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研究情况和药物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作概述了近年来有关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苯妥英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法观察了苯妥英与安慰剂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苯妥英治疗有一定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D)。国外报道可多达44%,国内报道9%左右。不少学者曾试用过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作者给全院评定为TD的病人采用维生素E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迟发性运动障的发生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长期住院的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抗精神病药剂量恒定维持治疗6个月。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它神经精神疾患。先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专业量表进行全院患者筛选,最终选出合乎要求病例109例,再用AIMS量表评定,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三组,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安棕酯)、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使用SPSS10.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三组药物与TD的相关性。结果利培酮组的AIMS总分显著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32),与氯氮平组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利培酮组,氯氮平组致TD症状的严重程度偏低,或对TD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与安慰剂双盲自身对照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16例,以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为评定工具,按双向序贯t检验逐个观察。至第10例时便获得结论,尼莫地平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表剂,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严重副反应,本文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易感基因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那根治疗TD的疗效。方法 对60例TD患者进行了非那根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采用AIMS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12周,第6、12月时进行TD评定。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时AIMS总分显著降低,平均下降46.4%,随后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正常活动的影响程度也显著减轻。此外,不论治疗前或治疗后,多数患者并未关注其自身的异常运动。结论 本研究提示非那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T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有人报道,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V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有效。为此,我们于1993年2月—1993年4月,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TD患者,应用大剂量VE治疗,并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对照观察。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并发症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泰必利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于后。1对象与方法对我院260例住院患者以异常不自主动作评定量表(AIMS)和迟发性运动量表(TDRS)进行迟发性运动障碍筛选,凡AIMS评分大于2分者视为可疑病例,共计20例;然后对本组患者使用海俄辛0.3mg治疗,每日两次,连续3天,用药期间不自主动作消失,缓解者作为排除TD。若症状加重或不变则为入组对象,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异常运动,共计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8岁。精神病程3~49年,平…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严重副反应 ,本文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易感基因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方法:以氯氮平治疗TD患者32例,剂量为200—600mg/d,疗程24周。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以AIMS减分率评定疗效,并随访半年。结果:痊愈7例,显著好转5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显效率37.5%。无效组年龄显著高于显效组和好转组;疗前无效组AIMS评分显著高于显效组和好转组。结论:氯氯平对TD有一定疗效,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症状的加重,疗效减退。  相似文献   

15.
对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1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行氯氮平治疗,结果2例基本痊愈,4例显著好转,3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  相似文献   

16.
17.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简称TD)是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尤其是典型抗精神病药后所出现的一种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活动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每年发病率为2%~3%[1]。TD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对TD的治疗也没有一致有效的办法,且多预后不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目前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学研究1.1多巴胺受体超敏假说该假说目前受到质疑。在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中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上海市民政局三所精神康复院1989年协作进行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中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共742人,TD发生率为14.06-16.39%,最常涉及部位为上肢,唇及口周,作者认为,为减少TD发病,慢性病人的药物维持治疗应提倡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长期使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进行了三年随访,发现TD发生与年龄,病程,疾病严重度,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有关;部分TD病人加大氯氮平剂量后TD症状缓解,临床以口面部和上肢的运动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迟发性运动障碍(TD)治疗的五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