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HA),亦称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或复发性自然流产(repeated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将复发性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等同,即凡自然流产连续3次或以上者均可称习惯性流产或复发性流产,其发生率大约为0.5%~1.0%[1].  相似文献   

2.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育龄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其中,近50%的RSA属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节不仅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而且在胚胎植入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深入揭示其在RS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将有助于阐明RSA的发病机制,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男性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不育或女方反复流产是影响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 5 2 0例不育 ,包括其妻自然流产 2次以上男性病人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门诊就诊的 5 2 0例不育 ,包括其妻反复流产 2次以上男性病人 ,平均年龄 31岁。精液常规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 ,为本室常规。2 结果与讨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 7.1% (37/5 2 0 )。其中性染色体异常率 3.4 % (18/5 2 0 )。常染色体异常率3.7% (19/5 2 0 )。 37例核型异常者中 2 2例精液异常 ,其中无精子症 19例 ,核型分别为 4 …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妊娠28周之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现象[1],发生率占总妊娠数的1%[2].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等常见病因,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3].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过程,在母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母体对宫内胚胎移植物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复杂的保护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宫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宫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χ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流产是指妊娠周数小于28周、胎儿体质量不足1000 g而中止妊娠者,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高达妊娠总数的10%~15%[1],而稽留流产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宫内胚胎或胎儿死亡后未及时排出者,多数为妊娠小于12周的早期流产[2],患者可出现阴道流血或下腹胀痛等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或尿HCG阳性,B超表现为孕囊形态不规则,未见原始心管搏动或枯萎孕囊.若死亡的胚胎组织在宫腔内滞留过久,容易机化黏连导致清宫困难,亦可发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致流产大出血等可能.  相似文献   

7.
胚胎种植失败和流产均属于妊娠丢失的范畴,但它们发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或反复自然流产(RSA),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病因,临床上难以对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诊治,经验性用药往往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就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URIF)和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两者的诊断及不同临床治疗策略之间疗效的区别等内容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磷脂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虞伟综述武建国审校关键词抗磷脂抗体,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中图法分类号R392.11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APA)是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临床上常与复发性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的(CGG)n重复序列在育龄女性中的分布以及(CGG)n重复数与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大兴人民医院的2 03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自然流产史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988例)和流产组(1050例),再根据自然流产次数将流产组分为自然流产(1次)组(520例)和复发性流产(RSA)组(530例)。通过三引物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血液样本中的FMR1基因CGG重复数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各组FMR1基因CGG重复数分布情况。结果 一般资料分析显示,各组平均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R结果分析显示,流产患者FMR1基因灰区(CGG重复数=45~54)携带率高于正常妊娠组(0.95%vs. 0.81%),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组有4例FMR1基因前突变(CGG重复数=55~200)携带者,前突变携带率0.38%,而正常妊娠组无前突变携带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正常妊娠组、自然流产(1次)组、RSA组3组FMR1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生殖医学杂志》2003,12(6):356-357
大约 1 5%~ 2 0 %临床确诊的妊娠以自然流产而告终 ,其中大多数 (80 % )处于胚胎发育早期 ,且染色体异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 ] 。为此作者对 1 0 3对习惯性流产的夫妇染色体进行了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我所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1 0 3对习惯性流产夫妇 ,无正常足月分娩史 ,原因不明自然流产 2~ 5次。所有病例作详细询问病史及妇科常规体检。2 .方法 :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 72h培养 ,G显带 ,镜检分析 ,每例计数 3 0个中期分裂相 ,分析核型 3个 ,对异常核型加倍计数分析。大Y的判断标准为同一核型中Y染色体的长度≥ 1 8号染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用于染色体异常、反复种植失败和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效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我中心行PGS治疗,共328个取卵周期和随后进行的263个冻胚移植周期,根据其适应症分为男方染色体异常(A组)、女方染色体异常(B组)、反复种植失败(C组)和反复自然流产(D组),分析4组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情况、胚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分析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 4组患者成熟卵母细胞(MII)率、受精率、卵裂率、D3有效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获卵数在A组(12.93±5.73)、B组(13.17±6.65)显著高于C组(10.48±6.07)、D组(10.76±5.47),D组可进行PGS活检的胚胎数与D3有效胚胎数的比率(57.2%)显著高于A组(51.3%)、B组(48.4%)和C组(50.0%)(P均0.05);正常核型胚胎比率C组(71.6%)、D组(58.7%)显著高于A组(39.0%)、B组(33.5%),而无可移植正常核型胚胎的周期率D组(13.5%)显著低于A组(31.3%)、B组(33.3%)、C组(29.1%)(P均0.05);4组患者的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适应症的患者实施PGS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妊娠率;夫妇染色体异常的患者最终获得正常核型胚胎的几率较低,但是有效避免了高流产率的风险;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经PGS筛选后胚胎移植可将流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3.4%)。  相似文献   

12.
不良生育和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 ,其中胎儿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遗传咨询的病人中曾发生不良生育和自然流产的夫妇 ,用外周血培养 ,染色体显带技术进行了核型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6 9对受检者夫妇 ,其中 1 2 0对是具有≥ 1次自然流产史 ,最多流产 6次。 49对有不良生育史 ,包括出生畸胎、死胎、新生儿死亡、后代性发育异常、后代智力低下、后代畸形和继发不育等。男性平均年龄为 2 8.7( 2 2~3 6 )岁 ,女性平均年龄 2 7.1 ( 2 2~ 3 6 )岁 ;民族包括汉、回、藏、彝、纳西和傈僳族等。2 .实验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就诊的难免流产或需行清宫操作的2 000例患者为自然流产组;同期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1 480例顺利分娩女性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孕早期或孕中期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FMR1基因Amplide X检测技术进行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数检测。比较两组CGG重复序列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1)所有对象的FMR1基因检测未检出全突变病例;自然流产组中CGG重复最大频率等位基因n=30(32.95%),其后依次是29(31.15%)、36(15.60%)、31(5.85%);对照组CGG重复最大频率等位基因为n=30(33.24%),其后依次为29(25.47%)、36(14.73%)、31(8.38%)。自然流产组及对照组CGG重复位点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33±5.19)vs.(28.73±6.37)](P0.05)。(2)自然流产组FMR1基因中间型携带率为1∶222,对照组1∶24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的脆性X综合征前突变携带频率(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40)(P0.05)。结论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前突变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不同类型,及其与患者年龄、流产胎儿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行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的1 317例样本资料,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1 317个早期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异常700例(53.2%),其中非整倍性重复占70.7%,以三体占比最高(63.7%),尤以16-三体高发。在患者年龄方面,非整倍重复组显著高于未见异常组(P0.001)。进一步分析非整倍重复组,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2条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三体组(P0.001)。流产绒毛中,常染色体异常男女性别比为1∶1.03;性染色体异常,Turner综合征占比最高(89.2%)。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胎儿性别的相关性,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诊疗价值与治疗结局。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实施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84例,分析其宫腔镜检查结果,对发现的异常宫腔进行治疗,观察再次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84例中存在宫腔异常58例(69.05%),其中宫腔粘连32例(38.10%),子宫内膜息肉12例(14.29%),子宫内膜炎10例(11.90%),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3.57%),部分性子宫纵隔1例(1.19%)。58例异常宫腔经治疗后于1年内进行再次移植,22例(37.93%)获得临床妊娠,宫外孕2例(3.45%),早期自然流产1例(4.55%),分娩21例。结论:在IVF-ET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时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首选干预措施,针对异常宫腔治疗后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精子DNA甲基化水平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配偶不明原因流产或胚停育男性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孕前体检男性46例作对照。行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分析,以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碎片化指数。精子DNA甲基化水平检测采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运用比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不明原因流产组大晕环精子百分率[(45.50±26.27)%vs(36.49±23.06)%]显著降低(P=0.038),精子头部异常比例[(77.08±12.21)%vs(81.09±10.89)%]显著增高(P=0.049),精子DNA甲基化水平[(0.47±0.33)vs(0.36±0.26)ng/μl]显著降低(P=0.035);并且精子DNA甲基化水平与大晕环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546,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精子头部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胚停育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P=0.049),而精子高甲基化水平是早期自然流产/胚停育的保护因素(OR=0.244,P=0.03)。结论:精子DNA甲基化水平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或胚停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血清和绒毛中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 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 (病例组 )血清及绒毛组织PGF2α与IL 8的含量 ,以2 0例正常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孕妇作为对照。 结果 绒毛组织PGF2α含量病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血清及绒毛组织IL 8含量病例组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病例组血清及绒毛组织IL 8与绒毛组织PGF2α含量呈正相关。 结论 PGF2α与IL 8含量的升高在反复自然流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 ( RSA)发病关系密切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 ,RSA及正常早孕妇女的蜕膜、绒毛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因子 ,以探讨 RSA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微环境失调的相关性。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1 ) RSA组 :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 RSA患者 3 0例。曾有不明原因流产≥2次 ,现已妊娠 ,经检查确诊为难免流产者。其中 2 1例孕 6~ 9周 ,年龄 2 4~ 3 5岁 ,9例孕 >9周 ,年龄 2 8~ 3 3岁。 ( 2 )正常妊娠组 :同…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SA),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总妊娠数的0.4%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5])。本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10例RSA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水平测定,并对其中92例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其  相似文献   

20.
不良孕产史是指曾发生自然流产、死产、死胎、新生儿死亡或生育畸形儿和智力低下儿等生育异常,是遗传咨询最常见的指征,染色体异常则是导致不良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般新生儿群体中,染色体的异常发生率约0.47%~0.84%,而孕早期的自然流产儿中,约50%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且异常的程度越严重,流产的时间越早[1]。及早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寻找原因,可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生育指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因流产、死胎或生育异常儿在本院进行遗传咨询的156对夫妇,表型智力均正常,年龄24~40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