提高HCC、FNH及微小病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相结合,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经X线平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衰竭骨折的病人,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分析确诊病例CT和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19例病人确诊为衰竭骨折。CT主要表现为线样模糊低密度影,在脊椎多为线片样高密度。MRI T1WI多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STIR多呈明显高信号。CT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95%、92%/67%、90%/8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优于MRI,Kappa值分别为0.728,0.459。结论:螺旋CT与MRI均有助于平片阴性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但螺旋CT的准确性略高于MRI,可能因为螺旋CT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