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刘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747-1748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其检出率.方法 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科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胃镜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肉眼分型Ⅱ~Ⅲ型为主,病变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部;管状腺癌最多;癌旁有半数以上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结论 既往有胃病史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胃镜及病理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和教育,提高警惕,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早期胃癌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接受外科病理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确诊为胃癌,胃镜活检确诊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病理特点:病灶直径:<3 cm 65例(81.25%),3~4 cm 10例(12.50%),>4 cm 5例(6.25%);浸润程度:黏膜下32例(40.00%),黏膜内48例(60.00%);肉眼分型:Ⅰ型10例(12.5%),Ⅱa型14例(17.5%),Ⅱb型14例(18.75%),Ⅱc型16例(20.0%),Ⅲ型15例(18.75%),Ⅱa型+Ⅱc型10例(12.50%)。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87.50%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临床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对早期胃癌初步诊断,并且准确率比较高,检测VEGF对淋巴结转移有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指定1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查医师完成55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镜检查工作,记录胃镜诊断所得临床表现,于光镜下实施活检并记录病理特点。结果55例早期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大多位于胃窦(54.55%),胃镜检查表现凹陷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0例(72.73%),病理分型为管状腺癌所占比例最高,为31例(56.36%),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患者经胃镜检查具有黏膜粗糙、触碰易出血、糜烂、灰白(透出血管纹)、斑片状充血等特点则需给予多方位活检确诊病情,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使其获得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胃镜特征和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经胃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28例早期胃癌患者肉眼分型以Ⅱc型居多,其次是Ⅲ型;病变发生部位构成依次是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次是印戒细胞癌。76例黏膜内癌中2例(2.6%)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黏膜下癌中14例(26.9%)发生淋巴结转移。54例低分化腺癌中11例(20.4%)发生淋巴结转移,27例印戒细胞癌中4例(14.8%)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黏液腺癌中1例(1/4)发生淋巴结转移,余高、中分化腺癌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49例中12例(24.5%)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79例中4例(5.1%)发生淋巴结转移。癌周边呈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42例(32.8%),周边黏膜萎缩伴肠化40例(31.2%);行Hp检测86例呈阳性,感染率为67.2%。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要重视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相结合的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胃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早期胃癌8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患者男女之比为2∶l,女性高发年龄40~55岁,较男性提前l0岁,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老年早期胃癌多无症状,类型以1IC居多,组织学类型老年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青年人以低分化腺癌最多。结论中老年胃癌发病率高,青年人病例从病理分型看恶性程度高,应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和组织分化差是影响早期胃癌生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以来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38例.就临床症状、镜下分型、病理分化程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44岁早期胃癌共6例,占15.8%,45~54岁早期胃癌共9例,占23.7%,55~64岁早期胃癌共15例,占39.5%,其他年龄组占8例,占21%.癌肿部位贲门胃底癌14例(36.8%),胃体癌10例(26.3%),胃窦癌12例(31.5%),胃角癌2例(5%).胃镜下分型早期胃癌38例(山田分型),Ⅰ型4例,Ⅱa型6例,Ⅱa+Ⅱc型8例,Ⅱc型+Ⅲ型7例,Ⅲ型13例, 病理组织学分型印戒细胞癌12例(31.5%),高分化腺癌10例(26.3%),中分化腺癌9例(23.6%),低分化腺癌5例(13.2%),未分化癌2例(5%).结论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对确诊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分别进行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胃癌组织类型的检查结果.结果: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经胃镜活检共检查出80例,确诊76例,疑似4例,确诊...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79-80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方法分析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了解分析浸润深度是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要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发现和诊断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而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高度依赖胃镜的筛查,但传统白光内镜对胃早癌的筛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内镜成像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各种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03月-2013年09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局部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在普通胃镜下观察可疑病灶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然后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42例患者确诊为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结论超声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郝丽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癌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类新型消化内镜不断出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这些消化内镜新技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等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4例胃镜下粘膜异常表现患者,104例局部美蓝染色后活检,120例单纯活检。结果美蓝染色组104例,有81例有不同程度染色,病理示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75例,早期胃癌6例,其中原位癌4例。单纯活检组120例,14例存在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36例慢性胃炎伴肠化局灶性肠化。结论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内镜中心2007年至2010年4年来内镜诊断的早期胃癌,分析早期胃癌在同期胃癌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从2007年至2010年共行胃镜检查124142例,检出胃癌共5493例,胃癌检出率为4.4%。早期胃癌613例,占胃癌的11.2%。自2007年至2010年胃癌的检出率分别是5.17%、4.72%、4.39%、3.80%;其中早期胃癌的构成比分别为7.4%、11.6%、12.2%、12.8%。可见胃癌总体内镜下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早期胃癌占胃癌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所有检出的早期胃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1±14.5)岁。男:女为1.8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早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占66%,然后依次是胃体24%、贲门胃底5.6%、残胃4.0%。胃窦早期胃癌显著多于其它部位(P〈0.05)。按照病理结果,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构成比分别为20.8%、23.7%、38.2%、16.8%、0.6%。根据内镜下表现,将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其构成比分别是12.6%、28.6%、58.9%。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比率增多。早期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和进展期胃癌类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EGC的预后相关,与该因素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不是EGC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EGC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EGC预后相关,应注意提高EGC检出率,以降低胃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意义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胃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影像学诊断意义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女比为2.6∶1;其中隆起型9例,浅表型15例,凹陷型16例;腺癌36例,占90.0%,未分化癌4例,占10.0%.结论 胃癌恶性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可达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