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多胺是一类生理性脂肪族有机胺,包括腐胺、精脒及精胺,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已有资料表明细胞癌变、肿瘤浸润、转移与多胺生物合成的增强有关。为了研究多胺在维持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探索抑制多胺生物合成作为 相似文献
3.
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经10μmol/L维甲酸(RA)处理后,其生长受到抑制,停留在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而S、G2 M期细胞的比例下降。光镜及图象分析发现该细胞经RA作用后,形态由长棱形为主且核大转变为以多边形为主且核小,核浆比例由0.595下降至0.247。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经RA作用后细胞膜上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上升。经RA处理的该株细胞,AFP的分泌量明显低于相应天数的对照细胞,而白蛋白的分泌量则明显增高。结果表明:RA可以从细胞生物学、形态学发生物化学水平逆转人肝癌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反义技术阻断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RT)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hT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系PC3 M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SODN在癌细胞内的分布 ,MTT比色分析、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生长活性 ,RT PCR和PCR ELISA法检测hT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0 5~ 2 0 μmol/LASODN转染 12~ 36h后 ,ASODN逐渐聚集于细胞核 ,PC3 M细胞增殖活性抑制 34 1%~ 79 6 % (P <0 0 1)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 1 2 6 % (P <0 0 1) ,hTRTmRNA水平降低 2 4 4 8%~ 86 73% (P <0 0 1) ,端粒酶活性抑制 2 4 74 %~ 76 72 % (P <0 0 1)。结论 运用ASODN阻断hTRT基因表达 ,降低端粒酶活性 ,能有效逆转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5.
丁酸钠诱导BEL 7402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使用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BEL7402人肝癌细胞,结果发现丁酸钠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发生逆转,表现为细胞生长显著减慢、细胞分型指数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显著下降,逆转细胞的核质比例减少,形态近似正常细胞。其中2.5mmol/L,丁酸钠诱导BEL7402细胞恶性表型逆转最为明显,5mmol/L,以上则出现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7.
8.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34(6):425-427
目的 了解恶性神经鞘膜肿瘤(MPNST)免疫表型变化的谱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MPNST进行多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45例MPNST中,Vim、CK、EMA、GFAP及desmin阳性率分别不95.6%、22.2%、35.5%、4.4%及6.6%,SMA为阴性;(2)按抗原表达的数目及种类没可将45例MPNST分为9个免疫亚型;(3)光镜下形态表现与免疫表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9.
细胞增殖周期失控是恶性肿瘤无限制增殖的重要原因[1]。细胞周期蛋白Dl(cyclinDl)作用于决定细跑增殖分化关键时相的Gl期,其异常高表达被认为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讨cyclinDl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用于基因治疗的... 相似文献
10.
反义hT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系SGC-7001恶性有型的逆转作用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包含端粒重复序列模板区的反义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率胃癌细胞系SGC-7901,比较观察反义hTR基因转染后7901细胞的hTR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体外生长增殖降低,体外生长增殖能力降低,接触抑制恢复、细胞凋亡率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完全消失。结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突变c-Ha-ras质粒DNA转化小鼠C3H10T1/2纤维细胞,发现细胞获得恶性表型。本文合成了反义DNA,它与c-Ha-ras基因前4个密码子及其上游正链序列互补;并发现oligo可有效地抑制恶性转化细胞内c-Ha-ras基因表达、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作用。补骨脂素修饰oligo后,其生物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应用突变c-Ha-ras质粒DNA转化小鼠C3H10T1/2纤维细胞,发现细胞获得恶性表型。本文合成了反义DNA(oligo),它与c-Ha-ras基因前4个密码子及其上游正链序列互补;并发现oligo可有效地抑制恶性转化细胞内c-Ha-ras基因表达、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作用。补骨脂素修饰oligo后,其生物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反义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比、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细胞、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SGC-790胃癌细胞株中,获得稳定表达正、反义基因的细胞系7901-S、7901-AS1和7901-AS2。7901-AS1和7901-AS2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异型性减小,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减小,软琼脂中克隆形成,裸鼠体内成瘤消失。结论 hTRT反义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部分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而非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维胺酸对小鼠前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较其母体维甲酸低毒的维胺酸(RⅡ)诱导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系分化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实验用10~(-5)mol/LRⅡ 且连续用药5代结果表明,经RⅡ处理后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H-TdR的掺入率显著降低,几乎丧失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瘤细胞由G1期向S期移行受阻断。此外,药物处理后的前胃癌细胞染色体主流范围下降,并开始出现二倍体细胞,且其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培养中的细胞由上皮细胞型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型。组织学观察发现,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到胞浆丰富区,局部瘤细胞出现极性;扫描电镜观察到RⅡ处理后的MFC细胞微绒毛丰富,丝状伪足的末端常见圆形膨大结构,而对照细胞表面多为折皱状结构,尚可见多量叶状伪足,但未见末端膨大结构。斑点杂交验证RⅡ能降低小鼠MFC细胞c-myc癌基因的表达,诱导v-fos癌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中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转染PKM2敲低/过表达质粒至THP-1细胞并诱导分化为TAMs,随机分为PKM2敲低组(PKM2 KD组)、PKM2敲低对照组(PKM2 KD NC组)、PKM2过表达组(PKM2 OE组)和PKM2过表达对照组(PKM2 OE NC组)。qRT-PCR检测PKM2及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的表达;进一步与食管癌KYSE150细胞共培养后,Transwell实验检测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将共培养细胞混合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PKM2和CD163的表达,ELISA检测葡萄糖和乳酸水平。结果 与PKM2 KD NC组相比,PKM2 KD组TAMs细胞内PKM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OS2表达上调(P均<0.05),CD163轻微下调(P>0.05),CCL5表达下调(P<0.05);与PKM2 OE NC组相比,PKM2 OE组TAM... 相似文献
19.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是卵巢恶性肿瘤年轻病人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很早即发生转移,手术切除肿瘤后,常于短期内复发,死亡率也较高。多年来我们对该肿瘤进行长期追踪,并将其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疾病过程密切结合,进行了细致研究。1949-1983年共收治纯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29例。1968年以前,对该肿瘤的治疗原则上不论是原发或转移病灶均予以手术切除,但若在肝或横隔部有转移灶则放弃手术;肿瘤复发一般也进行手术治疗,但若再次复发,则很少考虑第三次手术。1969年以后,手术治疗方案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20.
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是肿瘤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笔者从转运蛋白抑制剂、酶抑制剂,乏氧细胞杀伤剂、中药单体以及脂质体方面对目前肿瘤耐药性的逆转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