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外科治疗心律失常是心血管领域的一大进展,已治愈了许多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患者。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一、外科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术方法外科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术方法繁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①导管电极电击治疗:应用心房内膜标测法找到副束部位,然后将放置在该处的电极与一标准除颤器的阴极连接。除颤阳极放在左胸前或后背部,以50~300J 的电能进行同步电击破坏希氏束,用以治疗难治性室上速。②心动过速电转复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93例经食道电生理检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食道电生理检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1693例患者,同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进行诊断及分型比较。统计相对于心内电生理与食道电生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食道电生理检查对左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符合率达97.71%;右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达95.45%;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达92.97%;三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达100%;房性心动过速达100%;心房扑动达100%;心房颤动100%;长RP′心动过速94.44%;室性心动过速95.74%。结论:食道电生理检查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分型及终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3例小儿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醋酸氟卡胺(flecainide acetate)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本组13例,年龄0.2~15.7(平均7.1)岁,均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平均3种)治疗无效。其中预激综合征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等,取得了极大进展。多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发现和合成。根据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而选择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但是,大量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世,使临床治疗又遇到一些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引起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剧,而且这种不良反应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应用更为普遍。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又兼有抗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无明显的负性收缩能效应。它的主要电生理作用为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心房、浦肯野(Purkinje)纤维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间,从而延长不应期。除能有效地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外,尚可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并有预仿效果。对预激综合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它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起效快,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且对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控制率可达6  相似文献   

6.
快速性心律失常 ,特别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多发作突然 ,病情危重 ,加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复杂性 ,给治疗带来困难 ,特别是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特点均发生变化 ,治疗有时相当棘手。对此加强观察及护理 ,有助于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先兆 ,挽救患者生命。现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 ;具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负性频率的作用 ;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从而为治疗心律失常带来复杂性 ,特别是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 ,…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AICD)安装术是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安装了AICD患者一旦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AICD可迅速感知,并加以纠正.AICD安装术创伤小,手术简便,效果可靠,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率.我院2004年10月成功安装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方丕华  张澍 《新医学》2003,34(8):469-471,474
1引言过去10余年,在心血管病领域,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以往只能靠药物或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心律失常,通过RFCA就可达到根治。在行RFCA时,首先要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明确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部位。传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标测主要利用多根多极电极导管记录心腔内电图,结合这些电极导管在X线荧屏上的位置来判断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部位。利用传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方法,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可达98%以上。但传统的标测方法不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赵继良  郑洪喜  崔进昌 《临床荟萃》1999,14(14):640-64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房室结双径路参与折返所致者约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1],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多以食道心房调搏和(或)有创性心内电生理检查而确诊.然而,此两种诊断方法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外科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最近十年来心血管领域里的一大进展。已成功地治疗了许多药物治疗无效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一、病例选择 外科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例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患者的全身情况、心律失常的种类和存在时间,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以及需要外科手术纠正的异常情况,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惠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 5例,单腔ICD 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张曹进  陈富荣  林秋伟 《新医学》2005,36(8):446-448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7例ARV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UCG、电生理检查(心室晚电位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核素显像、心室造影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入院时17例患者均有右心室结构或功能异常;12例心电图表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0例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胸导联V1QRS波群时限大于110 ms12例,见Epsilon波2例,胸导联V1~4见T波倒置7例;心室晚电位阳性4例.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有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3例患者,仅1例射频消融治疗有效.结论:ARVC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诊断主要依靠UCG.治疗以药物为主,射频消融未显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最常见心律失常,当今认为其发生机制多为折返激动所致,系电生理研究新的理论根据,从而扩展了治疗手段,并将常用药物从电生理角度来筛选更为理想药品,亦为安装纠治室上速起搏器的应用提供了各项准备数据,进而为开展心律失常外科奠定了基础,故进一步研究室上速的生理特点,甚为重要。我们选择了近10年来临床检查的260例室上速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电消融术的配合与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710038)侯云霞,王毅,杜日映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种严重危胁病人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它的发生多与折返机制有关,以往均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1981年Scheinman等首次经导管直流电消融阻断希氏束而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地终止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1985年Huang首先在动物试验中成功地将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能用于房室结消融造成CAVB。此后,人们进行了心肌组织RF电消融术的研究,并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1 RF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研究 RF是指频率范围在30~300000kHz,能进行能量相干电离辐射的电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述在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来发现和确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增加判断手术成功的合理性,论述了试验过程中如何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护理.方法 时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的149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49例行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中有134例成功诱发心律失常;134例行RFCA治疗的患者手术时行Iso激发试验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RFCA手术成功.全部受试者均顺利地完成激发试验.结论 Iso激发试验在电生理检查中确诊快速心律失常类型和判断射频消融术成功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术前心理准备,试验中严谨的护理,充分的急救预见,是患者Iso激发试验顺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50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后,使用1-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和(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应用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用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对其用药前后心率,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对比。结果:97.5%的患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在去除了各种诱因后,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也称为心动过速,是指心率(主要是心室率)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心率范围,对正常成人来说是指心率>100次/ min.快速性心律失常只有心率达到一定频率时才有临床意义,大多数在150次/ min以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心率< 150次/ min时引起临床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患者并存心功能不全.心率增快或者是因为心脏本身的异常(如预激综合征或冠心病),或者继发于心脏之外的原因(如甲亢),有些是对生理性应激(如发热和脱水)的适应,还有一些是精神紧张所致.患者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应尽量判断心动过速是引起患者临床表现的原因,还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所致.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位,其主要的发生机制有三种:折返激动、自律性增强和触发活动.折返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存在两条在电生理特性上不同的通道组成折返环路,两条通道分别具有正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就形成反复激动,从而形成快速性心律失常.折返环有大有小,大折返环如预激综合征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小折返环如房室结折返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自律性增加是指某些心肌细胞的自发性触及速度的加快.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等部位的心肌细胞快速除极时,超过正常窦房结的起搏点形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主要机制就是自律性增强.触发活动引起的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的复极期的后除极有关,后除极包括早后除极和迟后除极.  相似文献   

20.
王轩  徐荣  张正海  刘长虹  李乃达 《临床荟萃》2002,17(23):1411-141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我国开展以来 ,逐渐成为一个成熟介入技术。主要在有丰富经验的大型医院电生理室完成。目前 ,随着基层医院逐日推广应用 ,我院在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完成 2 9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 2 9例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14~ 5 6岁(平均 4 0 .5岁 ) ,病程 2~ 15年 (平均 12 .5年 )。体表心电图显性预激 13例 ,其余 16例不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均正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8例 ,室性心动过速 1例。1.2 方法  1所有患者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