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成瘾(IAD)问题发展非常迅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1],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率在3.5%~12.2%之间[2-5].本次调查着重研究网瘾青少年在自尊、孤独感及惧怕否定方面的特点,以探讨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感及惧怕否定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寻找病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感及惧怕否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IAD)问题发展非常迅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率在3.5%~12.2%之间。本次调查着重研究网瘾青少年在自尊、孤独感及惧怕否定方面的特点,以探讨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感及惧怕否定之问的联系,从而为寻找病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我图式、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的关系.方法 对研究组5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及对照组54例非成瘾青少年用自我图式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自我图式因子中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的得分和自动思维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选取珠海市507名高一至高三学生,采用网络成瘾测试量表评估网络成瘾,采用UCLA孤独量表评估独孤感。结果:网络成瘾高中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P<0.01),网络成瘾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存在相关性,孤独感可能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三所高职院校共l602名高职生进行研究。结果网络成瘾率为9.87%,网络依赖率为24.78%。其中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775,P〈0.01)。高职生低领悟社会支持组与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组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均高于其他水平各组(P〈0.01)。网络成瘾倾向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83,P〈0.01);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243,P〈0.01)。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3%。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问题均可能增加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孤独感对网络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孝义市初一至高三年级18个班的中学生1 15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成正比;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不同网上行为中网络游戏成瘾率最高;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内外环境和网络成瘾有关. 结论 性别、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行为及家庭、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综合征诊断量表(LAD-D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汕头市和揭阳市的初中、高中、大学共31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解决问题、幻想和退避等应付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与其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对青少年应付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1-3],因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不佳、社会功能受损并且反复使用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被称为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现象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2],Kraut等[1]对73个家庭的169人的第1、第2年的网络使用情况研究认为,过度使用网络可以使人的社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感增加,也有研究认为,自责、幻想、回避等不良应付方式与网络成瘾有关[4,5],但网络成瘾者孤独、抑郁情绪及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8,(1):113-116
目的分析孤独感,社会支持对海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重点分析孤独感在在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从海南省多所高校抽样1 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分析手机成瘾倾向和孤独感、社会支持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此外,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且孤独感在手机成瘾和社会支持间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结论孤独感可以预测手机成瘾,降低大学生孤独感对手机成瘾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一般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系统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庆市2 010名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成瘾损害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结果 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耐受性与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健康与学业问题和强迫与突显性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性别、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对网络成瘾进行了有效的预测,预测网络成瘾总变异的7.6%.结论 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干预措施,对青少年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综合症诊断量表(LAD-DQ)对汕头市和揭阳市的初中、高中、大学共31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当前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阐述了网络成瘾的概念、症状、诊断标准、分类和病因研究现状。从社会医学视角来看,网络成瘾是一种新型社会病,具有流行病学和社会病特征。通过从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和政府责任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社会病因诊断,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利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度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4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研究组)与52例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照组)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现实亲密度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适应性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现实亲密度比对照组低(P〈0.01),而适应性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心家庭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存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障碍。家庭亲密度在网络成瘾过程中作用更加关键。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改善可有利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少儿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预防控制对策,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少儿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预防控制对策,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及其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54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动思维问卷(ATQ)、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均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 r =0.312,r =0.325,r =0.295)( P <0.01);生活事件与自动思维呈显著相关( r =0.554)( P <0.01);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r =0.392)( P <0.01).(2)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时,只有生活事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生活事件影响网络成瘾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自动思维或应对方式间接导致网络成瘾.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并通过临床随访,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另选择64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对照,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除父亲因子Ⅵ(过度保护因子),其余10因子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Ⅱ"和"父亲因子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格特点及家庭环境,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D型人格量表、家庭环境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网络成瘾组家庭环境各因子、D型人格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存在人格缺陷,家庭环境不良对网络成瘾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系统家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无节制上网行为 不良后果是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网瘾者的内在原因、家庭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及网络诱惑,除了认知疗法及行为治疗外,系统家庭治疗在网络成瘾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现况和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07年9~10月对上海市6个区、12所学校的3 220名在读高中学生进行互联网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并采用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编制的进行评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危害性7个层面,分析上海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的总体情况和学校间的差异.结果 上海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率为94.89%,网络成瘾率为9.37%;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网络成瘾(P<0.01);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分别为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P<0.01).结论 上海市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率较高,应重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其在职业学校应加强宣教,及早矫治可能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