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 14 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 4h监测。结果 监测出室上性早搏为 78 2 0 % ,室性早搏 61 9% ,窦性心动过速 3 4 69% ,窦性心动过缓 3 1 2 9% ,房性心动过速 2 7 2 1% ,心房颤动 9 5 2 % ,右束支传导阻滞 4 76% ,房室传导阻滞 4 76% ,窦性停博 2 72 % ,室性心动过速 2 0 4% ,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 1 3 6%。与常规心电图 112例比较 ,其中心房颤动高 1 78倍 ,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 1 5~ 4 76倍 ,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 11倍。结论 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的147例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各种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78.25%,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为2.72%,窒性心动过速为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1.36%,随年龄增长而检出率降低的窦性心动过速38.38%和27.08%。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有室性早搏61.61%和62.5%,室性心动过速2.02%和2.08%,窦性心动过缓31.31%和31.25%。Holter监测的174例心律失常和其常规心电图112例作比较,其检出率前比后高,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常见类型。方法依照我国现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对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92例(占92%),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18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9例(占9%)。在心律失常中早搏70例(室性早搏45例,房性早搏21例,交界性早搏4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11例;传导阻滞35例(房室传导阻滞25例,束支传导阻滞9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律失常18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搏、传导阻滞)最常见,少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晕厥患者共350例,对本组350例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根据24h监测期间是否有晕厥发作,把350例患者分为两组,有晕厥发作为晕厥组,共65例,无晕厥发作为无晕厥发作组,共285例.结果 本组350例患者中,在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有126例患者出现1种或者1种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其中不包括单纯性室性早搏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所占比例为36.0%.晕厥组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显著高于无晕厥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晕厥发作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助于明确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娟儿 《江西医药》2006,41(8):607-609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lter)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Holter监测8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8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3例,占26.74%,其中检出窦性心动过缓伴实性停搏6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阵发性房颤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39例次,其中有26例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485例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一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晕厥与心电图R-R间期有显著的相关性。12导联Holter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动态和静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在医院心电图科室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患者中选取93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静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与室上性早搏者、缺血性ST-T改变者、房室传导阻滞者中检出率均高于静态心电图(P<0.05);在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中的检出率高于静态心电图,但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静态心电图,其可及时检测出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从而制定出相应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1~1981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491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375例占76.4%。在这375例中,快速心律失常237例占63.2%,缓慢心律失常62例占16.5%,束支传导阻滞76例占20.3%。通过心电示波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以梗塞后24小时最多,特别是在梗塞后4小时内有50%病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频繁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最多见。在治疗中除了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I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09例,发生率为65.66%。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单纯窦性心律不齐10例(8.0%),房性早搏83例(66.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3.2%),室性早搏67例(53.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5例(4.0%),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3.2%),ST-T改变27例(21.6%)。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表现以多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为主,部分患儿还可发生ST-T改变,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诊治及准确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常见,并各自有其特点,其中ST-T改变50例(92.6%),左室高电压22例(40.7%),异常Q波20例(37.0%),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其中室性早搏18例(33.3%),房室传导阻滞9例(16.7%),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13.0%),房性早搏5例(9.3%),心房颤动3例(5.6%)。结论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的认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大大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2.
陈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24-272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78例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9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心室颤动2例。其中心律失常发生于溶栓后2h内患者67例(85.9%),发生于溶栓2h后11例(14.1%),77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死亡(死于心室颤动)。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有预见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方法:对住院66例心力衰竭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电图变化、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38例患者心电图显示快速心房颤动,13例为频发室性早搏,8例为室性心动过速,4例为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心室颤动。结论:心律失常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且加重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缓、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检出率均要高,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的符合率。方法39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SSS的患,均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7例患为单纯窦性心动过缓,其余3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0s,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伴有短阵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逸搏及逸搏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IHR、SNRT、CSNRT、SACTP(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占35例,另外4例为阴性;电生理检查阳性率89.74%。结论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一tD病患者73例,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常规心电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及具体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测阳性率为7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x2=6.78,P〈0.05);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短阵室上速等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检出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在综合治疗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3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103例(34.33%),窦性心动过速52例(17.33%),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10.66%),房性早搏28例(9.33%),心房纤颤18例(6.00%),左前分支阻滞18例(6.00%),室性早搏17例(5.66%),房性心动过速13例(4.33%),房室传导阻滞13例(4.33%),室性并行心律3例(1.00%)等。结论食管癌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并发心律失常中非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尤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这可能与手术、化疗及放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某院心内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40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以常规心电图检查作为对比。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是100.0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95.25%(P<0.05);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性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对合理治疗心律失常、改善患者预后而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分析其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84例长RR间期患者,根据其发生原因分为A组心房颤动组54例(占29.35%),B组窦性心律伴心律失常组130例(占70.65%),对比分析其发生情况与睡眠的相关性。结果长RR间期总发生4.6%,50岁以上占82.61%。导致长RR间期原因主要为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其次为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早未下传、高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组检出率小于B组,差异显著(P<0.01)。A组平均心室率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的最长RR间期均值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发生长RR间期次数/天均以与睡眠相关性组比例较高,发生最长RR间期均值均以与睡眠无关性组较长。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检测出引起长RR间期的各类原因,是安全有效的检测项目。分析其原因、了解其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诊断,指导药物治疗及起搏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分析64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64例癌症化疗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20例,阳性率为3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心肌缺血7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左心室肥大伴心肌缺血1例,1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中2例二项以上。结论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作为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