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于发病6小时内检测45例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改变情况,之后连续监测15天,每日监测1次。结果4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27例,占60%,其中第3~7天TCD监测中,发现脑血管痉挛20例,占脑血管痉挛患者74%,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与第10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出血后第3~7天内。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60岁以上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女性患者较多.60~90岁段发病率高,发病无明显诱因多,以轻微头痛、呕吐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可以头晕、意识障碍、精神症状、高血压为首发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率低.为63%,CT阳性率低,为74%,再出血26%,脑血管痉挛9.2%.死亡率高达31%。临床上易误诊为高血压,颈椎病、脑炎等疾病,因此以该病的早期诊断需结合腰穿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3.
<正>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有报道最小者仅2月半婴儿,最大94岁,但以40—50岁最多见。由于年龄差异,病因不同,出血部位及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典型等原因,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病,现将15例SAH误诊病例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15例SAH误诊统计。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自1991~1997年收治的20例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男17例,女3例;月龄:0.5~24h12例,~48h5例,>48h3例;服龄:<38周6例,38~42周11例,>42周3例;胎次:第五胎18例,第2胎2例;胎儿因素:脐带绕颈3例,足位2例,双胞胎1例,巨大儿1例;母亲因素:胎盘功能不全2例,羊膜早破2例,重度妊娠中毒症、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及多囊肾并发肾衰各1例;产时情况;自然娩出7例,第H产程延长6例,产钳助产3例,创官产4例;缺氧情况:宫内窘迫8例,生后窒息19例(轻度4例,重… 相似文献
5.
6.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8%~10%[1]。本院自1995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3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老年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50~59岁4例,60~69岁10例,88岁1例。青壮年组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其中40~49岁7例,30~39岁8例,20~29岁7例,17岁1例。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88岁。发病1天内入院26例,1天~1周入院11例,15天入院1例。1.2 发病诱因:劳动或用力时发病10例,排便时发病5例,情绪激动时发病4例,劳累后发病6例;睡眠或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64例SAH患者的心电图、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其中初次心电图正常15例,异常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复查心电图,观察心电图有无改善或恶化,并与病情变化作比较。结果 15例初次心电图正常者,14例痊愈出院(93.3%),1例死亡(6.7%)。49例初次心电图异常者,35例痊愈出院(71.4%),5例恶化(10.2%),9例死亡(18.4%),两组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4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43例(87.8%)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心电图复查,其中心电图复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的29例,死亡1例;而心电图趋于恶化或无改善的14例中,恶化5例,死亡8例,余1例痊愈出院。结论 心电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SAH预后的参考指标。在治疗上要注意保护SAH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应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0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病,在脑出血、脑梗死之后占发病率的第3位。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SAH 80例,现将CT检查结果与临床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自发性、非外伤性的由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疾病 ,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现就我院内科 1 997~ 2 0 0 1年收治的 6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1例 ,男 2 7例 ,女 34例 ,年龄 1 8~ 75岁 ,平均 5 6.6岁 ,有高血压病史 1 2例 ,糖尿病史 5例 ,首次发病 5 2例 ,复发 9例。住院天数 2~ 2 8天 ,平均 1 9.4天。1 .2 发病诱因 :有明显诱因者 44例 ,占 72 .1 3% ,其中排便时发病 6例 ,劳动或用力活动时发病 2 2例 ,与他人争吵 4例 ,饮酒 5例 ,看电视 5例 ,过性… 相似文献
12.
从Levin(1953年)报道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aemorrhage)(以下简称SAH)的心电图变化后,对这一疾病所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报道逐渐增多[1.2]。我院自1984年2月~1999年9月共收治SAH156例(除掉由脑实质出血、外伤和出血性疾病所致的SAH)。其中64例(41.1%)表现正常(Ⅰ组),余92例(58.9%)均有不正常的心电图表现(Ⅱ组),现对这二组病例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Ⅰ组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51岁,男40例,女24例,Ⅱ组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60岁,男58例,女34例。(2)、高血压病史:Ⅰ组有14…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40例早产儿中治愈35例,占87.5%;死亡3例,占7.5%;自动出院2例,占5.0%.结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该病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诊疗信息、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探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刨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两组:非手术组(无手术指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5%硫酸镁2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手术组(有手术指征),去大骨瓣减压,清除并发颅内血肿及失活脑组织,撕破脑池或蛛网膜,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罂粟碱反复冲洗,术毕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5%硫酸镁2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漉。两组病人镁离子10d为一疗程,腰大池置管引流,原则上引出脑脊液清亮或淡黄色时拔管,非手术组平均10~15d,手术组平均7-10d。结果 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良好31例(57.41%).中残13例(24.07%),重残6例(11.11%),植物生存2例(3.70%),死亡2例(3.70%)。交通性脑积水10例(18.52%).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3例(42.59%)。结论 常规治疗重度刨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上,加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可提高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生存率,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症状复杂,预后情况不一,现将80例SAH的临床特征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另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也有外伤性SAH[1].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992~2002年我院收治原发性SAH 98例,现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 1991~ 2 0 0 1年 6 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经临床、腰穿、CT证实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病人共 6 2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5 6 .2 3岁。病初意识障碍 2 6例 (占总数的 4 1.9%)。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 12例 ,发生率 19.4 %,DCVS发生开始时间为 1~ 10天 ,DCVS组 12例中病初意识障碍 8例 (占 DCVS总数的 6 6 . 6 7%) ,非DCVS组的 5 2例中病初意识障碍 18例 (占非 DCVS总数的 36 .0 0 %)。再出血 6例 ,发生于病后 5~ 2 0天 ,平均 12… 相似文献
1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典型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常见且明显,并发症多,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结论: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例应高度重视,常规进行脑脊液等检查以减少误诊,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