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改良的经腰椎峡部入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的经峡部入路方法治疗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9例,女43例;年龄32~58岁,平均46岁.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无伤口感染.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6%.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改良的经腰椎峡部人路可较容易进入椎管和侧隐窝,利于行神经根减压,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其中L3-4 1例,L4-5 11例,L5-S1 4例.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28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2例,无差.优良率88%,未发现腰椎不稳征象.结论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具有显露清楚、创伤小、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比较三种没术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各自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本院1992年8月-1998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同时摄X线片观察手术对局部稳定性的影响,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19例,手术时间平均62分钟,平均出血量58ml,手术总优良率93%。经椎板、峡部关节突切除途径5  相似文献   

5.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5-09—2017-10间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腰椎后路正中入路,观察组(49例)以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1例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1例,均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可无,差无。优良率为100%。结论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49例瞄。椎间盘突出症均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结果49例获得6-9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术后各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按腰椎改良MacNab功能标准:优22例,良26例,可1例。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出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6~75岁,平均65.8岁。单节段椎管狭窄15例,2节段狭窄18例,3节段狭窄12例。术后复查腰椎三维CT了解截骨部位愈合情况。采用Nakai分级标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年峡部骨性连接率平均为87.6%,术后2年全部45例未见明显腰椎滑脱。本组病例根据Nakai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1.1%,JOA 29分法评定结果优良率达88.9%。结论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5.6岁。均再次行单侧MED手术,其入路和经过与常规MED相似。结果:8例患者的神经根显露和减压良好,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45ml,平均住院12.7d。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46个月,平均20.8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例,良3例。结论:对于首次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行MED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6例,其中男5例,女1例。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36.8岁。椎间盘突出症状持续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21个月。应用标准的椎间隙显露联合横突间显露,经两个手术窗去除了椎间盘突出,解除了双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术后随访20~6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恢复率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例,良2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技术很适宜用单入路方法治疗有困难的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6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42.6岁(35~60岁).20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5.5岁(30~64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经关节突入路和经横突间入路,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横突间入路,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8.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失血68ml,平均住院日13.8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术中失血95ml,平均住院日16.5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2例患者达优,3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4例良,2例可.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有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能够尽可能维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融合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盘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结果该术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5%。结论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问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可有效地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的后柱结构从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椎问盘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融合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盘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结果 该术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5%.结论 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可有效地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的后柱结构从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8—2021-10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与腰椎JOA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4.1个月。术中及术后无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腰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加重,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1个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3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5.45%。1例术后14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进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 9月 ~2003年 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 83例,随访患者 81例,年龄(55. 25±19. 21)岁,随访时间 (1. 68±0. 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术后采用Stauffer 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 87%与 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87. 81%与62. 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 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 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它是腰椎间盘脱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2月~1998年2月经椎板峡部外缘手术入路切除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55岁,平均39-8岁,有外伤史12例。病程2~46个月,平均28-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7月~2016年11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评价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进行Mac 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75 min,平均60.5 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游离椎间盘髓核组织已摘除,硬膜囊、神经根无受压。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腰腿痛VAS分别为(2.2±1.0)分、(1.7±0.9)分、(0.8±1.1)分,均较术前(7.4±1.0)分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6个月按Mac Nab标准评定,优3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3%(42/4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经横突间入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5月至2005年10月25例接受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术后最终结果以12个月随访时为准,12例腰背部疼痛得到缓解,有3例患者肌力无明显提高,2例患者感觉缺失区域未恢复,所有患者的膝腱反射恢复正常,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结论经横突间手术入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低限度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不需进行融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