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D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Hz、高频5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者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d后低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3.67±8.15)分降至(10.05±4.83)分,高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4.76±8.69)分降至(8.81±4.21)分,两组患者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频组治疗10d后其HAMD分值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其HAMD分值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患者治疗后其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F1)、阻滞因子(F2)、睡眠障碍因子(F3)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频组认识障碍因子(F4)、绝望感因子(F5)分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D伴随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低频及高频rTMS对PD患者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均较显著,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TMS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0 d。于磁刺激治疗前、治疗结束当日及治疗结束30 d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结束当日,rTMS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MS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0 d后,对照组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结束当日(P<0.01),2组HAMD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高频rTMS辅助治疗P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低频刺激组(n=22)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高频刺激组(n=25)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0Hz;假刺激组(n=23)随机给予左右侧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3组患者间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假刺激组无明显改变;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比低频刺激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的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8例PSD患者分为心理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口服,心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rTMS组患者则辅以高频(10 Hz)...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伴有认知功能受损的PSD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1 Hz低频r TMS治疗、5 Hz高频r TMS治疗及假刺激治疗,三组同时均予以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综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程度、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三组HAMD及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高频组与低频组HAMD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低频组与高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高频组HAMD及MBI评分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r TMS治疗PSD安全有效,在疗程为4周时,高频r TMS较低频r TMS对改善PSD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及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高频组、低频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同时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高频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FMA、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较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能更显著改善病灶侧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脑卒中偏瘫伴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其MMSE、HAMD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脑卒中偏瘫伴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其MMSE、HAMD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抑郁(B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BDD患者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服用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总体印象一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25.71%,P〈0.01)。结论:rTMS可以更早地改善BD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提高治疗BDD的有效率和缓解率,可作为治疗BD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13.
孙玮  赵晨光  牟翔  刘卫  袁华 《中国康复》2017,32(2):102-10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及假刺激组各2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真刺激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Hz),作用于非患侧大脑M1区上肢投射区。假刺激组给予假刺激,作用部位与真刺激组相同。于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ULFMA)、Barthel指数(BI)、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上肢F波潜伏时及波幅。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真刺激组腕屈及肘屈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降低(均P0.05),真刺激组ULFMA及BI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提高(均P0.05),假刺激组MAS、ULFMA及B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真刺激组MEP潜伏时较治疗前及假刺激组显著缩短,波幅提高(均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F波在所有受试者均被引出,出波率100%。2组患者F波潜伏时、波幅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了患侧大脑M1区上肢投射区的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白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音乐疗法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PSD患者69例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23例)、TMS组(21例)和联合组(25例),分别予以常规康复、常规+rTMS康复或常规+rTMS+音乐疗法康复4周。于入院后当天及治疗后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测定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的HAMD评分、m BI评分和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4周各组HAMD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的mBI评分和5-H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TMS联合音乐疗法治疗PSD可明显降低抑郁量表的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5-HT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上下楼梯和平地步行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2∶1),将其中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 rTMS的治疗方法,按照磁刺激量的大小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05. Hz rTMS组、5 Hz rTMS组各30例;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给予rTM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05.、5 Hz rTMS组治疗后MMSE、Mo‐CA、HAMD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MMSE、MoCA、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患者的潜伏期以及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前 Han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 ET‐1和 VEGF的含量显著的增加,并且随着磁刺激的加大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也逐渐的增加( P <00.5)。【结论】rTMS可以显著地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诱导电位P300和神经心理学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