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学龄前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以促进康复。长期以来,心理护理在成人护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儿童的心理护理重视不够。学龄前儿童中绝大部分有过生病经历。其中30%的儿童至少住院治疗一次,5%左右的儿童则多次住院[1]。患病对患儿的心身发展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轻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重则阻碍儿童正常的心身发展,出现发展危机。危机的出现反过来影响治疗和护理。因此,只有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病后的心理反应有充分的认…  相似文献   

2.
学龄期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住院处儿科常见病,我科从1986年8月至1996年8月共收治学龄期肾病患儿17例,经过了解分析患儿的心理,从关心患儿,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以讲清道理为主,将护理过程作了为教育过程,与首次住院的患儿多交谈,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结交新伙伴消除患儿的焦虑与不安,住院期间允许学校教师和同学来探探视,为患儿补习功课,消除患儿怕失去新知识落后于别人的不安心理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学龄前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必须首先搞好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下面谈几点体会.1 学龄前患儿的心理变化当患儿入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及对疾病诊治要求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活动,使患儿精神情绪受到影响.他们会觉得不快、忧郁、孤独,这种情况下会使患儿耐受不住而哭闹不止.有的患儿对医护人员穿的白大衣,戴的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学龄期住院患儿心理压力源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提高学龄期住院患儿对医疗措施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提高医护护理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90例学龄期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住院24 h内,通过访谈记录和自编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儿心理压力产生的相关因素。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根据其心理压力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5 d后重新进行访谈记录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害怕被告知异常,害怕离开家人、朋友是主要心理压力源,干预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上述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结论:学龄期住院患儿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住院患儿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6.
小儿在解剖、生理、心理上与成人不同 ,小儿在患病后的心理活动、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措施也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在 2 0多年儿科临床实践中深切地感到 ,要使住院患儿早日康复 ,必须重视对患儿心理活动的研究。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1 住院患儿的心理特点1.1 从病程与病情来把握患儿的心理特点 患病初期 ,大多数患儿以焦虑为主 ,尤其急性起病者 ,但又同时抱有强烈的恢复愿望。恢复期 ,病情好转 ,患儿信心增强 ,有的感到欣慰 ,有的则急于求成 ,以致身体的实际康复程度还达不到心理的要求而影响了康复。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在肢体未完全…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生理心理方面具有独特性。学龄前期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动作能力,活动范围扩大,正是儿童认知、心理、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此期儿童如患病住院,不仅要经历病痛的体验,还要与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环境和各种侵入性操作,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相似文献   

8.
唐勤 《四川医学》2003,24(3):327-327
儿童是一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群 ,也是一组脆弱的人群。因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患儿因恐惧心理适应性改变 ,其身心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就会影响治疗的过程和预期恢复。本文对 5 8例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8例患儿均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腹泻病、心脏疾患、肾炎等。男 38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2岁。1 2 方法 :对学龄前儿童采用直接行为观察法 ,对学龄期儿童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项目 :患儿从住院 ,皮试 ,…  相似文献   

9.
在未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时,学龄期儿童住院后只是简单机械的打针输液,有的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往往使医患之间产生一些误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理占有举足轻理的地位。笔者在致力于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时,努力探索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巧兰 《中原医刊》2004,31(13):65-66
学龄前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早日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学龄期患儿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200名首次接受胃镜检查的学龄期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检查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儿胃镜检查中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耐受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学龄期患儿对胃镜检查的耐受能力,有助于检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儿52例,其中34例是学龄期儿童,针对此期患儿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学龄期作为儿童自我意识以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学习、控制、理解以及分析能力,心理相对稳定、能理解医护人员的说教、体会医护人员的意图[1].但儿童毕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手术等陌生事件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而难以配合麻醉,进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和预后[2].本研究对56例手术儿童在术前给予动画片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护理的目在于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难题,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之处于最佳身心状态。学龄期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智能发展较快,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因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及治疗的进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接受门诊注射的学龄前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门诊注射窒每天接受注射的患儿很多,其中学龄前儿童占80%以上。他们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要承受着打针时疼痛。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行为反应,造成护士不易确定进针位置,使肌肉损伤,针头弯曲等。只有掌握学龄前儿童在注射前的心理特征与需求,才能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为此,笔者对2004—11~12对肌肉注射200例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调查和行为观察,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儿的心理素质,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服毒患儿,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患儿及家属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护患关系更加密切,病人满意度95%以上。结论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降低少年儿童,自杀意念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儿的心理素质,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的服毒患儿,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使患儿及家属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护患关系更加密切,病人满意度95%以上.结论 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降低少年儿童自杀意念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20.
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是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患儿到这里来接受治疗,带着较复杂的心理特点。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护士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激发患儿的控制能力,以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