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sICAM-1、ET、NO水平,比较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sICAM-1、E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对照组高(88.46%与69.23%,P<0.05);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近(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0.38%与75.00%,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GRACE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GRAC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GRACE总分组间比较提高(P0.05)。结论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患者的收缩压,降低患者GRACE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汤口服,疗程为6周,观察并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并行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ECG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评价临床疗效。对各组患者血清进行弛豫编辑实验和扩散编辑实验,分析各组代谢组学特点。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更明显(P0.05)。代谢组学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代谢产物更接近健康人群。其中驰豫编辑实验筛选出标志性的代谢产物有:不同化学位移的脂蛋白、乳酸、丙氨酸和糖类;扩散编辑实验筛选出标志性的代谢产物有:不同化学位移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脂质。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参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代谢产物更接近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西医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PCI,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型)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查阅病历并进行电话随访,按照是否服用益气活血方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44),对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积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6个月再住院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益气活血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其中胸痛、心悸、自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尤其是在胸痛、心悸、自汗这3个方面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应用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k),万方数据库,纳入运用益气、活血、化瘀、祛痰中2种及以上为主要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要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或中成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并结合全文,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以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法为主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0,95%Cl=[2.43,4.76],Z=7.15,P0.000 01);在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方面,以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法为主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OR=2.61,95%Cl=[1.75,3.89],Z=4.69,P0.000 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水平由于常规疗法,但本次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本次分析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进行合理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阻络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0. 0%、76. 7%,83. 3%,对照组分别为66. 7%、50. 0%、60. 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入选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静息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中医证候、心电图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27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658例,西医组5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比较,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成药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数据提取,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文献25篇,共计2625例患者,中成药组1351例,对照组1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成药组在改善1)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RR=1.45,95%CI(1.24,1.69),P<0.00001]和心电图表现[RR=1.20,95%CI(1.12,1.28),P<0.00001],2)血脂水平:TC[WMD=0.86,95%CI(0.62,1.11),P<0.00001]、TAG[WMD=0.56,95%CI(0.45,0.68),P<0.00001]、LDL-C[WMD=0.51,95%CI(0.35,0.67),P<0.00001]、HDL-C[WMD=0.26,95%CI(0.15,0.37),P<0.00001]、总降脂幅度[RR=1.14,95%CI(1.04,1.25),P=0.00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7,95%CI(0.59,1.58),P=0.90],中成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成药有改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表现及辅助降脂的疗效,同时不增加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温改艳  吕莎  杨小虎  韩奇  程敏毓 《中草药》2021,52(22):6953-6961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搜集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截止到2021年2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项研究共2215例患者,包括12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15项回顾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缩短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WMD=-0.84,95% CI(-1.42,-0.27),P=0.004],提高COVID-19治疗有效率[RR=1.14,95% CI(1.08,1.21),P=0.000]、肺部CT好转率[RR=1.19,95% CI(1.04,1.35),P=0.000]和核酸转阴率[RR=1.40,95% CI(1.16,1.69),P=0.000],改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WMD=-0.82,95% CI(-1.08,-0.55),P=0.000],降低转危重率[RR=0.37,95% CI(0.25,0.56),P=0.000];此外,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COVID-19患者发热、咳嗽和乏力症状消失率显著提高,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肺部CT好转率和核酸转阴率,降低普通患者转换为危重患者的比例,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诗怡  张瑾  于林童  张兰鑫  黄力 《中草药》2021,52(20):6336-6343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 8个数据库,同时通过手工检索等其他途径补充文献,筛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Reviewers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借助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含11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RR=1.29,95%CI [1.20,1.40],P0.000 01),减小P波离散度(MD=-4.54,95%CI [-5.67,-3.40],P0.000 01),减小左房内径(MD=-3.06,95%CI [-4.53,-1.60],P0.000 1),提高射血分数(MD=5.13,95%CI [4.71,5.55],P0.000 01),降低收缩压(MD=-7.48,95%CI [-14.65,-0.31],P=0.04),降低舒张压(MD=-4.36,95%CI [-5.45,-3.27],P0.000 01),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R=0.65,95%CI [0.42,0.99],P=0.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收录的有关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94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心绞痛总有效率[RR=1.35,95%CI(1.25,1.45),P<0.00001];改善心电图ST段压低[MD=-0.79,95%CI(-0.98,-0.60),P<0.00001]、T波倒置[MD=-0.97,95%CI(-1.14,-0.80),P<0.00001],提高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RR=1.31,95%CI(1.15,1.50),P<0.0001];降低全血低切黏度[MD=-2.19,95%CI(-2.68,-1.70),P<0.00001]、全血高切黏度[MD=-0.66,95%CI(-0.79,-0.52),P<0.00001]和血浆黏度[MD=-0.16,95%CI(-0.24,-0.09),P<0.0001];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TC=-0.68,95%CI(-0.86,-0.5),P<0.00001;MDTG=-0.44,95%CI(-0.55,-0.32),P<0.00001;MDLDL-C=-0.75,95%CI(-0.91,-0.58),P<0.00001]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但因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应慎重对待此结论,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严密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对跟痛症的疗效。方法:以单纯西医治疗对照,对中医药疗法治疗跟痛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数据采用专用软件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篇研究共有3157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0R=3.66,Z=10.05(P〈0.00001),95%CI为(2.84,4.72),中医药疗法治疗跟痛症总有效率高于西医对照组。对其中两个亚组进行分析:中药熏洗疗法合并效应量OR=2.98,Z=4.83(P〈0.00001),小针刀合并效应量OR=4.37,Z=3.39(P=0.0007),中药熏洗、小针刀治疗跟痛症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对照组。漏斗图提示存在部分发表偏倚。结论:以本meta分析结果为基础,中医药疗法治疗跟病症较单纯西医有效,但由于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RCT,对照组为西药的28篇,对照组为中药的3篇,对照组为安慰针刺的3篇(其中1篇文献对照组既有安慰针刺,又有西药)。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偏头痛有效率优于西药组[RR=1.24,95%CI(1.16,1.34),P〈0.00001],优于中药组[RR=1.29,95%CI(1.14,1.45),P〈0.00001],优于安慰针刺组[RR=1.87,95%CI(1.17,2.98),P=0.009]。结论目前研究提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高于西药、安慰针刺及中药治疗,但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采用Cochraneh and-book进行文献评价,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现状。结果: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漏斗图明显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包括8项中医药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和14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合并后,中医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均优于西医药对照组(P〈0.00001)[中医药VS西药:P=0.01,RR=1.23,95%CI(1.04,1.44);中西药联合VS西药:P〈0.00001,RR=1.15,95%CI(1.08,1.23)];2项中西医结合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医药组咳嗽、咳痰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0.002),中西医结合组喘息、哮鸣音、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0001);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FEV1(P=0.03)、FVC(P〈0.00001)、FEV1%(P〈0.00001)和PEFR(P=0.002);中西医结合可以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EOS)(P〈0.00001)、血清IgE(P〈0.00001);中医药治疗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中医药单用或与西医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疗效,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报道。但由于所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等原因,其潜在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樊根豪  邢作英  刘梦琳  陈召起  王永霞 《中草药》2020,51(18):4719-4732
目的系统评价心可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收录的关于心可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 5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可舒联合常规西药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SMD=-1.16,95%CI[-1.75,-0.57],P=0.000 1),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MD=-2.75,95%CI [-3.77,-1.73],P0.000 01),减少硝酸甘油用量(MD=-0.67,95%CI [-0.78,-0.56],P0.000 01),改善心电图疗效(RR=1.26,95%CI [1.18,1.35],P0.000 01)、心绞痛疗效(RR=1.26,95%CI [1.20,1.33],P0.000 01),降低三酰甘油(MD=-0.57,95%CI [-1.02,-0.12],P=0.01)、总胆固醇(MD=-0.78,95%CI [-1.15,-0.41],P0.000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58,95%CI [-0.80,-0.36],P0.000 0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24,95%CI [0.08,0.40],P=0.004)、降低全血黏度(MD=-1.32,95%CI [-2.25,-0.39],P=0.005)、血浆黏度(MD=-0.29,95%CI [-0.38,-0.21],P0.000 01)、纤维蛋白原(MD=-1.06,95%CI [-1.29,-0.83],P0.000 01)、降低C-反应蛋白(MD=-1.70,95%CI [-2.33,-1.06],P0.000 01)、内皮素-1(MD=-7.81,95%CI [-10.05,-5.57],P0.000 01)、同型半胱氨酸(MD=-2.35,95%CI [-2.63,-2.07],P0.000 01),改善一氧化氮(MD=8.74,95%CI [7.00,10.47],P0.000 01)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组,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疗程大于等于3个月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各研究均未出现肝肾功异常。结论临床应用心可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确,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搜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