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186名一氧化碳作业工人的研究发现,外环境一氧化碳浓度与呼出气一氧化碳及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三者之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发现,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的工人,甲皱微循环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2.
3.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忽视安全生产和防尘防毒管理工作,我省先后发生多起急性砷化氢、氮气、硫化氢、氯气、磷化氢、五氧化二磷、混合性气体等中毒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职业危害形势严峻.现将几起典型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卫生》2004,(1):53-54
沥青中毒多因生产.使用和运输中。吸入其蒸气、粉尘或皮肤接触时间较长而中毒。沥青以煤焦沥青毒性最大。判断有接触沥青史,常出现以下症状:①皮肤症状:暴露的皮肤有红肿、水疱、糜烂、刺痛、渗出液、日照加重。过敏皮肤损伤较甚。②眼睛:结合膜充血、流泪、怕光,有异物感。③消化系统:口干渴、恶心呕吐、腹痛等。④呼吸系统:胸闷、气急、咳嗽、哮喘。⑤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⑥其他:发热、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黄疸。  相似文献   

5.
因误食或投毒等原因而发生的毒鼠强急性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生产性中毒较为少见.现将我中心诊治的1例生产性毒鼠强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起急性羰基镍中毒事故的调查大连市劳动卫生研究所(116001)赵鹏,凡恩来,徐杰,孙静瓦房店市卫生防疫站邰恩元,张晶某化肥厂于1991年引进节能新技术,生产甲烷化煤气用于市民燃气。1992年4月该厂煤气车间工人为更换已失活的催化剂,发生急性羰基镍中...  相似文献   

7.
8.
丙烯酰胺中毒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烯酰胺是工业国防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工产品。主要用于树脂的合成、地下建筑、堵水、油漆生产、金属涂料、造纸等行业。由于接触人群较多 ,造成的职业危害也比较严重。现就我所收治的 1 6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供同道参考。一、一般情况本组病例来源于我市生产丙烯酰胺的某化工企业。其生产工艺为丙烯腈→发酵液→米样粒→厚水剂→丙烯酰胺。在各个工段中 ,除接触丙烯腈及丙烯酰胺外 ,均不接触其他有毒物质。 1 6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 8~ 46岁 ,平均 2 7.3岁。工龄 1~ 1 5个月 ,平均 2 .1个月。各工种中毒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中毒往往病因明确 ,容易诊断。但有时没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 ,患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中毒 ,对临床诊断和处理造成了困难。现就我省 3起职业性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分析如下。一、事故介绍1 事故一 :某铅盐公司 2次试生产过程中 ,用炼铅的矿渣经处理产生含杂质的氧化锌 ,然后加硫酸酸化沉淀 ,取上清液加锌置换杂质 ,再经处理生成纯度较高的氧化锌。第 1次试生产有 2人参与 ,加锌后闻到一种难闻的气味 ,1h后相继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乏力 ,并未在意 ,6h后相继出现酱油色尿、皮肤及巩膜黄染 ;发热 ,体温最高达4 …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是一种杀鼠剂,对人体有高毒,因皮肤污染或误服可引起急性中毒,重度中毒的死亡率高。我们成功抢救一名氟乙酰胺中毒昏迷22天的儿童,现总结如下。病例介绍刘××,女性,8岁,河北籍,1991年11月22日8时许(早餐后约1小时),因恶心、呕吐、腹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柳州市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例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柳州市四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资料,进行中毒患者例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3年间共收治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4 181例;12月至翌年3月这4个月共计3 410例(占81.6%)。以每年均值计算,中毒高峰期位于1月,多达309例(每百万人口130例);5—10月为低谷期,月均不超过20例。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均以夜间21时到次日凌晨3时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 278例(占5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当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24 h大气压差(r=-0.409、-0.269、-0.162,P < 0.01),发病例数与当日大气压、24 h温差、相对湿度则呈正相关(r=0.353、0.240、0.085,P < 0.01或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减少0.432%、0.128%;24 h温差、相对湿度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增加0.292%、0.054%(R2=0.285,F=89.34,P < 0.05)。
  结论  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与当日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气象因子的变化,加强宣教、预警,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以期建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模型。方法收集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气象资料(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2.5)浓度资料,以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SO2日平均浓度与日最高气压和日最高气温呈负相关,与最低气压呈正相关;NO2日平均浓度与最低气温呈负相关;PM2.5日平均浓度与日最小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呈负相关。结论气象因素的变化对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在污染物特征及地形地貌基本不变、总的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预测气象因素变化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气象因素对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建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模型。方法收集深圳市2002—2007年气象资料(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气压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风速)和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日最小相对湿度与大气中SO2、NO2浓度呈负相关,日最低气温与大气中NO2浓度呈负相关,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与大气中PM10浓度成呈负相关,日气压差与大气中PM10浓度呈正相关,SO2、NO2、PM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象因素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利用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互关系可建立反映两者内在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关联的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利用广州市2005-2012年全人群每日流腮发病人数的数据和同期的气温、相对湿度和气压、风速等主要气象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子与流腮发病的关联性。结果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腮49760例,日最高、日平均、日最低气温中位数分别为28.3、24.2和21.2℃;日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为75.0%;日平均日照时间中位数为3.9h;日平均风速中位数为1.5m/s;日平均气压中位数为1007.1hPa。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气温(日最高、日平均、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与流腮的发病呈正相关(r=0.305、0.314、0.321、0.207、0.215.均P〈0.01),日平均气压与流腮的发病呈负相关(r=-0.460,P〈0.01)。日平均气温为34.2℃,滞后0d时相对危险度(RR)最大,为1.05(95%CI:1.02—1.1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99%,滞后24d时RR值最大,为1.39(95%CI:1.03~1.89)。以各气象因子自身的中位数为参照值,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的第99百分位数(31.7℃、95%)在总滞后时间30、24d对流腮发病的RR分别为1.81(1.41-2.32)、1.28(1.02—1.59)。气温对流腮发病的效应中,女性所受的热效应和冷效应均大于男性,热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可能是流腮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夏季应对易感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气象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交叉设计思想,对某监测点历年逐月的HFRS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率影响的分季节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影响HFRS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春季为前6个月最低气温、前12个月平均气温、前6个月降雨量、前12个月降雨量、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前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3个月平均气压、前6个月平均气压、当月平均风速;夏季为当月平均气温、当月降雨量、前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12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3个月总日照时间、前3个月平均风速;秋季为前6个月平均气温、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当月总日照时间、前3个月平均风速;冬季为前3个月降雨量、前6个月降雨量、前12个月降雨量、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前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3个月日照时数、前3个月平均风速.结论 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HFRS,不同季节各气象变量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气象资料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当日平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最大,平均气温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82(95%CI:1.250 ~1.315)、1.027(95% CI:1.001~1.055)、0.661(95% CI:0.637~0.687)、0.960(95%CI:0.937~0.98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同时调整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强的影响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423(95%CI:1.377~1.471)、1.082(95%CI:1.041~1.124)、0.633(95%CI:0.607~0.660)、0.971(95%CI:0.944~1.000).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春季、夏季日平均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说明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暑;秋季、冬季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减少,说明秋冬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应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路径分析模型研究气象因素和肠道病毒活跃程度等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通过绝对适配指标、相对适配指标和简效适配对模型进行评价和修正。结果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滞后效应在5 d左右,手足口病受到平均相对湿度、大型蒸发量、平均气压、肠道病毒活跃程度和是否长假期的直接作用,受到平均气温、是否降水、大型蒸发量、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压及最大风速风向的间接作用,与平均风速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路径分析模型可以较好的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安市莲湖区和雁塔区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 2015-2018年,根据2012年西安市6个主城区全部环保站点的环保监测数据,包括NO2、SO2,PM10、PM2.5、CO和O3,选择上述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莲湖区和相对较低的雁塔区分别采集空气样本,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开展PM2.5的质量浓度检测。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日均二级浓度限值标准(75μg/m3),按照不同年度、区域和季节对检测结果分别开展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同期西安市气象局气象数据资料,包括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气压、日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析PM2.5质量浓度与气象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共采集分析空气样本660份,PM2.5质量浓度中位数为71μg/m3,达标356份,样本总达标率为53.94%,4年样本达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017年>2018年>2016年>2015年(P<0.001),全部样品PM2.5质量浓度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P<0.001)。样本达标率和PM2.5质量浓度在莲湖区、雁塔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样品达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P<0.05);不同季节PM2.5质量浓度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0.001)。日均温度、日均气压、日均风速、日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最低温度同PM2.5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01)。莲湖区和雁塔区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的调整后R2分别为0.390和0.373。结论西安市两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秋冬季PM2.5污染较为严重。气象因素影响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杭州市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基础上,分析杭州市2006-2008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间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量、降水量、能见度、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的影响。结果最高温度、湿度、气压、风速、40cm地表温度与腹泻日发病数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发生的流行病学因素,探讨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6年2月14日同一天发生的家庭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并选取与病例同样使用煤炉的邻居29户67人为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及自救情况、家庭住房情况、燃煤情况等。同时了解中毒发生前后当地气压、气湿、风向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毒者居住区域呈散在分布,居住场所多为面积6~15m2的一楼或者平房,通风不畅;家庭使用煤球炉,并有将其放置卧室内的习惯。聚集性事故发生当天气压低、湿度大、微风。同住人数少、采取有效自救是影响中毒程度的保护因素;救治时间晚、年龄大、中毒时所处房间居整栋房屋中间或朝北、中毒前封炉时间晚、被发现的时间晚、窗户朝西及朝北、烟囱朝西均是导致中毒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一氧化碳中毒聚集性发生与温湿度、风向、居住条件、房屋方位和门窗、烟囱朝向等有关。加强气象因素与中毒伤害关系研究,开展中毒监测预警、对居民进行中毒预防健康教育、改善居住环境可以控制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聚集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