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因甲状腺肿瘤巨大,经传统中线切口手术难以保全带状肌时的解决方法。方法对甲状腺肿瘤大于4cm的病人(74例),术前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6例)用传统经中线切口手术方法,乙组(38例)不打开中线,而经带状肌分离径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结果术中需切断带状肌者共16例,甲组15例,乙组1例。术中出血有大于100ml者9例,甲组8例,乙组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来自甲组。结论对甲状腺腺瘤大于4cm的病人,经带状肌分离径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较传统经中线切口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方法简便、带状肌切断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间该院接收的92例甲状腺结节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46例。甲组采用低位小切口术,乙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VAS评分与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甲组术后VAS评分为(1.0±0.6)分,乙组为(3.0±0.7)分。甲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长度,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0.05)。从心率异常率与血压异常率上看,甲组分别是10.87%、6.52%,乙组是39.13%、30.43%。甲组明显比乙组低(P<0.05)。结论: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积极应用低位小切口术,可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恒乾 《大家健康》2016,(11):112-11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胃穿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及病情情况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92例,甲组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乙组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疗效。结果:乙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低于甲组(14.1%),但术后复发概率(16.3%)大于甲组(4.3%),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上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单纯修补术相对来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应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肝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3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为21例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12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0.26±16.25)ml,手术时间为(71.25±21.01)min,在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4.76%。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9.65±25.45)ml,手术时间为(94.68±36.25)min,在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出现腹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5%。甲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乙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创伤性小,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其在术后更快地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8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例。甲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治疗,乙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乙组的(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术中、术后情况明显优于乙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较优越,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为甲组和乙组,各43例。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2组患者不同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况,有利于患者自主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收集腹股沟疝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签署的手术方式来分组对照。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为58例,设为甲组。采用腹膜外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54例,设为乙组。分析甲组和乙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可活动时间比乙组短(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率比乙组低(甲组5.2%比乙组16.7%,P0.05)。1年内甲组复发率比乙组低(甲组1.7%比乙组9.3%,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中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传统疝修补术更有优势,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邰红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55-156,15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并与传统开腹下胆总管切开I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病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后Ⅰ期缝合,乙组病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下胆总管切开后Ⅰ期缝合,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甲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的创伤等方面均比乙组影响小,而术后并发症与乙组相似.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手术方式,比传统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根据初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甲组28例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乙组28例为新式剖宫产,丙组30例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比3组患者再次妇科手术时的相关指标。结果丙组手术用时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甲组与乙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甲组与乙组,盆腹腔粘连率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与乙组。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患者再次行妇科手术时影响最小,在剖宫产时应尽量选择这一术式。  相似文献   

10.
徐武林 《大家健康》2014,(8):116-116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急腹症5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8例实施开腹手术,对乙组28例实施腹腔镜治疗。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甲组,术后恢复进食及排气时间短于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成功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248例,先采取闭合复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4例。甲组采用石膏后托外固定治疗法,乙组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法。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甲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2.6%,乙组为99.2%;乙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卵巢囊肿蒂扭转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1例进行微创手术,对乙组21例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乙纽,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效果较好,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镜下肺大炮切除术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期间该院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24例患者作为甲组,选择同期采用开胸术治疗的另外24例肺大泡患者为乙组,对比分析甲乙两组不同疗效。结果:甲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术后 VAS 疼痛评分等数据均优于乙组,且结果对比差异(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相比,对肺大泡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100例外科重危病人,随机分为手术后预防性机械通气组,术后预防性机械通气6-96h,术后吸氧组术后予鼻管吸氧。两组各50例分别观察氧俣指主后呼吸道并发症,病死率等。结果:(1)PaO2/FiO2比值,术前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甲组即开始升高,乙组反而下降,两组已无差异,P〉0.05;(2)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甲组12%,无呼衰死亡,乙组36%,3例死于呼衰。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中段食管癌切除术式对病人肺功能和胃排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比较胃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吻合术式与传统的经胸腔主动脉弓前至弓上吻合术式对中段食管癌病人肺功能和胃排空的影响。②方法将40例中段食管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和经食管床弓后吻合法治疗。检测病人术前、术后14d的肺功能,并应用放射性核素测定术后病人的胃半排时间。③结果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中期流速以及胃半排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3~9.47,P〈0.05)。④结论弓后法可缩短病人胃排空时间,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蔡旌槐  方志潮 《广东医学》2001,22(7):614-615
目的 探讨后尿道断裂的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58例后尿道断裂患者依不同时期分为甲组(18例)及乙组(40例),甲组采用单纯性膀胱造瘘、二期尿道修补,乙组采用尿道会师及牵引方法,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甲组术后并发尿道狭窄8例(44%),阳瘘10例(56%),乙组术后并发尿道狭窄13例(32%),阳瘘6例(15%)。结论 尿道会师加牵引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作为后尿道断裂急诊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心内直视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Lac)的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心内直视术预后提供早期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按照不同的预后分为三组:甲组:术后无并发症组;乙组:术后有并发症组;丙组:死亡组。观察各组ScvO2和动脉血Lac的变化趋势,采用线性相关对ScvO2和动脉血Lac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ScvO2均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Lac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甲组的ScvO2总体水平高于、而Lac总体水平低于乙组。丙组的ScvO2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Lac水平持续上升,ScvO2与Lac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入ICU后各监测时间点丙组的ScvO2水平和甲、乙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12h起丙组的Lac水平和甲、乙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内直视术后ScvO2的变化和预后密切相关,术后ScvO2水平持续下降,预后极差,且比乳酸更早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小切口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分别在甲状腺腺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6例,分成各33例的甲组、乙组。甲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乙组,且乙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甲组(P0.05);甲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术与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甲乙两组各28例,甲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乙组予以保乳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等指标均优于乙组,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92.8%)显著高于甲组(46.4%),对比P<0.05。结论:在针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上,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两种手术治疗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但保乳术治疗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更好,因此临床上治疗乳腺癌首选保乳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蔡旌槐  方志潮 《广东医学》1999,20(6):456-457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 比较1997-1998年64例(甲组)术后注射镇痛药吗啡与1995-1996年56例(乙组)术后非镇痛的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镇痛效果。结果 甲组术后镇9痛效果比乙组好(P〈0.01),并发尿急迫感,膀胱痉挛痛发生率比乙组低(P〈0.01)。膀胱冲洗时间,拔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及住院时间比乙组短(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效果好,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