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腹胀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笔者对 2 6例腹胀患儿 ,采用针刺治疗 ,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 6例患儿中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岁以内者 5例 ,1~3岁 8例 ,4~ 7岁 7例 ,8~ 12岁 6例 ;病程最短 4h,最长 48h。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等。2 治疗方法主穴 :气海、天枢、足三里、中脘、内关 ;配穴 :脐上痛加梁门 ,脐下痛加关元、中极 ;侧腹痛加阳陵泉。操作 :嘱患儿平卧位 ,常规消毒针具及穴位后 ,选用 5寸毫针 ,针刺深度为 1.5~ 2寸 ,至麻胀感得气为度 ,留针 5~ 3 0 m in。3 疗效标准痊愈 :即进针后 10~ 15…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276例均为门诊患儿。男172例,女104例;年龄最小25天,最大10岁,其中1月~1岁6月199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45天。伴轻度脱水39例。大便常规均未发现脓细胞。2 治疗方法取穴:阴交,气海穴。操作:根据患儿身高用30~32号1~1.5寸不锈钢毫针,找准穴位,常规消毒,左手固定针尖于阴交穴上,右手持针柄以25度角捻转进针,从阴交穴透刺气海穴,先捻转后提插5~10秒钟即可,不留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针孔。每日1次,3~5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临症配穴:呕吐加刺足三里,三阴交;腹胀重时加刺天枢;腹痛(小儿泄泻时啼哭)加刺阳陵泉。均不留…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承山穴透天凉手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取穴:主穴为双侧承山穴,配穴取长强。一般只取主穴,病程长而顽固者加配穴。 2、针法:患者俯卧位,双腿伸直,找准穴位后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2.5寸左右,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加刺长强穴时可取胸膝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刺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  相似文献   

4.
针灸辅助治疗常见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针灸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如疼痛、吞咽困难、纳差、呕吐等均有一定效果,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现将针灸辅助治疗常见恶性肿瘤的配穴及手法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一、针灸手法: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和病症的虚实选用。体质强的实证,用针刺凉泻手法、平补平泻手法和骑竹马灸法;体质弱的虚证,用针刺热补手法、平补平泻手法和艾卷灸法。一般是隔日针灸1次。若疼痛或发烧时,1日可针1~2次。疼痛时可留针20~30分钟,其它症状可留针15~20分钟或不留针。针10~12次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因具有刺激强度小,治疗时间短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小儿病症的治疗。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以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5个月,年龄最大3岁,平均2.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天,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常伴有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所有病例均依据《实用小儿腹泻病学》为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主穴:天枢、中脘、足三里、四缝。配穴:发热配曲池,呕吐配内关,久泻不止配长强。操作方法:每日1次不留针,补泻手法宜平和。3天为1疗程,1个疗程后无好转或加重改其…  相似文献   

6.
笔者临床运用针刺“归来”穴为主,治疗经迟(经行后期)屡用屡效,现简介如下。归来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操作:直刺或向耻骨联合处横刺1.5~2寸,针感以放射至小腹及外生殖器为佳。临床运用:各型经迟均首选归来(泻)。血寒加温针灸,泻血海;血虚加三阴交(补),血海(补);肝郁加曲泉(泻),太冲(泻)。典型病例:刘某,28岁,已婚,司药。1991年6月17日初诊。自诉:经水素来延  相似文献   

7.
嵌顿疝临床较常见 ,笔者应用针灸大敦穴治疗本病 ,能在短时间内使被嵌顿物还纳 ,腹痛消失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小3岁 ;病程 4~ 9h。临床均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不排便等症状和腹部程度不等的局部隆起。治疗方法取患侧大敦穴 ,消毒后用 0 .5寸毫针捻转进针 ,平补平泻 ,得气后留针并加艾灸 ,直至嵌顿物被还纳为止。辅助治疗 :行针灸的同时 ,用手法在被嵌顿物上轻轻按摩 ,帮助还纳 ,必要时肌注阿托品以缓解痉挛或肌注鲁米那以镇静。治疗效果1 2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获效 ,其中留针时间最长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选用0.30×25mm、0.30×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呈仰卧位,针刺处常规消毒。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阴虚火旺加肾俞、太冲。针后,灸百会、四神聪,40min/灸。1次/d,下午治疗。对照组60例主穴:百会、申脉、四神聪、照海。百会、四神聪平刺0.6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申脉、照海直刺0.5寸,得气后,照海穴行补法,申脉穴行泻法。配穴遵循虚补实泻。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治疗组60例主穴:内关、神门、三阴交神门直刺,进针约0.5寸,内关直刺,进针约0.8寸,三阴交直刺,进针1.0寸。得气后,平补平泻,配穴遵循虚补实泻法。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PSQl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SQl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本病56例,收效较满意。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诊断标准:1.腹痛、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腹泻次数每日在3次以上,泻前腹痛、腹胀、肠鸣,泻后痛减,腹部稍舒。2.腹痛、腹泻的发作与精神因素明显有关,与劳累有关,与饮食、受凉等亦可有关,而用其它疾患不能解释。3.乙状结肠镜或纤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各100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54例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1岁以内者21例,1~6岁者33例,平均2.3岁;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症,大便次数4~10次/日,均呈黄绿稀糊状或水样便,并分别伴呕吐、厌食、腹胀、腹痛等症。粪便化验均发现脂肪球、红细胞、白细胞少许,提示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征象,可排除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辨证分类:伤食泻25例,风寒泻12例,湿热泻9例,脾虚泻8例。治疗方法药用苍术、神曲、苡仁各10g,砂仁sg。加减:风寒者加藿香、厚朴、防风,湿热者加赤小豆、葛根、黄岑,呕吐者加茯苓、半夏、生姜,腹胀腹痛者加木香、陈皮、山植,脾虚者加太…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尤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66例,疗效较好。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取66例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2个月,以1~3岁者居多;发病最长者14天,最短者1天。 2 治疗方法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四缝(双);发烧者加曲池(双),泄泻时间较长,面色萎黄,滑脱不禁者加长强。手法:四缝穴以五分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其它各穴进针0.5~1寸,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1次。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针刺3次后,大便减为每日1~2次,腹胀、不食  相似文献   

14.
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面瘫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临床上我用温针灸风池穴为主治疗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病源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2 0例中 ,男 8例 ,女1 2例 ,年龄在 1 6~ 67岁之间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两年。2 治疗方法取穴 :主穴 :风池、曲池或合谷、足三里均为双侧配穴 :地仓透颊车、阳白、翳风、人中、背俞针法 :取 2 8号 1 .5寸毫针刺双侧风池穴 ,待得气后施温针炙 ,双侧足三里、曲池 (或合谷两穴交替 ) ,根据病人体质施补、泻、平补平泻手法。配穴依症状近取头面诸穴 ,病久者加背俞穴。 1次3 0~ 40分…  相似文献   

15.
腹部外科手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以及切口疼痛等。针刺可消除切口疼痛、术后腹胀、腹痛等不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股资料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术100例,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40例,肠梗阻术10例,剖腹产术20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术后6小时针刺,以平补乎泻为主,年老体弱久病者以补为主,年轻体壮、病程短者采用以泻为主。主穴为合谷、足三里。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胆道手术加阳陵泉,阑尾手术加上巨虚或阑尾穴,肠梗阻、剖腹产加三明交。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16.
徐宁 《新中医》1999,31(12):25-25
我们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儿,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均经头颅CT或头颅B超确诊。2 治疗方法21 取穴 主穴:四神针(即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即神庭与本神穴)、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3针)、脑三针(即脑户和脑空穴)。配穴:手三针(即曲池、外关、合谷穴)、手智针(即内关、神门、内劳宫穴)、足三针(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足智针(涌泉穴为第1针,涌泉穴后1寸左右各旁…  相似文献   

17.
<正> 治疗方法:主穴,内关,足三里。配穴,上腹胀满加中脘,胸闷不舒配阳陵泉,太冲,呃逆声声配攒竹。主穴进针1寸至1寸5分,施以提插捻转之泻法。 治疗结果:显效(针后呕吐停止,自觉症状消失)48例。好转(呕吐频度减轻,自觉症状缓解)16例。无效(针刺3次仍无改善)4例。 体会:由于手术牵拉眼肌,术后时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神曲"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泄泻的患儿按1:1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病例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5天后进行症状积分、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分析,治疗风寒泻、伤食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脾虚泻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者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伴随呕吐、腹痛、腹胀、发热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伴随精神状态改变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神曲"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腹泻是夏秋两季多发病,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该病患儿308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0例,女168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90 d;病程最短3 d,最长12 d。多数患儿曾接受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主要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啼哭,便溏次数增多。1·2治疗方法取穴:天枢(双)、足三里(双)、长强。针刺天枢、足三里时,患儿取仰卧位,直刺0.5~1寸,行捻转提插手法不留针。针刺长强穴,患儿俯卧位,针尖向上刺入1~1.5寸,行捻转手法不留针。艾条雀啄灸神阙穴10 min。配合捏脊疗法,捏到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时重提捏10余次。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白塞氏综合症是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类似中医“狐惑病”。主要症状为复发性口疮、外生殖器溃疡、眼结膜溃疡,是临床上不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本病。我们采用“赤医针”对白塞氏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此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在我们观察治疗的19个病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0-41岁的13例,42-50岁的6例;病程二个月——1年的5例,不足2年的7例,三年以上的有7例。二、治疗方法针具:选用牙科不锈合金钢丝。主穴针全长2寸5分,针长2寸,直径1.2毫米;赤针Ⅰ、Ⅱ穴用针全长2寸,针长1.5寸,直径1.0毫米;配穴Ⅰ用针,全长4.5寸,针长4寸,直径0.6毫米;配穴Ⅱ用针,全长2.5寸,针长2寸,直径0.4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