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拔管后0 min、10 min、20 min及30 min的躁动评分和CHEOP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手术、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组无/轻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vs 20%)(P<0.05),而中、重度躁动评分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 80%)(P<0.05);地佐辛组各时点CHEOPS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躁动发生,且不增加拔管时间和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插管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者180例随机均分成NS组,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NS 2 mL、芬太尼1μg/kg及地佐辛0.1 mg/kg)。比较3组在苏醒期的躁动及疼痛评分;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呼吸频率(RR)及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和地佐辛组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NS组延长(P〈0.05),拔管后5 min RR芬太尼组较NS组减少(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NS和芬太尼组。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全麻术后的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Ⅲ组,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NS 2 mL、氯诺昔康0.2 mg/kg、地佐辛0.1 mg/kg(每组30例)。记录3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3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Ⅰ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T2、T3的HR和MAP与Ⅱ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3的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Ⅱ组(P<0.05),Ⅱ、Ⅲ组疼痛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3组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能有效、安全地预防LC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全麻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时,A组一次性缓慢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C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在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24 h内躁动、呼吸抑制、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较A组、C组明显延长,而C组和A组间无明显差异;B组、C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而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地佐辛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插管时间,同时又能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老年全麻患者骨科手术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15min,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芬太尼0.01mg/kg,手术缝皮结束前5min停止吸入麻醉,术毕停用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VAS疼痛评分,记录拔管前及拔管后1min、5min MAP、HR。观察拔管后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8.1±1.8)分钟、(10.6±2.3)分钟,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7±1.8)分钟、(17.1±3.1)分钟,均较地佐辛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min、30min地佐辛组VAS评分分别为(1.1±0.2)分、(1.0±0.2)分,芬太尼组分别为(1.2±0.3)分、(2.5±0.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拔管后1min、5min MAP、HR较地佐辛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芬太尼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出现嗜睡1例,芬太尼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小,可提高术后的苏醒质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地佐辛,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镇痛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与拔管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应用在老年全麻患者中,可以降低苏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曲马多用于预防小儿全凭静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地佐辛组、对照组三组,每组20例。地佐辛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在一侧标本切下后(大约手术结束前10~2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曲马多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一侧标本切下后静注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三组患儿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和清醒时对照组患儿的MAP和HR高于曲马多组和地佐辛组,与麻醉前和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高于曲马多组和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马多组中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有2例和3例出现呕吐,曲马多组与地佐辛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地佐辛和曲马多均可有效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应用地佐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患者,ASALII级,每组20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mL);Ⅱ组地佐辛5Ing;Ⅲ组地佐辛10mg。观察记录注药、注药后10min(L2)、诱导后(T3)、插管后mln(T4)、3rain(T5)、5ra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L比较,在,B时三组的SBP、DBP、FIR明显降低(P〈0.05);在T4时,I组的SBP、DBP、HR均较T1明显升高(P〈0.05),而II纽、Ⅲ组几乎无变化(P〉O.05);与I组比较,Ⅱ组SBP在B,T6时刻明显降低(P〈0.05),而II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10min静注地佐辛5mg、10mg均能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静注地佐辛5mg时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地佐辛1组(D1组)、地佐辛2组(D2组)、地佐辛3组(D3组)和对照组(NS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0.1mg/kg、0.2mg/kg和生理盐水10mL。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躁动(R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D1、D2、NS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D1、D2、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NS组比较,D2组和D3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RS及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D1组和NS组、D2组和D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D2、NS组比较,D3组呼吸抑制、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D1、D2和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0.1mg/kg对呼吸抑制作用小,可提高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质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王燕  李海英 《安徽医学》2015,36(11):1378-1380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40例,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给予5 mg 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 mL 0.9% NaCl 溶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 进行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于拔管后10 min 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拔管前5 min、拔管时以及拔管后5 min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分别为(1.11±0.13)分、(1.13±0.11)分和(0.44±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1.82±0.14)分、(2.18±0.30)分及(2.63±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10 min 观察组患者 Bcs 舒适度得分为(2.73±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30 ~60岁,择期腹腔镜下子宫或附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5mg组(D1组)、地佐辛10 mg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分钟D1、D2组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和10 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患者拔管后在手术间或PACU的RS躁动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D1、D2组RSS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D2组又明显小于D1组(P<0.05);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可安全有效的预防全麻后患者躁动,减轻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秀  杨晓亮 《吉林医学》2012,33(29):6312-6314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NaCl溶液2ml和地佐辛0.1 mg/k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记录各观察点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地佐辛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各观察点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有效地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全身麻醉后苏醒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地佐辛0.03 mg/kg 组(D1组)、0.05 mg/kg 组(D2组)、0.10 mg/kg 组(D3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面罩吸入6%的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μg/kg 置入喉罩,术中吸入1.5%~2.5%七氟醚,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手术开始前 D1组、D2组、D3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03、0.05和0.10 mg/kg ,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 期间躁动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 PACU 即刻(T0)及15 min(T1)、30 min(T2)行 FLACC 评分和 Ramsey 评分。记录术后24 h 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2组和 D3组躁动发生率、PAED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 D3组各时点 FLACC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ey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 D2组比较,D3组 Ramsey 评分明显升高(P <0.05)。 D3组PACU 停留时间较其他3组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0.05 mg/kg 及0.10 mg/kg 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0.05 mg/kg 地佐辛可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且镇静强度适当,不延长 PACU 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9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而地佐辛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5 min后呼吸频率、睁眼时间等项目,以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地佐辛组术后5、15、25 min躁动率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4.1%(2/49)比46.9%(23/49),χ2=23.681,P<0.05;6.1%(3/49)比55.1%(27/49),χ2=27.671,P<0.05;8.2%(4/49)比59.2%(29/49),χ2=28.555,P<0.05]。地佐辛组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1.5)min比(4.9±1.3)min,(8.7±2.2)min比(8.1±2.5)min,均P>0.05]。结论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全麻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25例。所有病人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和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前30分钟,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0.1 mg,地佐辛组静注地佐辛10 mg。记录全麻苏醒期MAP、HR、SpO2、VAS、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地佐辛组各观测时间点MAP、HR、VAS和SAS均降低(P<0.05),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10 mg术毕前30分钟静注能有效地减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评价地佐辛对小儿七氟烷复合麻醉下行唇腭裂修复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 =30)和对照组(n =30)。手术结束前15 min 研究组患儿静脉注射地佐辛0.10 mg/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监护治疗室(PACU)时改良Aldrete 评分,PACU 滞留时间;同时记录躁动评分(PAED)、改良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术毕6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插管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时患儿生命体征。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PAED 评分及m-CHEOPS 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871,p =0.000)。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入PACU 即刻改良Aldrete 评分及PACU 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 和T2 时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对地佐辛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有效抑制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不延长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王朝辉  刘小彬 《吉林医学》2013,(29):6133-6134
<正>全身麻醉给外科医生和患者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环境,但在术毕拔管期,由于患者很难耐受气管导管的伤害性刺激,在拔管时常常引起咳嗽、高血压、心动过速,甚至喉痉挛,这些高动力反应可导致不良后果[1]。有学者报道在拔管前应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疼痛,减少呛咳反应,维持血动力学平稳,抑制应激反应,但阿片类药物对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2]。地佐辛(Dezocine)作为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3],由于其不良反应低,镇痛效应强,呼吸抑制轻微,安全剂量范围大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男46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体重46~70 kg,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地佐辛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胺0.8 mg/kg、舒芬太尼0.4μg/kg诱导后,术中恒速输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患者随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 mg/kg(A组)或地佐辛0.1 mg/kg(B组),C组不用镇痛药物。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于患者苏醒后即刻(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5 min记录HR、MAP、Sp O2并进行S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0~T2时HR明显减慢,MAP和SAS评分明显降低,躁动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佐辛预防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短小手术患儿9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1组30例患儿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0.05 mg/kg;D2组30例患儿给予地佐辛0.10 mg/kg;C组30例患儿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儿均以面罩吸入方式给予6%的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以静脉方式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并置入喉罩,术中吸入浓度为1.5%~2.5%七氟醚,以静脉滴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以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其躁动程度,记录各组患儿拔除喉罩时间、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停留时躁动发生情况;于患儿入PACU即刻(T0)、15 min(T_1)及30 min(T_2)对其进行FLACC和Ramsey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1组与D2组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msey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Ramsey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PACU停留时间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 mg/kg与0.10 mg/kg地佐辛均可以使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效减少,而0.05 mg/kg地佐辛在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同时其镇静强度较适合,PACU停留时间并没有明显改变,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