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80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CTA显示正常表现者12例,脑血管病变68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结果 12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68例脑血管病变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诊断明确。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医药指南》2015,(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CT平扫确诊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8例二次以上脑出血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观察其出血原因,并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及术后结果相对照。结果 MS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达90%。其中检出动脉瘤40例(80%),动静脉畸形4例(8%),血管发育不良1例(2%),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中所见进行对比,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病灶、可以观察到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吻合率达100%。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明确其大小、位置,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安全、快捷、有效、无创的特点,准确率高,还可以在计算机工作站上模拟手术路径,对临床采取及时、适当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 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最重要的进展 ,在大血管病变诊断中 ,SCTA有望取代有创伤性的常规血管造影。由于SCTA在多数血管病变的应用需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 ,SCTA技术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图像质量和解剖细节的显示。笔者通过 10 0例腹部SCTA检查资料分析 ,以探讨最佳技术参数。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9月 10 0例心、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所作SCTA成像资料 ,男 6 1例 ,女 39例 ,年龄 2 1~ 57岁。SCTA方法 :采用ElscintCTtwin机 ,螺距Pi… 相似文献
7.
高胜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56-5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病变显示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临床疑为肾动脉狭窄患者均行SCTA检查,其中2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56例患者的SCTA诊断结果和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56例患者中SCTA诊断为肾动脉狭窄19条,肾动脉正常95条,共114条。24例有DSA对照的患者DSA诊断结果显示肾动脉狭窄21条,正常25条;SCTA诊断结果显示,肾动脉狭窄19条,正常27条,与DSA诊断结果比较,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100.00%。结论: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对肾动脉狭窄做出准确判断,能一定程度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栓塞 (PE)是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的危重疾病 ,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P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敏感性高 ,但特异性低 ;肺动脉造影诊断准确可靠 ,一直被公认为金标准 ,但有创伤性和并发症 ,临床尚不能广泛开展 ;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可充分了解血栓的范围和程度。笔者总结了肺栓塞患者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 ,讨论其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2月临床收治疑诊为栓塞的12例患者 ,年龄24~65岁 ,平均51 7岁。男9例 ,女3例。其中3例有明确的下肢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aphy,简称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11例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SCTA后,分别用slab-MIP、bone-SSD、edited-SSD对原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11例SCTA中检出8例颅内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5例,右颈内动脉C2段和右大脑中动脉膝部同时伴有一个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下端较大动脉瘤并伴有血栓1例,右后交通动脉瘤1例).SCTA很好地显示了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生长方向、数目、瘤颈大小以及与颅底骨之间的解剖关系.结论SCTA适合于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快捷、无创,检出率高,并为临床制定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案提供了直接的实际解剖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正常血肌酐(Scr)水平脑血管病患者肾小管损伤对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63例、脑出血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共126例)空腹血清tHcy、Scr及晨尿中微量白蛋白(u-ALB)、α1-微球蛋白(α1-MG)。以u-ALB和α1-MG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的分类依据,共分为4组:①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损伤组(组1,32例)。②单纯性肾小管损伤组(组2,18例)。③单纯肾小球损伤组(组3,22例)。④肾小球、肾小管无损伤组(组4,54例)。结果组间比较:血tHcy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3),两两比较显示组1、组2明显高于组4(15.5μmol/L,14.2μmol/L vs12.1μmol/L,中位数,P<0.01),组3与组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53.1%)明显高于组3(22.7%)和组4(22.2%)(P<0.05,P<0.01),与组2(38.9%)无显著性差异。合并组(包括4组,126例)相关分析: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LgtHcy与Scr显著相关(r=0.342,P<0.001),与Lg(α1-MG)显著相关(r=0.228,P=0.01),与Lg(u-ALB)无相关性(r=0.168,P=0.61)。②控制Scr后,偏相关分析显示LgtHcy与Lg(α1-MG)不再具有相关性(r=0.1318,P=0.143)。③控制Lg(u-ALB)和Lg(α1-MG)后,偏相关分析显示LgtHcy与Scr依然具有相关性(r=0.2961,P=0.001)。结论①单纯u-ALB升高,即早期肾小球损伤对血tHcy影响不显著。②早期单纯肾小管损伤可明显引起血tHcy升高。③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比,肾小管损伤不是血tHcy的独立影响因素。肾脏各部分的损伤中,肾小球滤过功能对血tHcy水平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SDB)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或AutoSet PortableⅡ Plus诊疗系统监测。结果39例患者中被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共35例(89.7%),呼吸紊乱指数(AHI)轻度16例(41.0%);中度9例(23.1%);重度14例(35.9%)。中枢性OSAHS有3例(占7.7%),单纯打鼾症1例。结论3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SDB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重视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早期、合理、科学地康复训练。结果经过细致、专业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80例患者中3例死亡,10例转院治疗,17例(25.37%)基本痊愈,45例(67.16%)生活基本自理,5例(7.46%)效果不明显。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重视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早期、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康复,且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8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30例,占15.96%;脑动脉硬化患者56例,占29.79%;脑血管痉挛患者78例,占41.49%;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4例,占12.76%。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方便、准确地筛查出脑血管病变,对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血清果糖胺(FTM)检测,探讨脑血管病(CVD)患者高血糖状态时的FTM水平,客观评价糖尿病对CVD的影响,鉴别CVD的高血糖状态。方法 设立脑出血、脑梗塞、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4组,对共137例研究对象采用比色法进行FTM分析,同时检测血糖水平以供比较。结果 两组CVD患者血清FTM水平、血糖检测值及异常率均高于两对照组,FTM异常者患CVD的相对危险度是健康及疾病对照者的4-19倍,脑出血组血糖异常率明显高于FTM异常率。表明FTM及血糖异常均是CVD的危险因素,而TM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糖尿病与CVD的关系。结论 FTM既可作为进行CVD危险因素研究的可信指标,亦可作为鉴别CVD高血糖状态,判断、监测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依据。其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可靠,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9.712、13.217,均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及转归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其与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人50岁以上发病者有明显差别(P〈0.05),及并发脑梗塞多见。入院时血糖≥16.7mmol/L,重症者多.病死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情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血糖≥16.7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大.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故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26例进行分析,其中出血性中风116例,缺血性中风210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其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出血性中风组血糖[(9.87±2.36)mmol/L]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组[(6.98±1.89)mmol/L](P<0.01);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98例,完全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46例)及对照组(52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时CH、TC、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并对2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后2周对照组CH、TC、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组[(3.2±1.2)mol/L比(4.5±1.2)mol/L;(1.4±0.3)mol/L比(1.6±0.3)mol/L;(35±6)g/L比(38±5)g/L;(108±11)g/L比(120±9)g/L,P<0.01],各营养指标与入院时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营养支持组肺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8%(5/46)比12.2%(18/52);9.4%(4/46)比10.6%(16/52),P<0.05],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好于对照组[(13.6±5.5)分比(8.1±4.1)分,P<0.01].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Ninety-eight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46 cases of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group and 52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dition of triglycefides,cholesterol,hemoglobin,serum albumin were contrasted when admission,2 weeks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nd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wo weeks after admission,various nutritional indicator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group[(3.2±1.2)mmol/L vs(4.5±1.2)mo]/L;(1.43±0.31)mol/L vs(1.62±0.33)mol/L;(35±6)g/L vs(38±5)g/L;(108±11)g/L vs(120±9)g/L,P<0.01].The infection rate of pulmonary and urinary tract of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0.8%(5/46)vs 12.2%(18/52);9.4%(4/46)vs 10.6%(16/52),P<0.05];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3.6±5.5)scores vs(8.1±4.1)scores,P<0.01].Conclusion Early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nutfiture status of patie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